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一、自学目标
1. 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重难点: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以及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的巩固。
二、基础自学
1. 清朝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 ,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思想文化方面推崇 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这样,清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巩固了自身的统治。?
2. 1661年, 率军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在台南登陆,受到当地居民的欢迎。先后包围 和 。 年,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回归祖国。?
3. 1653年,顺治帝正式赐予五世达赖喇嘛金册、金印和“ ”的封号,1713年康熙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 ”封号。此后,历代 和 必须都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4. 1727年,设 ,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
5. 乾隆帝时,平定回部 的叛乱,设置 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
6. 年签订《 》?从法律上肯定了 和 流域包括
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7. 清朝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 国家。? ?
三、分析探究
1.清朝是如何巩固的统治?
2. 从唐朝到清朝,西藏地区同中央的关系有什么变化?
3. 清朝对西藏和新疆的治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什么历史意义?
四、知识体系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清朝对全国统治的建立 2.清朝的统治方针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郑成功收复台湾 2.清朝设置台湾府
三、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册封达赖和班禅 2.设置驻藏大臣
四、巩固西北边疆
1.平定噶尔丹叛乱 2.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3.设置伊犁将军
五、雅克萨之战
六、清朝的疆域
五、拓展测评
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之一。下列事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的是( )
A.春秋争霸 B.赤壁之战
C.岳飞抗金 D.清朝设置台湾府
2.1653年清朝册封五世达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统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拉咀喇达赖喇嘛”,并授予金册和金印,从此这一封号开始具有政治意义和法律效力。册封五世达赖的皇帝是( )
A.皇太极 B.顺治帝
C.康熙帝 D.乾隆帝
3.乾隆帝亲撰《须弥福寿之庙碑记》,竖立在须弥福寿之庙的碑亭内,高约12.5米。乾隆帝在碑记中记述了从顺治帝到他本人的文治武功,褒扬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倾心向化”,并突出强调六世班禅前来朝觐,是“不因招致而出于喇嘛之自愿”。这反映了中央政府与哪一民族的密切关系( )
A.满族 B.藏族
C.回族 D.蒙古族
4.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便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清朝乾隆时期管理新疆的措施是设置( )
A.伊犁将军 B.盛京将军
C.驻藏大臣 D.乌里雅苏台将军
5.“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其法律依据是( )
A.设置台湾府 B.《尼布楚条约》
C.雅克萨之战 D.清朝的疆域图
6.清朝前期,中国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关于清朝疆域的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北接西伯利亚
B.东北至大兴安岭和库页岛
C.南至南海诸岛
D.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7.公元1662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后,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这里的“侵略军”来自( )
A.英国 B.葡萄牙
C.荷兰 D.沙俄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入嫁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营造与工技著作、医书医方、医疗器械、佛教经典,对西藏的社会、生产、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
材料二 雍正五年(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监督地方政府。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政府大力整顿西藏行政事务,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共同任命西藏各级地方政府的官员,噶伦以下僧俗官员,事无大小都要禀明驻藏大臣办理。
材料三 清朝对北部边疆地区的管辖形式为:派遣将军、都统、大臣分驻边疆各地,将军为一个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清代为了加强在新疆地区的统治,设伊犁将军。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成公主入藏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央政府是怎样强化驻藏大臣权力的?
(3)根据材料三,回答在清代设置伊犁将军的是哪位皇帝?请说出当时伊犁将军管辖的范围。
(4)除了上述材料涉及的事件外,清朝前期,还有哪些巩固国家统一的事件?写出其中一例。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能获得哪些结论?
六、知识拓展
达赖与班禅的关系
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是西藏地方的两位政教领袖,达赖统治着前藏,都城在拉萨,班禅统治着后藏,都城在日喀则。在政治上达赖的权力要大些,因为前藏的政府算是西藏的中央政府,在宗教上则班禅的地位比较高些,照西藏宗教上的说法,达赖是千手观音的化身,班禅是无量光佛的化身,千手观音赶不上无量光佛大,所以班禅在宗教上的地位比达赖高。
达赖喇嘛的称号始于1578年,确定于第三世达赖索南嘉措时期。当时他到青海地区传教,说服了土默特部的首领俺答汗皈依佛门,他们在政治上彼此推祟并互赠尊号。俺答汗赠给索南嘉措的尊号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
班禅的称号始于1645年,当时控制西藏实权的蒙古首领固始汗封称宗喀巴的四传弟子罗桑·却吉坚赞为“班禅博克多”。“班”梵文“班智达”,汉语意为“学者”;“禅”是藏语“钦波”,汉语意为“大”,合起来是“大学者”的意思。“博克多”则是蒙语,指有智有勇的英雄人物。固始汗令罗桑·却吉坚赞主持扎什伦布寺,并划分后藏部分地区归他管辖,称为四世班禅(前三世为后人追认)。宗喀巴的弟子克珠杰被追认为第一世班禅。
刚开始,这两个尊号仅是蒙藏代表人物私人之间的互赠,后来才具有政治及法律意义。
达赖和班禅是西藏黄教领袖宗喀巴的两大传承弟子,后来形成两个不同的传承系统。
1653年(清顺治十年),五世达赖应清帝之邀来到北京。顺治皇帝沿用了俺答汗对三世达赖的尊号,正式册封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并授予金册和金印(金印刻有汉、满、藏三种文字)。从此,“达赖喇嘛”封号开始具有政治意义和法律效力。
1751年,清朝为了更好地治理西藏,又令七世达赖喇嘛掌管地方政权,开始政教合一。1959年流亡在印度的是第十四世达赖。
1713年,清朝的康熙皇帝正式册封第五世班禅罗桑意希为“班禅额尔德尼”(满语意为“珍宝”),并赐金册金印,称为班禅五世。从此,确立了班禅在格鲁派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