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安徽中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外改革)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安徽中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外改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11 20:0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外改革[安徽9年3考]
线索 时空视角下的中外改革[2018.12(3)]
线索 同性质的改革对比
一、封建统治者领导的改革[2018.12(1)]
项目
背景
主要内容
目的
作用
相同点
商鞅变法
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实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使秦国富强,取得在兼并战争中的优势地位
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都促进了封 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都是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 改革
北魏孝文 帝改革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为巩固统治
使用汉语;穿汉族服饰;改汉姓;鼓励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缓和矛盾,巩固统治,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加强对黄 河流域的控制
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
大化改新
统一后的日本阶级矛盾尖锐;7世纪开始,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 以才选官;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 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加强中央集权
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西欧封君 封臣制
法兰克王国扩张,王权衰落
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封臣效忠封君,封君保护封臣
加强中央权力
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创办近代军事企业、民用工业、新式学堂、新式陆海军、交通、通讯等
利用西方先进技 术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统治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彼得一 世改革
俄国实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 发展缓慢
创建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推行文化教 育,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改变俄国落后面 貌,实现富国强兵
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二、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2018.12(2)]
项目
背景
主要内容
结果
相同点
农奴制 改革
俄国的社会矛盾尖锐,出现统治危机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以出钱赎买的方式获得一份土地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都是资本主 义性质的改 革;国家都面临政治危机;都要摆脱危机,实现富强
明治维新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推行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措施,全面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同时,强大后的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戊戌变法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都是资本主 义性质的改 革;国家都面临政治危机;都要摆脱危机,实现富强
卡德纳 斯改革
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打击寡头势力;推行土地改革;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
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罗斯福 新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以调整工业为核心,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二战后欧 美社会福 利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调整政策,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
缓和了阶级矛盾,创造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2014.16;2013.16)
项目
背景
目的
内容
影响
新经济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适应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废除余粮收集制和食物配给制; 实行固定粮食税;允许私人和外 国资本家经营中小型企业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赫鲁晓 夫改革
斯大林逝世后不久, 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改革苏联模式(斯 大林模式)的弊端
重点在农业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在农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勃列日涅 夫改革
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上台执政
发展社会经济
重点在重工业
苏联军事实力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戈尔巴乔 夫改革
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 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发展社会经济
以经济改革为重点,后转向政治 改革
激化了苏联的社会矛盾,国家权力分散,导致苏联解体
三大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基本恢复;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促进经济发展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改 革开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促进经济的发展
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和人民生活水平,健全了社会主义法治
拓展设问
1. 结合中外历史上的改革,谈谈你的看法。
(1)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2)改革要注意发动人民群众。
(3)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
(4)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具体国情进行改革。
2.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成功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1)顺应历史潮流是改革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2)能够立足国情,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改革者的远见卓识和政治魄力,具有勇于探索、努力开拓、锐意进取、坚强不屈、与时俱进等优秀品质。
(4)改革措施必须行之有效,能顺应人民意愿。
(5)能够解放思想,善于吸取、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和不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等。
3. 新时期,如何推动我国的改革进程?
(1)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不断解放思想,结合国情,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4)培养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与时俱进的先进人物。
4. 谈一谈改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改革,才能在实践中找到适合社会发展的方法以及模式,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要求进行改革,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面临新的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改革。 综上,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改革。
中考真题再现
选择题
1、这些信息反应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2、(2018?德州)如图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一次著名改革,这次改革( )

A.使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 B.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C.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D.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3、 (2016·新疆)与右图资料卡上信息相符合的内容是( )
A.雅典 伯利克里改革 B.日本 大化改新
C.俄国 农奴制改革 D.日本 明治维新
4、(2016·南京)“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材料体现的制度是( )
A.种姓制度 B.共和制
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D.联邦制
5、(2018?南京)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说:“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他主张( )
A.创办民用工业 B.任用维新人士 C.实行三民主义 D.宣传民主科学
6、(2018?贵港)某校为了纪念戊戌变法120周年,开展了一场历史知识竞赛活动。其中有一道题目问:“领导戊戌变法的人物是谁?”答案应该是( )
A.康有为、梁启超 B.孙中山、黄兴
C.陈独秀、李大钊 D.曾国藩、李鸿章
7、(江苏·淮安)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材料显示这次改革
A.使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B.使俄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C.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8、(2016·烟台)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欧化”的主要措施是( )
A.废除贵族世袭制 B.推翻幕府统治 C.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D.文明开化
9、(2016·张掖)从1935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742亿美元又增至1939年的2049亿美元,失业人数从1700万下降至800万.这主要得益于( )
A.美国的独立 B.黑人奴隶制的废除C.罗斯福新政 D.两级格局的结束
10、(2018?杭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某同学绘制了“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在图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成立环渤海经济区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二、材料题
11、(2016·吉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国在其发展的历史上曾遭遇到农奴制和工业化的矛盾……1914年俄国陷入战争泥潭……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革命爆发。
材料二: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结束。苏俄却遇到了巨大困难……人民生活困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
材料三:(当时)苏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摘编自《大国崛起》《世界上下五千年》
⑴写出俄国为解决材料一中“农奴制和工业化的矛盾”进行的改革名称。(1分)


⑵分别写出材料一中“战争”和“震动世界的革命”的名称。(2分)


⑶为解决材料二中“人民生活困苦”的问题,1921年苏俄实施了什么政策?写出一例
“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的战役。(2分)


⑷材料三中“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


⑸俄国的历史给我们怎样的启示?(1分)
参考答案
1----5 A C B C A 6----10 Z C D C A
11⑴俄国1861年改革。(1分)
⑵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1分)俄国十月革命。(1分)
⑶新经济政策。(1分)斯大林格勒战役、莫斯科战役、柏林战役。(一例即可,1分)
⑷苏联解体。(1分)
⑸革命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国家的发展要符合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符合题意即可)(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