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安徽中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国近(现)代化)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安徽中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国近(现)代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11 20:0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化[安徽9年5考]
线索 近(现)代化历程(2014.15;2012.15)
起步阶段 (19世纪60年代~20世 纪初)
学习层面
器物(技术)
制度层面(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代表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领导派别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先进的资产阶级知 识分子
主张(口号)
“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代表人物
奕!、曾国藩、李鸿章、 张之洞、左宗棠等
严复(早期)、 康有为、梁启超
孙中山
李大钊、陈独秀、胡 适等
意义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突出特点
由学习西方技术→西方政治制度→西方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共同影响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曲折发展 (1919~ 1949年)
概况
政治上: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国民党发动内战,阻碍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有的民族工业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遭到摧残;解放战争期间,受到美货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3)思想文化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毛泽东思想产生、发展、成熟,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特点
(1)近代化进程举步维艰 (2)无产阶级逐渐成为推动近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成为推动近代化的坚强领导 (3)近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影响
为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腾飞阶段 (1949年至今)
概况
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中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经济上:进行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完成三大改造,确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地位,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现代化新征程
(3)思想文化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新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中国的文艺成就灿烂辉煌
特点
以政治上的国家独立为前提,以经济建设为主要内容,现代化进程快速推进
影响
获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越来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拓展设问
1. 中国近代化历程为什么充满艰难曲折?
(1)近代中国是在国家贫弱、封建制度的背景下学习西方的,社会发展阻力大。
(2)西方列强始终想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不断侵略、掠夺,严重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 中国的近(现)代化历程对我们有何启示?
(1)实现中国的近(现)代化,首要任务是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国的近(现)代化必须与实际国情相结合,走适合自己的近(现)代化发展之路。
线索 经济工业化
拓展设问
1. 影响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封建势力的阻碍;爱国实业家的投资;统治阶级的政策等。
2. 结合中国近现代经济工业化历程,谈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1)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培养大量的科技创新人才,为工业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2)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为工业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3)注重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协调发展,注重区域的协调发展。
(4)必须加快工业技术现代化,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工业化没有固定模式,要根据国情,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或规划。
线索 政治民主化[2014.15(3);2012.15]
线索 思想文化与教育近代化(2017.15;2012.15)
拓展设问
1. 影响中国思想文化与教育近代化的因素有哪些?
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活力因素的影响;民族危机的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2. 谈谈你对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认识。
(1)近代中国的思想发展历程是一个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学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找到了一个可以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即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
(2)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是伴随着“西学东渐”的历程而展开的。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3)学习西方的思想与抵抗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线索 社会生活近代化(2013.15;2010.12)
领域
概况
传媒
报刊
①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人们了解社会和国内外重大事件的主要传媒工具,为近代中国了解世界打开了窗口;②1896年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宣传维新思想;③1905年创办的《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④1915年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之一,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思想;⑤此外,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都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⑥上海的《东方杂志》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出版 机构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这些出版机构促进了文化知识的传播
互联网
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进入中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交通 和通讯
火车 与铁路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淞沪铁路、唐胥铁路、京张铁路相继建成通车;“一五”计划时期,我国新建了宝成铁路、鹰厦铁路等;目前我国形成了遍布全国的铁路交通网,高铁建设快速发展
轮船和 航运业
19世纪60年代,我国建造了第一艘轮船“黄鹄”号;1872年,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
汽车 和公路
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一五”计划期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青藏、川藏、新藏等公路相继通车;改革开放后,私家车增多,成为人们普遍的交通工具
通讯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19世纪80年代以后,电话传入我国
影视 艺术
(1)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2)《定军山》《歌女红牡丹》《渔光曲》等影片拍摄并上映
社会生 活与社 会理念
服饰
鸦片战争后,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存,出现中山装、旗袍→改革开放前,灰蓝单调、款式单一→改革开放后,款式色彩多样,追求个性,多彩时尚
饮食
近代出现西餐馆,西式的糖、烟、酒、饮料和糕点传入且逐渐被百姓接受→改革开放前主要消费品都凭票供应→改革开放后从吃饱向吃好转变,更加注重营养搭配
社会 习俗
辛亥革命后,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社会上兴起改称呼、革礼仪、追求婚姻自由等潮流
线索 近现代城市变迁
一、北京
与世界 接轨
洋务运动期间,在北京设立的总理衙门,是负责对外事宜和推动洋务运动的中枢机构 (2)1901年,英、美、俄等11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并把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 (3)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4)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
政治民 主化 历程
(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组织了“公车上书”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898年,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历程
(2)1919年5月4日,在北京天安门前爆发了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1920年,李大钊等人在北京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4)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5)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6)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教育近 代化历程
(1)1862年,在洋务派的推动下,设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培养了一批近代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揭开了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帷幕
(2)1898年,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迈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总结
北京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主要扮演着政治、文化中心的角色。见证了中国从民主革命到新中国的诞生再到中国开启改革开放,走向富强的历程
上海(2010.17)
走向 开放
(1)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 (2)1984年,上海成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3)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近代化 的起步
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
追求 光明
(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的斗争中心;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 (3)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后转至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1922年,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走向 世界
(1)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在上海成立;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 (3)2010年,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总结
上海是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缩影。它不仅是引领中国近代革命的一面旗帜,而且顺应了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潮流,是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并最终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
三、南京
近代化 历程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中规定将南京开辟为通商口岸 (2)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所在地;1937~1945年,被侵华日军侵占,近代化进程被打断;1946~1949年,国民党政府所在地 (4)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总结
南京长期是中国近现代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屈辱与抗争、民主法制的伟大探索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终结,是中国近代化的缩影
四、广州

近代化 历程
(1)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广州被迫成为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定国共两党合作。同年在广州创建黄埔军校 (3)1925年,国民党在广州ang国民政府 (4)1984年,广州成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开创了广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总结
广州是近代中国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中国国民革命的大本营,对外开放起步较早的地区,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化进程
线索 中国与西方近代化的比较
项目
中国的近代化
西方的近代化
不同点
路径上
器物(技术)—制度—思想
思想—制度—器物(技术)
路径 不同的 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一直没有诞生新兴的资产阶级
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人首先认识到西方船坚炮利,因而近代化率先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始
(3)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日益深刻,从学习器物过渡到学习制度、思想
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资 产阶级的出现与壮大,进而首先在思想 上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再构建制度,发 展生产力
路径不同 的影响
导致中国在早期的近代化探索中屡屡失败,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探索的失败,使中国不断落伍于世界,加快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步伐;中国在这一探索 过程中,民族意识不断觉醒,最终促成了民族解放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确立起资产阶 级的统治秩序;使西方领先于世界
相同点
本质上
都是政治上的民主化(法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科学化(理性化)
手段上
都采用了改革和革命两种方法
中考真题再现
选择题
1、(2018?枣庄)被军迷誉为“中华神盾”的长沙舰是由江南造船厂建造的,而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则是江南制造总局。那么,江南制造总局创建于下列哪一时期(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2、(2016·随州)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指《青年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 成了我的楷模。”《青年杂志》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它宣扬( )
A.民主科学 B.自强求富 C.变法图强 D.三民主义
3、(2018?荆州)1898年6月,光绪皇帝在诏书中说:“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与创办京师大学堂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4、(2016·绵阳)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根据下列材料,你认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争取民族独立 B.建立近代化工业C.追求民主自由 D.探索近代化道路
5、(2016·成都)9.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都属兔,因此被后人形象地称作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下列有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A.陈独秀1915年在北京创办了《青年杂志》B.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D.陈独秀和胡适都在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6、(2018?黑龙江)1956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建立,新中国自主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现( )
A.改革开放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文革时期
7、(2018?宁夏)“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以上条文引自(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8、(2018?云南)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2018?海南)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兴。30 年前,为海南岛建省办经济特区规划了宏 伟蓝图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胡锦涛 D.习近平
10、(2018?聊城)1979年6月,北京前门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干部尹盛喜,在政策支持下辞职,创办了北京大碗茶青年茶社。这一史实最有助于研究我国的( )
A.社会生活变迁 B.家庭联产承包 C.现代企业制度 D.经济体制改革
二、材料题
11、(2016·四川内江)(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奕?
(1)根据材料一回答洋务运动的目的和内容。(4分)
材料二 1869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办人方举赞开始添置车床等,用机器进行生产。1872年,侨商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开办继昌隆缫丝厂。
――摘编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和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
材料三 1945年5月14日,共产党员林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说:“今天中国的抗战反攻,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及根据地的地方军、民兵基干队、广大百姓来担任反攻任务……”
――摘编自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编《重读抗战家书》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抗战反攻的主要力量。(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利于中国抗战反攻的国际背景。(2分)
参考答案
1---5 A A B D D 6---10 B C A B D
11、(1)目的:强大国家。(2分。表达相应的意思即可,如“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等)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2分)(2)产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分)发展特点:出现了“短暂的春天”。(2分。或:进一步发展。再或: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3)主要力量: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民。(2分。表达相应的意思即可,但必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老百姓或人民三点不少才给2分)国际背景:德国法西斯战败投降。(2分。表达相同的意思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