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安徽中考历史高频考点(战争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安徽中考历史高频考点(战争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11 20:0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战争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安徽9年3考]
线索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演变历程(2016.17)
线索 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2018.17;2010.16(4)]
第一次 世界大 战及战 后世界 格局的 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
概况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1914~1918年,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
对世界 格局的 影响
对欧洲: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②德意志、沙俄、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四大帝国被摧毁,英、法被削弱;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
对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对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大发战争横财,增强了经济实力,并成为战后世界秩序的主导力量之一
(4)对中国:①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使日本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更加强大,加剧了民族危机
巴黎和会与 《凡尔赛条约》
概况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及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对世界格 局的影响
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
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概况
巴黎和会未能解决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1921~1922年,以美国为主导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等条约
对世界格 局的影响
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第二次 世界大 战及战 后世界 格局的 演变
第二次世 界大战
概况
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企图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对世界 格局的 影响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以美苏均势为基础的世界格局在战后形成 (2)对西欧和美国:西欧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3)对殖民地国家: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战后亚非拉的民族独立浪潮改变了世界面貌 (4)对东欧:苏联在反攻德国的过程中,帮助东欧诸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并走上了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美苏“冷 战”(两极 格局)
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为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推行“冷战”政策。此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陷入长达40多年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对世界 格局的 影响
(1)对欧洲:①造成德国分裂,1949年9月,美、英、法三国在占领区成立联邦德国 (西德);1949年10月,苏联在苏占区成立民主德国(东德);②为应对美、苏威 胁,维护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西欧走向了联合之路(2)对亚洲:导致朝鲜半岛的分裂 (3)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面对两极格局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于1961年成立不结盟运动,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 (4)对日本:“冷战”开始后,美国出于本国战略需要,积极扶持日本,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日本迅速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世界格局 多极化趋势
多极化趋 势下的主 要力量
(1)“一超”: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2)“多强”:指俄罗斯、日本、中国、欧盟等国家或国家联盟 (3)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影响
各种力量的平衡与制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拓展设问
1.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特点:由“一超多强”的局面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意义:各种力量相互竞争、相互制约,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给我们哪些启示?
(1)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2)各国较量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3)各国应该和平共处,加强交流与合作。
3. 面对当今世界局势,中国应该如何做?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地位。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培养人才。
(3)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4)坚持和平崛起,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考真题再现
选择题
1、(2018江苏宿迁)下面是张历史知识卡片、请选择合适的主题主题( )
①1914年6月28日,奥匈皇储遇刺。
②1916年,“凡尔登绞肉机”。
③这是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A.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B. 萨拉热窝事件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凡尔登战役
2、(2018四川成都)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哈谢克在小说《好兵帅克》中,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厮杀的场面。下列战役,为该小说描述“疯狂厮杀的场面”提供了素材的是( )
A. 凡尔登战役 B. 莫斯科保卫战
C. 诺曼底战役 D.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3、(2018湖南邵阳)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来,它—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材料中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
A. 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B. 《凡尔赛和约》签订
C. 慕尼黑会议召开 D. 德军突袭波兰
4、(2016·德州)对右图反映的著名战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该战役发生于1943年
B.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它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它直接导致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5、(2016·青岛)抓住历史事件相关联的因素,有助于梳理知识,加深理解.以下关联不正确的是( )
A.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美洲和西亚统治的新秩序
B.华盛顿会议——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C.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D.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开始
6、(2018南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崩溃的标志是( )
A.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B.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 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D.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7、(2018四川宜宾).曾经国际舞台上的主角之一苏联,常常和美国在合作中竞争,在对抗中妥协,对世界局势产生重大影响。下列史实体现美苏“在对抗中妥协”的是( )
A. 美国对日本宣战 B. 古巴导弹危机
C. 苏联入侵阿富汗 D. 苏联最终解体
8、(2018山东聊城).下边的漫画《“拯救”人权》的寓意是( )

A. 科索沃地区的民族矛盾异常尖锐 B. 美国名为拯救人权实为武装干涉
C. 美国试图恢复科索沃地区的和平 D. 北约与俄罗斯在科索沃冲突加剧
9、(2018湖南邵阳)2018年4月9日环球网刊载过“对华打响贸易战后特朗普下一步如何走?脱离WTO规则? ”文章。该文章标题中的“WTO”是指( )
A. 欧洲联盟 B. 联合国
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
10、(2018湖北黄石)有人说:当今的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的征兆。这主要是指( )
A. 两极格局的瓦解 B.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 美国霸权地位的丧失
二、材料题
11、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但人们所希望的真正和平并未降临。美国、苏联这对战时的盟友很快变成了“冷战“的对手。”“冷战”为什么会爆发呢?史学家们从以下四个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
[角度一]美国当时拥有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日益把苏联看作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企图遏制苏联。
[角度二] 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威望大大提高,并且军事力量大大加强,能与美国抗衡。战后,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在自己的周边建立“安全带”,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即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的思想和主张。)
[角度三] 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均将对方视为主要敌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力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积极推行反共、反苏政策,同时,苏联采取了针对的行动,扶植东欧一系列国家,壮大了以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力量。
[角度四] 美苏两国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也加剧了两国间的冲突与对抗。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提出了公开的反苏、反共纲领——“杜鲁门主义”美苏两国从此进入“冷战”时期。
(1)请从上述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分别概括“冷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4分)
(2)在你概括出的“冷战“爆发的原因中,你认为最主要的是哪个?(2分)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你的观点。(6分)

参考答案
1----5 C A A C A 6----10 C B B D C
11、 (1)角度一: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角度二: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角度三: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角度四:美苏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4分)
(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共4分)
(2)答案一 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2分)
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冲击了当时的国际秩序;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打击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激化了与苏联社会主义的矛盾;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导致苏联更加猜疑和不信任;杜鲁门主义彻底摧毁了美苏同盟关系: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受到了苏联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挑起了“冷战”。
(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
所以,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2分)
答案二 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2分)
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冲击了当时的国际秩序: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挑战了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加剧了与美国资本主义均对立;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引发了美国更加猜疑和不信任;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但忌惮美国力量强大,实行了“冷战”。(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所以,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2分)
答案三 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2分)
二战的结束,使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再度凸显;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力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二战后苏联通过扶植东欧一系列国家,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美苏顾忌对方的军事力量,进行了“冷战”。(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所以,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2分)
答案四 美苏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2分)
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二战后,美苏视对方为主要威胁;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造成了苏联的过分反应;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导致了美国的猜疑和不信任;美苏顾忌对方的军事力量,进行了“冷战”。(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所以,美苏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