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新版必修4第9课 《报任安书》2019年同步练习卷(2)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人新版必修4第9课 《报任安书》2019年同步练习卷(2)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13 12:0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人新版必修4《第9课 报任安书》2019年同步练习卷(2)
一、积累与运用
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再拜:再一次下拜
B.推贤进士为务 务:事务、工作
C.若重仆不相师 师:效仿
D.刑不上大夫 刑:刑罚
2.(4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其次诎体受辱 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⑤则仆偿前辱之责 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A.①②④⑧ 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 D.③④⑤⑥
3.(4分)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下流多谤议
B.恨私心有所不尽
C.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D.仆虽怯懦
4.(4分)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若望仆不相师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B.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C.及以至是,言不辱者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
D.而文采不表于后也灌夫受辱于居室
5.(4分)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重为乡党所笑 B.为十表,本纪十二
C.故士有画土为牢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阅读与鉴赏课内精读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其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称道
C.仲尼厄而作《春秋》
厄:困穷
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失去
(2)下列句子中,“会”的用法与“会遭此祸”的“会”相同的一项   
A.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B.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C.会天大雨
D.会当临绝顶
(3)与“文王拘而演《周易》”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仲尼厄而作《春秋》B.洎牧以谗诛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赵尝五战于秦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书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着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②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③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与陈伯之①书
丘 迟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②!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鲔涉血于友于③,张绣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腼颜④借命,驱驰毡裘之长⑤,宁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⑥.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
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当今皇帝圣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惟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顿首。
【注】 ①陈伯之:本是南齐将领,后归降梁武帝,任江州刺史,天监元年(502)投降北魏。天监四年,临川王萧宏率军伐北魏,命记室丘迟(当时有名的文学家)给陈伯之写了这封劝降信,信中陈说利害,晓以大义。陈伯之见信后,率兵归降。②“昔因”二句:指陈伯之弃齐归梁,受梁武帝赏识器重。③朱鲔(wěi)涉血于友于:朱鲔是王莽末年绿林军将领,曾劝说刘玄杀死了光武弟的哥哥刘伯升。友于,即刘伯升。④腼(miǎn)颜:厚着脸。⑤毡裘之长:毡裘,代指北魏。长,头目。⑥杂种:古代汉族对少数民族带侮辱的称呼。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汉主不以为疑
疑:怀恨,仇恨
B.主上屈法申恩
屈:改变,废除
C.赞帷幄之谋
赞:赞扬,称道
D.聊布往怀
布:陈说,述说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其壮也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B.将军之所知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
蚓无爪牙之利
D.君其详之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
B.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
C.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
D.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丘迟首先对陈伯之过去与目前的境况进行了对比:过去是威风八面,现在是狼狈不堪。
B.丘迟认为陈伯之投奔北魏是受了他人挑拨,迫不得已。如果归降,仁厚的梁朝皇帝定会像光武帝和曹操那样对他网开一面的。
C.丘迟用慕容超和姚泓的例子说明少数民族政权不会长久,他寄身北魏,将来不会有什么好的前途。
D.丘迟特别指出,梁朝国泰民安,四方的部落都来进贡,北魏仅是苟延残喘,劝告陈伯之要仔细考虑。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译文:   
②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
译文:   
③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译文:   。

鲁人新版必修4《第9课 报任安书》2019年同步练习卷(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解答】A.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译文:像牛马一样替人奔走的仆役太史公司马迁一再致敬并陈言。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点评】复习文言实词应注意:
1.文言实词由于时间流逝,与现代汉语用法、词义往往有较大差异。古今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是阅读文言文的主要障碍之一,复习时应把这些作为重点,通过比较、归纳,真正掌握这些内容。
2.复习文言实词,不能光靠背记词义,应词不离句,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考虑它们在句中的具体意义。学习古汉语语法知识,是为了帮助理解词义,不要孤立、抽象地理解语法知识。
3.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一定要以熟悉课文为前提,课文的注释要认真看,课后的练习要认真做,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积累词语,并能举一反三,灵活理解,从而提高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
2.【解答】①“诎”同“屈”,弯曲;③“失”同“佚”,散失;④“枪”同“抢”,触碰、撞;⑤“责”同“债”,屈辱;⑥“摩”同“磨”,磨灭;⑧“底”同“抵”,大都。
故选:D。
【点评】在辨识通假字时要注意两点:1、要有古音韵的常识.所谓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的今音.古今语音变化很大,古代音近的字,到现在不都还音同音近,有的可能变得完全不同了;而原本读音不同不近的字,又有可能变得相同相近.所以当我们以声音为线索去辨认通假时,千万不可只据今音作准则.2、在没有别的例证时,不可只据音同音近而轻言通假.判定某字借用为某字,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和理由.
3.【解答】A.下流:古义是地位卑微,此指处于低下卑贱地位的人,今义是(品质)卑鄙龌龊。
B.私心:古义是自己的心愿,今义是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C.发愤:古义是抒发愤懑,今义是决心努力。
D.怯懦:古今义均是胆小怕事。
故选:D。
【点评】我们可以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来区分词的界限,从而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异;我们结合词语出现的上下文语境,通过分析比较,也能分辨出古今词义的差异;我们还可以运用训诂学的比较互证的方法,通过对古文献资料的考证,判定它的词义,区别它的古今义。同时,对于辨析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要将几种方法结合使用,才能使辨析更为准确。
4.【解答】A.副词,好像;
B.连词,即使;
C.副词,通“已”,已经;连词,因而;
D.介词,在。
故选:C。
【点评】文言虚词记忆的技巧:
1.采用古今对照法。文言文的虚词,有的在今天已经不使用了,而有些却还依然沿用至今,只是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要借助于虚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来理解它在文言文句子中的含义及用法。
2.词性推断法。文言虚词的使用方法大多是由它的词性决定的,因此,可通过推断词性异同来推断用法异同。
3.上下文推测法。一般情况下,虚词都有好几种用法,要判断他的意义和用法,需要结合语境,也就是上下文的关系,结合文章意思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分析揣摩、理解,最后做出判断。
4.实例比较法。学生经过长时间学习文言文,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文言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用范例来套用,也就是用熟悉的知识来判断未知的知识,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
5.【解答】原句中的“为”是介词“对”的意思。只有D项符合。
A.介词,“被”;
B.动词,“写(成)”;
C.动词,“当作”。
D.介词,“对”。
故选:D。
【点评】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二、阅读与鉴赏课内精读
6.【解答】(1)D 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失:同“佚”,散失.
(2)C 例句:恰恰遭遇到这场灾祸.会:恰逢;A.降职远调的官吏和诗人,大多会在这里聚集.会:聚集.B.当地管教化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一起来集会议事.会:集会;C.恰逢天下大雨.会:恰逢;D.一定要登上顶峰.会:一定.
(3)B 例句:被动句;A.常式句;B.被动句;C.省略句;D.介词结构后置句.
(4)B “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错,根据文中句子“诟莫大于宫刑”,可知作者认为身受“腐刑”是奇耻大辱.
(5)①虽:即使;戮:杀戮.句子翻译为:即使一万次遭到杀戮,哪里有悔恨呢!
②然:然而,可是;为:给;道:说.句子翻译为:可是,这番话只能说给有见识的人听,对俗人就难说了.
③西:名词作状语,对着西家;逾:越过;宴:吃饭;栖于厅:介词结构后置句.句子翻译为: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
答案:
(1)D
(2)C
(3)B
(4)B
(5)①即使一万次遭到杀戮,哪里有悔恨呢!
②可是,这番话只能说给有见识的人听,对俗人就难说了.
③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
参考译文:
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那就是:)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慨而写作的.这些人都是(因为)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的地方,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让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就像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到活下来从事著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近来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真实性,综述其事实的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上自黄帝,下至于当今,写成十篇表,十二篇本纪,八篇书,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传,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的言论.刚开始草创还没有成书,恰恰遭遇到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受到最残酷的刑罚也没有怨怒之色.我确实想完成这本书,把它(暂时)藏在名山之中,(以后)再传给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再让它广传于天下.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使受再多的侮辱,难道会后悔吗?然而,这些只能向有见识的人诉说,却很难向世俗之人讲清楚啊!
【点评】分析和概括题设误特点:
1.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命题者在选项中故意错误地解释原文中关键的词语,把好说成坏,把小错说成大错,把想法说成行动,把次要的说成是主要的,或无中生有地提供一些于文无据的信息,从而造成干扰.
2.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命题者故意在时间、地点、行为、因果等方面张冠李戴,搅乱混编在一起,造成干扰,引起错解.
3.强加因果,牵强附会.命题者把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导致逆情悖理,不合逻辑.
4.以偏概全,言过其实.文中主人公本来只有某一方面的优缺点或只有一件事做得妥与不妥,但选项中却将其过高褒扬或全盘否定;本来只有个别人对之赞成或反对,却说成全部赞成或反对.
7.【解答】解析:
(1)C项“赞”翻译为“赞扬,称道”有误,应翻译为“参与”,句子翻译为:参与谋划军国大计.
(2)A项第一个“何”,副词,多么;第二个“何”,代词,为什么,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
B项两句里“所”均为助词,构成所字结构;
C项第一个“之”,代词,爵位,职位;第二个“之”,助词,定语后置句的标志,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
D项第一个“其”,语气副词,表祈使语气;第二个“其”,代词,他的,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
(3)根据句式与句意断句.本段句式较为整齐,应是“白环西献”与“楛矢东来”结构一致,指(有人)从西方献上白玉环,(有人)从东方进贡楛木箭,所以在动词“献”与“来”后均要断句,排除BCD;后面“夜郎滇池/解辫请职/”与“/朝鲜昌海/蹶角受化”也是对称结构,所以选A.这段话翻译为:(有人)从西方献上白玉环,(有人)从东方进贡楛木箭;(西南边远地方的)夜郎、滇池两国,解开辫发(改随汉人习俗),请求封官;(东方的)朝鲜、(西方的)昌海两地的百姓 ,都叩头接受教化.
(4)B项“丘迟认为陈伯之投奔北魏是受了他人挑拨,迫不得已”表述有误,原文“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是说因为陈伯内心考虑不周,在外受到谣言的挑唆,(一时)执迷 不悟(不辨是非)行动失去理智,才到了今天(叛梁降魏)这个局面.
(5)①“一旦”,突然;“奔亡之虏”,逃亡投降异族的叛逆;“股战”,两腿发抖;“穹庐”指代北魏,句子翻译为: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投降异族的叛逆,听见(胡人的)响箭就两腿发抖,面对着北魏的统治者就下跪礼拜,又是多么卑劣下贱!
②“况”,何况;“勋重于当世”状语后置句,应是“于当世勋重”,勋重,指显赫的功勋,句子翻译为:何况将军没有犯下像这些人犯的重罪,且对当今梁朝有过显赫的功勋!
③“鱼”,名词作状语,像鱼一样;“巢”,名词作动词,筑巢;“巢于飞幕之上”状语后置句,应是“于飞幕之上巢”;“惑”,糊涂;“不亦…乎”,固定结构,不也太…了吧,句子翻译为:而将军您却像鱼一样在开水锅里游动,像燕子一样在飘动的帷幕上筑巢,不也太糊涂了吗?
答案:
(1)C
(2)B
(3)A
(4)B
(5)①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投降异族的叛逆,听见(胡人的)响箭就两腿发抖,面对着北魏的统治者就下跪礼拜,又是多么卑劣下贱!
②何况将军没有犯下像这些人犯的重罪,且对当今梁朝有过显赫的功勋!
③而将军您却像鱼一样在开水锅里游动,像燕子一样在飘动的帷幕上筑巢,不也太糊涂了吗?
参考译文:
丘迟拜上陈大将军足下:(一向)安好,万分荣幸!将军的英勇是全军之首,才能也是应世的豪杰.您摈弃(庸人的)燕雀小志(及时脱离了齐国),仰慕(贤能的)鸿鹄高飞的远大抱负(而投奔了梁王).当初(您)顺应机缘(改换门庭),碰上了贤明的君主梁武帝,(才)建立功勋,成就事业,得以封爵称孤,(一出门)有王侯们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拥有雄兵,号令一方,又是多么雄壮、显赫!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投降异族的叛逆,听见(胡人的)响箭就两腿发抖,面对着北魏的 统治者就下跪礼拜,又是多么卑劣下贱!
(我)考虑您离开梁朝投靠北魏的当时,并不是有其他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内心考虑不周,在外受到谣言的挑唆,(一时)执迷 不悟(不辨是非)行动失去理智,才到了今天(叛梁降魏)这个局面.圣明的梁朝廷(能)宽赦(过去的)罪过而重在要你立新功,不计较过失而广为任用(人才),以赤诚之心对待天下之人,让所有心怀动摇的人能消除疑虑安定下来.(这)您是都清楚的,不须我再一一细说了.(记得)朱鲔曾参与杀害汉光武帝的哥哥,张绣曾用刀刺杀了曹操的爱子曹昂,光武帝刘秀并不因此疑忌(朱鲔,反而诚心诚意地招降了他),魏王曹操(在张绣归降以后)待他仍像过去一样.何况将军没有犯下像这些人犯的重罪,且对当今梁朝有过显赫的功勋!误入迷途而知道返回,这是古代贤明之人所赞许的(做法),在过错还不十分厉害的时候而能改正,这是古代经典中所推崇的(行为).梁武帝废法加恩,连罪大恶极之人也可以逃脱法网.您家的祖坟未被损毁,亲族戚属也都安在,家中住宅完好,妻子仍在家中;您好好想想吧,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现在,(梁)满朝功臣名将都各有封赏任命,井然有序,结紫色绶带在腰,怀揣黄金大印在身的文职官员,参与谋划军国大计;(各位)武将轻车竖旄旗,接受着保卫边疆的重任,而且朝廷杀马饮血设誓,(功臣名将的)爵位可以传给子孙后代.唯独您还厚着脸皮,苟且偷生,为异族的统治者奔走效力,岂不是可悲的吗!
凭南燕王慕容超的强横,(终至)身死刑场;凭后秦君主姚泓的强盛,也(落得个)在长安被反缚生擒的下场.因此可以知道,天降雨露,分布各地,(只是)不养育外族;我中原姬汉古国,决不容有杂种同生.北魏霸占中原已有好多年了,罪恶累累,照理说应将自取灭亡.更何况伪 朝妖孽昏聩狡诈,自相残杀,国内各部四分五裂,部族首领互相猜忌,各怀心思.(他们)也正将要从(自己的)官邸被绑缚到京城斩首示众,而将军您却像鱼一样在开水锅里游动,像燕子一样在飘动的帷幕上筑巢,不也太糊涂了吗?
暮春三月,在江南草木 已生长起来,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翻飞.(如今与梁军对垒)您远望故国军队的军旗、战鼓,回忆往日在梁的生活,登上城墙,手抚弓弦,岂不伤怀!这就是(当年出逃到魏国的)廉颇仍想做赵国的将帅,(战国时魏将)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的原因,都是人对故国的感情,难道唯独您没有(这种)感情吗?
切望您能早定良策,自己弃暗投明. 当今皇上极其开明,天下平安欢乐. (有人)从西方献上白玉环,(有人)从东方进贡楛木箭;(西南边远地方的)夜郎、滇池两国,解开辫发(改随汉人习俗),请求封官;(东方的)朝鲜、(西方的)昌海两地的百姓 ,都叩头接受教化.只有北方的北魏野心勃勃,横行在黄沙边塞之间,企图苟延残喘罢了!(我梁朝)全军统帅临川王萧宏,德行昭明,是梁武帝的至亲,总揽这次北伐军事重任,到北方安抚百姓,讨伐罪魁.倘若您仍执迷不悟,不思悔改,(等我们拿下北魏时)才想起我的这一番话(那就太晚了).姑且用这封信来表达我们往日的情谊,希望您能仔细地考虑这件事.丘迟拜上.
【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