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下2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八年级下2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13 12:26:1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语文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才得一小官,“安史之乱”时被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肃宗,任左拾遗。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盖一间茅屋栖身。后遇大风吹破此屋,乃作此歌。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唐代中期爆发“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暴风雨把杜甫的茅屋上的茅草吹得七零八落,导致一家人在冷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此情此景让杜甫感慨万分,于是写诗抒怀。
“歌行体”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体裁介绍
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

怒 号 挂 罥 长 林 梢 庇

突兀 布衾 三 重 茅 沉塘坳
飘 转
zhuàn
俄 顷
广 厦
shà
qǐng
xiàn
sāng
丧 乱
见 此屋
háo
juàn
cháng


chóng
qīn
ào
读准字音
茅飞 渡 洒 江郊, 高者 挂罥长林
八月 秋高 风 怒号,卷我屋 上 三重茅。
下者 飘 转 沉 塘 坳。
八月,秋已深了,狂风怒吼,
茅草飘飞,飞过江江去,散落在江边上,
虚数,泛指多

怒吼
高高的树梢
枝头,飞得低的茅草,
梢,
江边的地方

秋深
茅草飞得低的
水边低地
挂着,挂住
把我草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
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
飘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
第一节赏析:
1、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
怒号
2、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
“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同时,它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3、“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
“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度。
4、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处?
还有:“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场面。
5、请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秋风卷茅
归来倚 杖 自叹息。
南村 群 童 欺 我老 无力,忍能 对面为盗贼。
公然 抱 茅 入 竹 去, 唇焦口燥呼 不 得,
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竹林里去。
南村边上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体弱,
做动词
公开,与“对面”呼应
呼喊也没有结果
竟然忍心这样
只好回来靠着手杖独自叹息。
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
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
第二节赏析:
1、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茅屋的。可是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用了一个“老”字呢?是不是用得不正确呢?
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是未老先衰、心力憔悴啊。
3、“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4、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群童抱茅
2、群童为何抱茅?
本身也是苦孩子,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也许是调皮。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与其说是生孩子的气,到不如说是生社会的气,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的贫困、灾难。
床头屋漏无
俄顷 风定 云 墨 色, 秋天 漠漠向
布 衾多年 冷 似铁,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
因为屋漏,床上没有一块
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
昏 黑。
盖了多年的被子,又硬又冷,像铁一样,
娇儿 恶卧 踏里 裂。
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
一会儿
像墨一样黑
被子
睡觉不老实
被里子
阴沉迷蒙的样子
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
少睡眠,长 夜 沾湿 何由彻!
已不知有过多少个这样的夜晚,洒泪沾襟又有什么用呢?
广厦千万间, 大 庇天下 寒 士 俱欢颜,
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
哪里能得到
安得
干 处, 雨脚如麻 未断绝。
干燥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
雨点细密,像下垂的麻线
自经丧乱
自从安史之乱后,
全部庇护
睡得很少.指失眠
即“由何”。由:凭
贫寒的士人
怎能得到.安:疑问代词,怎么)
彻:到天明。作动词

战乱,指安史之乱
千万间高大的房屋,
呜呼!何时 眼前 突兀 见此 屋,
吾 庐独 破 受冻死 亦足!
风 雨 不 动 安 如山!
而高大的房屋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一样
安稳得像山一样
通”现”,出现
啊!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现这样高大的房屋,
我自己即使茅屋被狂风吹破,被冻死了也心满意足!
第三节赏析:
1、茅屋被风吹破之后,最怕什么?
下雨
2、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秋宵屋漏
3、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难眠的心情?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第四节赏析:
1、漫漫长夜,作者无法入眠,他在想什么?
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受冻死亦足
2、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祈求广厦
3、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忧国忧民
或:广厦万间
思考:无法入眠的杜甫在想些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情怀?
诗人没有对自身的遭遇叫苦连天,而是推己及人,由眼前个人的不幸想到了普天下所有的“寒士”,希望他们能拥有千万间避风雨的“广厦”。
胸怀天下,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深秋八月,狂风怒吼,卷走了我的草屋上的几层茅草。茅草飘飞,飞过浣花溪,散落在江边,高的挂在高大树林的枝头,低的落在水塘和水边地里。
南村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无力,竟狠心这样当面做盗贼,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我喊得唇焦口燥再也喊不出声来了,只好回来靠着手杖自己叹气。一会儿狂风停息,乌云像墨一样黑,秋日的天色灰蒙蒙的接近黄昏。被子用了多年冷得像铁一样,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因为屋顶漏水,床上没干燥 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
如何才能得到千万间宽大的房子,彻底庇护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高高兴兴的,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岳一样呢?唉!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现这种宽大的房子,即使我的茅屋被狂风吹破,我自己被冻死了也心甘情愿!
参考译文
第一段:写诗人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惨状。
第二段:写南村群童抱茅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
第三段:写诗人屋漏又遭连夜雨,长夜沾湿难入眠的痛苦。
第四段:写诗人推已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概括段意
无奈痛心
忧思痛苦
第一节:秋风破屋
心苦痛惜
第二节:群童抱茅
第三节:破屋漏雨
四、课文赏析
第四节:祈求广厦
忧国忧民
1、给每一小节拟一个小标题。感受作者感情的变化。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表露和节奏
秋风破屋
群童抢茅
夜雨湿屋
心情苦痛
无可奈何
忧思不绝
惨 悲 哀






白天




黑夜
屋外




屋内






自己
推己及人

天下寒士

广厦千万间
现实
水到渠成

理想
关心民生 忧国忧民

小组讨论
1、 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在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诗人以小见大,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2、本诗有两个突出的语言特色,一是用词生动,形象鲜明;二是结构严谨,层次井然。那么哪些字词使你特别留意的?为什么?
例如:怒号----用拟人写出风的猛烈无情,形象有力度。
小组讨论
全诗描写作者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并由己及人,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3、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主旨是什么?
小组讨论
4、想想每一诗节中蕴涵着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你能用含“痛”的二字词语分别概括吗?这感情的表达又有什么联系和变化?

痛惜——痛心——痛苦 ——痛忧
情感升华,由记叙一家之苦到大抒忧国忧民之情
小组讨论
课 堂 练 习
一、按原文填空
1、表明作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 )
2、作者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他发出了( )的呼喊?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选出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苦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事抒情描写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把他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A
诗为事作,屋凭人传。如今成都杜甫草堂依在,而现在草堂的浣花溪畔,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诗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已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今天变成现实,如果诗人在天有灵,他定会感到欣慰。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朱德参观杜甫草堂的题词。我们但愿杜甫草堂长留人世,杜甫诗篇光芒千秋永照 。
本课小结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其他“古仁人”忧国忧民的名句。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拓展延伸
杜甫之所以伟大,因为他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与精神已远远超越诗人之上。即使他没有写过一句诗,他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体察人间冷暖的心灵,有如释迦牟尼、耶稣。
------------卢光政

你能说出杜甫其它有关爱国的诗句吗?
拓展延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子孙阵亡尽, 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 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 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 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 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 还闻劝加餐。 ——《垂老别》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杜甫的其他名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这首诗作于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诗人在剑南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国家可以重新安定,人民可过安定生活,自己可以携眷还乡,喜极而涕。诗人的“喜”,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全诗毫无点饰,情真意切。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诗,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国学经典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蜀 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国学经典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国学经典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