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唐诗二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唐诗二首》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13 10:2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唐诗二首
语文人教版版 八年级下
新知导入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社会病态,振笔疾呼。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百姓疾苦,震撼人心。
   

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

新知导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新知讲解
写作背景
唐代中期爆发“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暴风雨把杜甫的茅屋上的茅草吹得七零八落,导致一家人在冷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此情此景让杜甫感慨万分,于是写诗抒怀。
新知讲解
体裁介绍
“歌行体”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
怒 号 挂 罥 长 林 梢 庇

突兀 布衾 三 重 茅 沉塘坳
飘 转
zhuàn
俄 顷
广 厦
shà
qǐng
xiàn
sāng
丧 乱
见 此屋
háo
juàn
cháng


chóng
qīn
ào
新知讲解
第一节赏析
1、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
怒号
2、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
“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同时,它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新知讲解
3、“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
“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度。
4、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处?
还有:“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场面。
5、请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秋风卷茅
新知讲解
第二节赏析
1、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茅屋的。可是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用了一个“老”字呢?是不是用得不正确呢?
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是未老先衰、心力憔悴啊。
新知讲解
3、“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4、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群童抱茅
2、群童为何抱茅?
本身也是苦孩子,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也许是调皮。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与其说是生孩子的气,倒不如说是生社会的气,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的贫困、灾难。
新知讲解
第三节赏析
1、茅屋被风吹破之后,最怕什么?
下雨
2、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秋宵屋漏
3、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难眠的心情?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新知讲解
第四节赏析
1、漫漫长夜,作者无法入眠,他在想什么?
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受冻死亦足
2、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祈求广厦
3、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忧国忧民
或:广厦万间
新知讲解
秋风破屋
群童抢茅
夜雨湿屋
心情苦痛
无可奈何
忧思不绝
惨 悲 哀






白天




黑夜
屋外




屋内






自己
推己及人
天下寒士

广厦千万间
现实
水到渠成
理想
关心民生 忧国忧民
课堂小结
1、表明作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
( )
2、作者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他发出了( )的呼喊?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课堂练习
全诗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欢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特别是最后一段集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课堂小结
(二)卖炭翁
白居易
新知导入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诗人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
新知导入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新知导入


两鬓bìn苍苍cāng 辗niǎn冰辙zhé
泥中歇xiē 翩piān翩piān两骑jì
口称敕chì 回车叱chì牛
宫使驱将jiāng 半匹红绡xiāo
一丈绫líng 系jì向牛头
通假字:辗niǎn冰辙(“辗”同“碾”,碾压。)
系jì向牛头充炭直(“直”同“值”,价钱。)
新知讲解
第一节重点字词
【1】薪:木柴。
【2】南山: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城南。
【3】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4】苍苍:灰白。
【5】何所营:做什么用。营:谋求、需求。

新知讲解

【6】可怜:使人怜悯。
【7】晓:天亮。
【8】辗niǎn冰辙:轧yà着冰冻的车辙(赶路)。“辗”同“碾”,碾压。
【9】困:困倦,疲乏。
【10】市: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各有东、西、南、北四门。
新知讲解
翻译第一节;有位卖炭的老翁,在中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很黑。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人和牛都疲乏了,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新知讲解
1、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1】地点在长安城附近的终南山。
【2】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2、“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辗”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又写出了写出牛车的重量,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艰辛。
新知讲解
第二节重点词语
【1】翩翩:轻快的样子。
【2】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3】把:拿。
【4】文书:公文。
【5】敕:指皇帝的命令。
【6】回车叱牛:调转车头,吆喝着赶牛。回,调转。叱,吆喝。
新知讲解
【7】牵向北:长安城宫廷在北面,集市在南面。
【8】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9】惜不得:吝惜不得。
【10】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品交易,钱帛并用,但“半匹红绡一丈绫”远远低于一车炭的价值。
【11】系:jì,挂。
【12】直:“直”同“值”,价钱。
新知讲解
翻译第二节:两位得意洋洋的骑马的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手下的爪牙。手里拿着诏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赶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新知讲解

1、“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课堂总结
主题思想
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作业布置
1.背诵这两首诗

2.完成作业本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