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导学案
教学课题: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目标:
1.了解几代领导人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九二共识”及“汪
辜会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2. 知道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导学: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祖国统一大业只剩下宝岛台湾了。台湾的历史遗留问题错综复杂,主要是帝国主义势力的干涉阻挠,岛内台独势力勾结,但始终无法阻挡台湾统一的历史大趋势。
自学:学生读书预习教材,大致了解内容。
互学:
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从性质来看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有何不同?
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们是英、葡两国通过战争手段,强迫清政府签订 不平等条约而强行租借的。是近代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需要中英、中葡双方谈判解决的外交问题,本质上属于中国恢复行使主权,是历史遗留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纯属中国内政。
展示:
1.(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 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 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形成了“ 、 ”的对台基本方针。
(4) 年,解放军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5)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 ”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6)1990年台湾成立了 ,次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7)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 原则 ”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
(8)1995年,江泽民提出 主张。
(9)2005年,连战率“ ”访问中国大陆,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0)2015年,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 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2008年,两岸实现“ ”,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测评:
1.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毛泽东这段话所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
?A.用武力解放台湾 B.用“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D.维持台湾现状不变
2.我国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后 B.澳门回归 C.改革开放后 D.香港回归后
3.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 )
?A.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B.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C.九二共识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提出
4.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的最重要的“共识”是(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加强两岸的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海峡两岸和平谈判可以分步进行 D.不以政治分歧去干扰两岸经济合作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两岸中国人完全可以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谈判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材料二:近年来,“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不断加剧,给台弯地区的和平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给两岸关系发展和国家统一造成了严重危害,也造成了岛内的思想混乱和政治动荡。
(1)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实施这一方针的前提是什么?
(2)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台湾问题?
板书设计:
对台方针的调整发展 武力解放——和平解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八项主张
对台关系的变化发展 停止炮击——打破隔绝——达成共识——不断发展
两岸的交往 两岸人员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实现“三通”
根本原则————“一个中国”
教后记:学生掌握了海峡两岸从隔绝对立到逐渐交往发展的历程,掌握了共产党新中国政府为实现两岸统一所做的种种努力,也掌握了完成统一大业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