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12 17:4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朝农业生产恢复、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2.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3.理解清朝前期人口的增长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
【教学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自主学习】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措施: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____政策。
2.表现:(1)耕地面积扩大,大片荒地得到开垦。
(2)大力兴修水利。
(3)改进种植技术,改良品种,提高了粮食产量,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3.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____________和城镇______________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清朝前期,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纺织业中出现了比较成熟的 。
2.商业: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____________市镇。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如山西的________、江南的________。
三、人口的增长
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______________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2.表现:________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3.影响:(1)人地矛盾造成自然环境破坏和生态恶化
(2)庞大的人口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拓展探究】
清代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1)政治条件。清朝前期,特别是在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政治清明,政局稳定,没有出现大的动乱,有利于人口增长。
(2)经济发展。清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经济保障。
(3)农业保障。政府鼓励发展农业,高产作物得到推广、粮食产量增加,为人口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
(4)人口基数增加。清朝是一个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楼国家,因此团结了很多少数民族进入中国的范畴,使得人口第数增加,为人口的增长创造了条件。
【歌谣助记】
明末动荡经济坏, 清初恢复是大计。
顺、康、雍、乾诸帝王,力推垦荒好政策。
耕地面积增三亿, 黄、淮、运河大治理。
技术改进品种新, 粮食产量大幅提。
农业发展社稳定, 助推手工和商业。
人口数量快增长, 人地矛盾渐突出。
【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康熙年间清政府奖励垦荒,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③高产作物甘薯、玉米得到推广
④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兵兴以来,地荒民逃……其令所在有司,广加招徕……各州县以劝民耕之多寡……岁终抚按考核以闻。”材料反映清朝初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是( )
A.鼓励垦荒,扩大可耕地面积
B.清政府不再向人们征收赋税
C.重农抑商
D.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3.下列明清时期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
①安徽、山西等地商人形成商帮
②某些农村地区变成专门的工商业市镇
③全世界十个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中国占六个
A.中国手工业发达 B.中国经济在世界上落伍了
C.中国商业很发达 D.中国人口众多
4.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下列关于清朝前期手工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
B.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C.规模较小,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D.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手工业发展尤为快速
4.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局部)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6.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
A.国力强盛,社会稳定
B.耕地面积扩大,高产农作物的种植
C.政府推行有利于人口增长的政策
D.战乱频繁
7.清朝前期,人口显著增长,这是社会繁荣的产物,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的隐患。下列关于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扩大,人多地多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C.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D.给社会带来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