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件 (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件 (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11 13:1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学习目标

1、知道宋元时期出现的瓦子、杂剧和节
日等繁荣的都市生活。
2、掌握宋词、元曲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3、掌握宋朝史学家司马光及《资治通鉴》
4、理解宋元丰富的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
望海潮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北宋汴河沿岸
(北宋)柳永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
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瓦子”
瓦子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
当时的瓦子如此之多,说明了什么?
都市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瓦子里有“勾栏”,“勾栏”中有“看棚”。 “瓦子”是综合的娱乐场所,节目最吸引人的是杂剧。
太宗蹴鞠图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绘宋朝的生活:“当时,欧洲国王的生活水准仅仅相当于洛阳的一位马夫。”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杂剧形成于宋代。
元 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反映了哪些北宋过新年的习俗?
传统节日活动丰富多彩
现在还保留这些过年的风俗吗?
民族传统节日
?元旦 (现在的春节)正月初一。中国民间最盛大的节日。
①放爆竹 ②吃年饭、饮屠苏酒 ③更衣拜年 ④贴春联贴门神 ⑤换新桃符
现在过春节:
①放爆竹 ②吃年饭饮酒 ③更衣拜年 ④贴春联贴门神 ⑤除夕守岁看春晚 ⑥包饺子
宋元时期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
社火,传统狂欢活动,社火中最具表现力的是高台,高台由经验丰富的民间艺人指挥建造,使用钢筋,布料,彩纸等材料做出各种造型如假山、树木、动物等,由男女儿童装扮成故事人物固定在高台上,高可数丈,社火主要民俗活动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
社火
民族传统节日
正月初一 ?春节。中国民间最盛大的节日。过春节时主要有贴春联、贴福字、放鞭炮、除夕守岁、包饺子,拜年等活动。
正月十五 元宵节。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民间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这是农历新年的高潮。元宵节时的传统活动有:吃元宵、扎花灯、放烟花、耍龙灯、舞狮子等。

五月初五 端午节。中国的传统节日,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民间在此时有赛龙舟,带荷包、吃粽子等习俗。
八月十五 中秋节。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此时人们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等。
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元时期都有丰富多彩的活动
二.宋词:
1. 词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句子长短不一,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常用的词牌有《念奴娇》、《满江红》等。很多宋词中都体现了关怀民族屈辱、抒发爱国情感的主题。
2.代表:
苏 轼
苏轼开创词的豪放风格,给词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对后世影响很大。
苏轼像
“三苏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 ? 赤壁 怀古》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
生活在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作品的风格委婉清新、感情真挚。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声声慢》
李清照
辛弃疾发扬宋词的豪放风格
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气势雄壮,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三、元曲
在宋、金两朝戏曲产生、发展的基础上,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 。元曲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是关汉卿,
《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
关汉卿用浪漫的艺术手法,
愤怒鞭挞黑暗的恶势力。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窦娥在刑场的唱词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四.史学
司马光 北宋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主持编写《资治通鉴》 体裁:编年体通史
叙史范围: 战国到五代共1300 多年的历史
寓意:“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我国史书编写的体例有哪些?各有什么不同之处?
书名 作者 成书时期 史书体例 叙史范围 史学地位
《史记》 司马迁 西汉 纪传体通史 黄帝至汉武帝 都是史学名著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北宋 编年体通史 战国至五代
小组讨论:宋朝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与当时社会的哪些因素有关?
商业繁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市民阶层壮大,归根结底,都与当时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分不开。
知识小结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词
元曲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都市:开封、临安、大都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传统节日习俗流传至今
特点:新体诗歌

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特点:综合性艺术
著名戏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
史学
史学家:司马光
史学著作:《资治通鉴》
巩固练习
1、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是宋朝一市民,下列哪些情况你看不到( )
A.人们闲时品茶  B.四川地区人们使用“交子 ”
C.可以卖到景德镇瓷器  
D.北方老百姓普遍穿棉布衣服
2、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 )
①苏轼 ②关汉卿③辛弃疾 ④李清照 ⑤赵孟頫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3、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
A.社会动乱,战争频烦? B.城市发展,商业繁荣
C.中外交流日益增多???? D.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D
D
B
4、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
A.市 B.瓦子 C.勾栏 D.邸店
5、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杂剧不包括( )
A.说唱 B.杂技 C.歌舞 D.蹴鞠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词的创作风格是( )
A.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B.豪迈奔放,气势磅礴
C.缠绵悱侧,一往情深
D.风格沉郁,悲惨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