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自学目标
1. 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经过、意义,评价郑和下西洋;分析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功绩和取胜的原因,综合评价戚继光。
2.重难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二、基础自学
1. 明初,人们把今天文莱以西的 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2. 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 和 ,“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郑和七下西洋。??
3.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 和 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和 。?
4. 郑和远航,不仅增进了中国与 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 ,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5. 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 、 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 ”。
6. 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 率军英勇作战,在 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 000多人,烧毁倭船无数,平定了 地区的倭患。
7. 年, 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三、分析探究
1.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2. 戚继光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 ?
3.我们如何评价郑和与戚继光?
四、知识体系
一、郑和下西洋
1.前提:国力强盛
2.目的:宣扬国威、加强友好往来
3.概况: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友好之行
4.意义:增进中国与亚非的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网
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倭患严重
2.概况:浙江台州大捷,福建、广东抗倭
3.性质:反侵略斗争
三、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开始侵略活动:16世纪
2.1553年,葡萄牙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五、拓展测评
1.“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
A.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B.明朝国力强盛
C.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D.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
2.某电视台准备制作一期“纪念郑和下西洋,传承郑和精神”的节目,打算重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他们不可能到达( )
A.印度洋沿岸
B.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美洲
3.戚家军抗倭取得九战九捷是在( )
A.浙江台州 B.山东登州
C.福建福州 D.广东广州
4.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5.一首《七子之歌·澳门》唱出了澳门人民渴望回归祖国的强烈心愿。历史上,霸占我国澳门400多年的殖民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葡萄牙 D.荷兰
6.“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首歌谣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卫青北击匈奴
7.《全球通史》:“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航海业以其杰出的技术和惊人的范围,明确证明了中国在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
A.郑和下西洋 B.吴国船队到夷洲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军进入台湾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项目
郑和
哥伦布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航海次数
7次
4次
各次航海的船只
大小船只200多艘
最少3只,最多17只
每次航行人数
约2.7~2.8万人
最少90人,最多1500人
材料二 “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谈兵者遵用焉。”
——《明史·戚继光传》
(1)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得照抄材料)
(2)材料二中一句话概括了戚继光的一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南方战功特盛”指的什么历史事件?
(3)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在南方“战功”有什么本质区别?
六、知识拓展
郑和船队
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经过南海、西南太平洋、印度洋,到达东南亚、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访问了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是同时代其他远航活动无法比拟的。郑和船队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航行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
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宝船,是郑和率领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旗舰。郑和宝船是郑和船队中的主体,它在郑和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现代海军中的旗舰、主力舰。郑和宝船是供郑和船队的指挥人员、使团人员及外国使节乘坐的,同时,用它来装运宝物,有明朝皇帝赏赐给西洋各国的礼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国进贡明朝皇帝的贡品、珍品,还有郑和船队在海外通过贸易交换得来的物品。为此,称为“宝船”,意为“运宝之船”。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千人。
郑和船队是由多种不同类型、不同大小、不同用途的船只组成的,它们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作战,有的用于居住,分工细致,种类较多。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五种类型的船舶,除了宝船外还有四种:第一种是马船,是一种远洋运输船,用来装运战马,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第二种叫“粮船”,是一种远洋运输船,用来装运粮食,粮船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第三种叫“坐船”,是一种交通远输船,用来装载人员、货物,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第四种叫“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
由此可见,郑和的船队是一支以宝船为主体,配合以协助船只的规模宏大的远航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