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11 11:4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知道司马光及其《资治通鉴》。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2.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元曲和《资治通鉴》。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刚才观看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这一课。
2、新课讲授
繁华的都市生活
(一)概况
1.(出示问题:宋代都市的基本概况)由学生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展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图片,强调这幅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色。这幅画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
图片展示《河南开封大相国寺》。教师指出: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感受大相国寺当年的繁荣场面,强调大相国寺的庙会和元宵乐棚。
师:宋代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对文体娱乐活动生活的需求增大。
(二)瓦子
2、瓦子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什么是“瓦子”和“勾栏”?“瓦子”里面为什么很热闹?
学生回答: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因为瓦子里面有专供表演的“勾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表演项目,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等,还有提供交易的摊位,出现了各种服务性的行业,如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图片展示《清明上河图》中的瓦子。
学生思考:瓦子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瓦子的产生是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扩大的结果。
视频播放《宋朝社会生活》,体会宋朝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师:再现历史使我们明白:(1)从起源上看,瓦子的产生是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的结果;(2)从瓦子的内容来看,既有物质生活方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方面的,反映了宋代商业活动领域的扩展。
(三)元杂剧和节日
1、出示导学案上自主学习的相关内容,找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2.(出示问题,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学生抢答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分别是什么时候?
答案提示:杂剧。宋代和元代。
3.小组讨论: 宋代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想一想,这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引导)

4.图片展示



5.看图,学生抢答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在宋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
答案提示:春节(古代叫元旦)。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等。
6.师: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吗?在你的家乡还保留这些过年的风俗吗?今天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
7.(展示诗句)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苏轼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
答案提示:依次为中秋、元宵节、端午节。
8.师: 对待传统风俗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案提示:节庆活动是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面对传统的节日风俗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2)、在继承和发扬过程中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宋词
1. 出示导学案上自主学习的相关内容,找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2. (展示简单的表格,让学生填空)读教材,完成下表的填空

人物 时代 贡献 代表作
苏轼 北宋 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 两宋之交 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如梦令》《声声慢·寻寻觅觅》
辛弃疾 南宋 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优秀作品欣赏:
师生共同朗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该词的特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歧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醉江月。
找班里善于朗读的学生朗读《声声慢·寻寻觅觅》, 体会该词的特点。
学生齐读《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体会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元曲
1. 出示导学案上自主学习的相关内容,找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2.结合P58《相关史事》了解关汉卿及《窦娥冤》的大致内容。视频播放《窦娥冤》片段,加深印象与理解,说出在这部作品里,关汉卿的写作风格。
史学
1. 阅读P58正文部分,回答有关问题:
北宋著名的史学著作、主持编写者、史书体裁、叙述范围、书名寓意,出示相关图片及资料。
2.列表比较

书名 作者 成书时期 史书体例 叙史范围 史学地位
《史记》 司马迁 西汉 纪传体通史 黄帝至汉武帝 都是史学名著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北宋 编年体通史 战国至五代
3.《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史书的典范。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史书中都能查阅到 ( B )


三、课堂总结
浩瀚的史学,意境悠远的宋词,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不仅仅让我们领略了宋元文化的风采,也感受了前人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人格魅力,深刻理解了成功的艰辛。同时在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中陶冶了情操,提纯了我们的灵魂。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表率,看今朝展未来,还看吾辈!相信同学们定会奋发努力,再创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课后作业】
完成导学案剩余的选择题.
附:板书设计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词
元曲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都市:开封、临安、大都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传统节日习俗流传至今
特点:新体诗歌

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特点:综合性艺术
著名戏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
史学
史学家:司马光
史学著作:《资治通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