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 1792年英国派遣马格尔尼使团以祝贺乾隆帝83岁大寿为名,出使清廷。中英两大帝国第一次亲密接触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第10课 鸦片战争烽烟初起——
第一次鸦片战争探讨一 “天朝”为何是“一个难以惊醒的梦”一、盛世掩盖下的危机 在当时,外国使者来华,皆被称为“四夷来朝”,贡使必须实行藩国见天朝大皇帝的三跪九叩之礼。英使不愿,双方争执谈判。礼仪之争
1760年,乔治三世继承英国王位。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培植亲信,控制议会,组成一个亲国王的政府,王权呈现扩大趋势。英国国内对乔治三世的内外政策不满,抗议声不断。1784年,年仅24岁的小皮特组阁,解散由国王控制的议会,举行议会大选,并且在选举中获胜,国王对议会的控制力被大大削弱。 英国使团向清政府赠送了一批国礼,有意向中国显示其科技发达、武力强盛:望远镜、地球仪等天文学仪器、钟表、当时英国最大、装备有110门最大口径火炮的“君主号”战舰模型,榴弹炮、迫击炮、卡宾枪、步枪等。乾隆在看到礼物之后,觉得“所称奇异之物,只觉视等平常耳”,作为摆设放置圆明园。1860年,英军火烧圆明园时发现几十年前赠送的大炮和炮弹都完好无损地摆放在那里,一直未被使用过,又被英军拉回了伦敦。 清王朝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分别赏赐英王及使臣、随员一行丝绸绒、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三千多件。贡品的较量 马戛尔尼代表英国提出了七项要求,即:
多口通商,可到宁波、珠山、天津、广东地方交易;
在北京设立英国商行;
在珠山附近给一小岛;
拨给邻近广州的一块地方;英国货物自广东到澳门免收税或少收税;
英船照其他地方税率交税;允许英国传教士在中国自由传教。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英王的要求大国世界观中英贸易的矛盾 自康熙二十四年,英国商人在广州开设了商馆,英国从此加入对华贸易的西方国家之列。到了18世纪,英国成为了最大的对华贸易利益获得者。如在1736年到广州的12只西洋商船中,英国只占5只,而在1775年到中国的38只外船中,英国就占24只。18世纪末中英的贸易额和该世纪初相比,增长了二十倍,达到一千万两以上。两种植物的较量探讨二 结合课本P50“资料回放”,思考英国的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中国禁烟运动 “(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英国外相巴麦尊英国的选择二、英军来犯(1840.6——1842.8)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
——陈旭麓《近代中国
社会的新陈代谢》探讨三 鸦片战争中国为什么战败了? 三、清政府求和,签订一系列条约探讨四 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中英《虎门条约》1843.10材料一:“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准将香港一岛给予。”
材料二:“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材料三:“(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主权领事裁判权
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它的存在形成对国家属地优越权的例外或侵犯。 片面最惠国待遇
近代中国与外国所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的权利,故称“片面最惠国待遇”。这充分体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此后别的国家也援例得到“合法”的“一体均沾”。即:英国在中国享有最惠国待遇,如果以后别国同中国签订了其他条约,其中的权益英国也同样享有。 租界
指西方列强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通商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一定区域作为外侨“居留或经商”之地,后来他们又取得对租界的管理权,租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对半殖民地国家进行侵略活动的据点。 材料七:条约规定:美国国民在中国与别国国民发生争议,“应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由此清朝对美国国民的代步、审讯定罪、惩治的司法权力全部丧失。
——《望厦条约》
材料八:条约规定法国人可以在五口建造教堂、坟地,清政府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黄埔条约》
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方便列强思想侵略战火再然——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愿望与理想的差距 1829年,柏金汉(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公开演说:“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其人富有积极的消费的性格,如果把那个国家的市场开放给自由贸易商人,则英国货物在那个市场上的销量将比其余全部世界的总销量还要大。”探讨五 英国人为何没有实现打开中国市场的愿望? 自从条约签订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改。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力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1854年英国《克勒拉得伯
爵致包令博士函》一、英法再启战端
第一阶段:
1856年10,英军炮轰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
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二、英法联军之役
第二阶段:
1859年6月,英法联军进攻大沽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津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三、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探讨六 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条约》签订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英国割占香港地区(三步)
①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②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
③1898年租借“新界”。 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非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即主权不能完全自主。
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即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毁灭与新生材料一 根据1815年维也纳国际会议的决定,常驻外交代表分三个等级:大使、公使、代办。欧洲列强之间在历史上都互派大使,但对中小国家和东方国家则只派公使,这就是欧洲列强对中小国家和东方国家的歧视。
——《外交学概论》
由于《北京条约》规定了各国有在北京派驻公使的权利,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已无法避免。
1861年1月,咸丰皇帝批准恭亲王奕?等建议,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材料二 “借师助剿一节,业经总理衙门与英、法驻京使臣商酌...... ,但于剿贼有裨,朕必不为遥制。其事后如有必须酬谢之说,亦可酌量定议,以资联络。”
—— 慈禧太后以同治皇帝名义发布上谕材料四 “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门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李侃 李时岳《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极力推动鸦片贸易合法化,其意图在1858年通过《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得以实现。1905年自由党上台后,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鸦片出口。材料五 (魏源)又根据《四洲志》及其他中外文献资料,综述各国历史、地理及中国应采取的对外政策,编写成《海国图志》一书,初版50卷,后增为100卷。
——李侃 李时岳《中国近代史》材料六 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进行了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英国需要开拓海外市场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英正常贸易逆差顺差鸦片贸易禁烟运动鸦片战争列强为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提出修约遭拒第二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
化程度加深了 中国社会的巨变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刺激商品经济发展。兴办军事民用工业
封建思想、盲目自大、忽视实用性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