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11 12:5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自学目标
1. 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造诣;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本史实。
2.重难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二、基础自学
1. 《红楼梦》(1)作者:     。(2)出版:   晚期时排印面世。?
(3)内容:《红楼梦》以贵族青年     与     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          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      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2. 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其中,最有影响的是   和   。?
3. 昆曲既集中体现了南曲     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    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4.昆曲的代表作:
明朝:汤显祖的《     》。?
清朝:洪昇的《     》、孔尚任的《     》。?
5. 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    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     ”。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    ”。?
三、分析探究
1. 人们为什么热衷于《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的社会历史意义是什么?

2.说一说你所熟知的京剧人物?

3.明清时期戏剧文学流行的原因?

四、知识体系
一、《红楼梦》
1.曹雪芹创作《红楼梦》
2.《红楼梦》的内容、社会历史意义
3.《红楼梦》的创作特点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1.昆曲
2.京剧:国粹
五、拓展测评
1.清朝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
A.散文 B.杂剧 C.诗词 D.小说
2.明清被誉为“四大名著”的小说中,属于清代的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3.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中,最有影响的是(  )
A.昆曲和京剧 B.昆曲和黄梅戏
C.豫剧和汉剧 D.汉剧和黄梅戏
4.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成为昆曲传世之作的是(  )
①汤显祖的《牡丹亭》 ②洪昇的《长生殿》 ③王实甫的《西厢记》 ④孔尚任的《桃花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徽班进京的时间是(  )
A.唐朝贞观年间 B.明朝洪武年间
C.清朝乾隆年间 D.清朝嘉庆年间
6.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7.下图反映的是清代形成并走向成熟的一种戏剧。关于这一剧种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汤显祖是该剧种最著名的剧作家 ②该剧种诞生于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③它以徽剧、汉调为基础并融合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 ④后来该剧种逐渐走向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黛玉葬花
材料二 “这两部政治历史剧,内容感人,情节跌宕,词曲雅致,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选自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材料三 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选自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的绘画内容应该是出自哪一部文学作品?作者在这部作品中重点塑造了哪些人物反抗传统礼教、要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这两部政治历史剧”指的是哪两部剧?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皮黄戏”在哪一剧种不断吸收其他地方戏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何时形成的?
(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京剧”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的原因是什么?
六、知识拓展
京剧的起源
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业的成功引发了文化消费欲望的高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戏曲声腔昆山腔的兴起,他们纷纷蓄养家班,角色斗艺,并卖力为乾隆下江南收集声色歌舞,不惜重金包装徽剧色艺,客观上为徽剧进京创造了条件。雄霸明清商界500余年的徽州商帮以盐商出名,黄山歙县的盐商尤其出名,富甲一方。值得一提的是,歙县大盐商江春,是一位品味极高的戏曲鉴赏家,他酷爱戏曲,家中常常“曲剧三四部,同日分亭馆宴客,客至以数百计”。他把各种名角聚在一起,又让不同声腔同台互补,使异军突起的徽班具有了博采众长的开放格局。“乱弹”乱唱,红火异常。这时最叫彩的是来自安庆的戏曲艺人,清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就这样写道:安庆色艺最优,盖于本地乱弹,故本地乱弹间有聘之入班者。随着徽商在商界进一步站稳了脚跟,他们和戏曲艺术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而涌现出大批戏曲家的“徽班”,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