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书法与诗律相映·楷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分别介绍了楷书的形成过程、审美特征以及楷书的书写方法,从理论过渡到技法,由点画到结构,循序渐进,但课本中的插图有限,可引导学生参考课本中相关图片对比鉴赏。?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楷书产生到渐趋成熟直至登峰造极的发展变化过程的学习,初步了解三个阶段楷书的审美特征,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
2、尝试颜体楷书基本笔画的学习,初步掌握楷书用笔的基本技能技巧,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注意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感悟楷书(魏碑与唐楷)的审美特征。????
?难点:掌握颜体楷书的基本笔画。?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演示、启发教学、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究精神和观察、模仿、表现的能力。?
教学准备?:毛笔、毛边纸、墨汁、投影仪
时?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赏析?
?1、导入:以脍炙人口的唐诗引入课题——书法与诗律相映·楷书。?????设问: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老师了解大部分同学目前最喜欢的书体就是楷书,那么你们对楷书的知识了解多少哪?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楷书。?
????首先请大家参考课本21页第一段的文字回答问题:楷书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书法艺术发展至魏晋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分裂,政治约束力相对松弛,学术思想异常活跃,书家辈出,书法作品精彩纷呈、竞相吐艳,形成了魏晋新的书法风格。)?
那么,楷书从产生就形似于我们所熟知的欧体、颜体、柳体、赵体吗?如果不是,那它经历了哪些阶段同时又分为几类?请继续从第二、三段文字中寻找答案(?楷书的历经阶段:汉末魏晋?产生——南北朝时期?成熟——唐代?登峰造极?)?楷书的分类:?魏碑和唐楷。?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以北魏为代表的文字刻石的通称,主要为碑刻和墓志。?
????请欣赏幻灯片中魏碑的代表作品:《郑文公碑》、《张猛龙碑》?
特点:笔画虽然方笔圆笔并用,但仍以方笔为主,且刀味十足,给人一种大刀阔斧,斩钉截铁的感觉。其结体多险峻但变化自然,阳刚大气,神采飞扬。?
唐楷:字形大小整齐而方正,笔画多有变化,结构端庄精美,稳健沉着,以静制动。?
唐楷:即唐代的楷书?,代表书家有初唐的欧阳询、中唐的颜真卿以及晚唐的柳公权.
欧阳询书法被称为“欧体?”代表作《九成宫》,结合图片分析其特点:笔力险劲,结构独异。?
颜真卿书法被称为“颜体”,代表作是《勤礼碑》,结合图片分析其特点?:?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有力,大气磅礴。?
柳公权书法被称为“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结合图片分析其特点?:?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着“颜筋柳骨”的说法。?结合课本和ppt图片,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楷书发展中三个阶段的大体书风特色并作简要回答。?第二部分:动手练习?
以颜真卿《颜勤礼碑》为代表碑帖,首先讲解颜真卿的生平事迹?。颜真卿,出身于书香名门,官至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中央组织部部长,人称“颜鲁公”,是由盛唐入中唐的杰出书家。在唐代众多的名家高手中,颜真卿的书法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颜真卿的书法另辟蹊径,从笔法、结体、章法进行全面变革,创造了大气磅礴、雄厚刚健的“颜体”风格,是我国书法史上一次重大变革。?
????在此以课本为主,选取颜真卿《颜勤礼碑》中代表性字的笔画进行讲解、示范、练习、展示、评价。?
通过剖析、示范与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用笔的技巧与方法,获得基本的运笔与控笔能力。同时引发对于不同的用笔方法将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的点画线条的思考,以及基本笔画对于写好字的重要意义的思考。?
课后作业:在练字本上将所学的笔画按要求每个笔画15编进行练习,同时在钢笔练习本上以同样的要求书写,下节课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