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科版必修2 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 单元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浙科版必修2 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 单元测试(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5-13 09:2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末检测试卷(第四章)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田间种植的三倍体香蕉某一性状发生了变异,其变异不可能来自(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畸变 D.环境变化
答案 A
解析 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而三倍体香蕉的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因某些原因使果蝇Ⅱ号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缺失了一个基因,这种变异属于(  )
A.染色体畸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
答案 A
解析 DNA分子缺失了一个基因,涉及基因数目的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而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加、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3.下图所示细胞代表四个物种的不同时期的细胞,其中含有染色体组数最多的是(  )
答案 D
解析 在一个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选项相同染色体有3条,应分为3个染色体组;B选项有两种形态的染色体,每种形态的染色体各有3条,也应分为3个染色体组;C选项无同源染色体,应为1个染色体组;D选项相同染色体有4条,应分为4个染色体组。
4.下列变化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
A.玉米籽粒播于肥沃土壤,植株穗大粒饱;播于贫瘠土壤,植株穗小粒瘪
B.黄色饱满粒与白色凹陷粒玉米杂交,F2中出现黄色凹陷粒与白色饱满粒
C.在野外的棕色猕猴中出现了白色猕猴
D.21-三体综合征患者第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
答案 C
解析 A选项属于不遗传的变异;B选项为基因重组;D选项中多了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畸变。
5.下列关于染色体畸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染色体结构或数目改变所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
B.染色体畸变区别于基因突变的特点之一是能够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C.染色体结构变异一定引起染色体中基因的增加或减少
D.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也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答案 C
6.(2017·温州模拟)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只发生一次变异,产生的4个精细胞如图所示,则可推断发生的变异类型为(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 A
解析 据图分析,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般产生4个2种精子,而图中4个3种,其中第2和4相同,而第1和3不同,出现了等位基因,则发生的是基因突变。
7.为迎接“世博会”在上海召开,某花农用扦插、嫁接和分根的方法,培养了很多花卉,下列有关花卉变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不可能发生变异
B.若发生变异,一定是环境引起的
C.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的变异
D.产生的变异只能是基因突变
答案 C
解析 扦插、嫁接、分根的繁殖方式为无性繁殖,其变异不可能来自基因重组,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花卉变异可能是环境引起的,也可能是基因突变等引起的。
8.如图为同源染色体a、b联会,其中b出现了变异,其变异类型属于(  )
A.染色体缺失 B.染色体倒位
C.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
答案 A
解析 由题图可知,b染色体出现了变异,比正常的a染色体少了3、4片段,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染色体缺失,A正确。
9.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  )
A.含46条染色体
B.染色体形态、功能各不相同
C.性染色体为XX或XY
D.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答案 B
解析 人是二倍体,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因此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数目是23条,A错误;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形态、功能各不相同,B正确;一个染色体组中只能含有一条性染色体X或Y,C错误;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因此没有等位基因,D错误。
10.基因突变的原因是(  )
A.染色体上的DNA变成了蛋白质
B.染色体上的DNA变成了RNA
C.染色体上的DNA中的基因数目减少了或增多了
D.染色体上的DNA中的基因结构发生了局部改变
答案 D
解析 作为遗传物质,DNA分子结构一般是能够稳定存在的,并且能够稳定遗传。但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时,DNA分子结构会发生变化,即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指的是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增加或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过程中,基因的数目不变。
11.为解决二倍体普通牡蛎在夏季因产卵而出现肉质下降的问题,人们培育出三倍体牡蛎。利用普通牡蛎培育三倍体牡蛎合理的方法是(  )
A.利用水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B.用被γ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C.将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D.用化学试剂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答案 D
解析 A项卵裂是有丝分裂,若抑制第一次卵裂不可能产生三倍体;B项精子被破坏,则只靠卵细胞的遗传物质发育而成的个体为单倍体;C项中去核卵细胞中植入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则发育成由该细胞核决定的二倍体;D项中受精后的卵细胞将正常发育成为二倍体,若极体不能正常释放,则极体中所含的一个染色体组将保留在受精卵中,导致产生三倍体。
12.1970年以前,未发现植物对除草剂有抗性,但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有百余种植物至少对一种除草剂产生了抗性。下表表示苋菜叶绿体基因pbsA抗“莠去净”(一种除草剂,“莠”:狗尾草)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部分DNA碱基序列和相应氨基酸所在位置。下列有关苋菜能抗“莠去净”的说法正确的是(  )
抗性品系
CGT丙氨酸
GGT脯氨酸
AAG苯丙氨酸
TTA天冬酰胺
敏感品系
CGA丙氨酸
AGT丝氨酸
AAG苯丙氨酸
TTA天冬酰胺
氨基酸位置
227
228
229
230
A.由于基因突变,导致228号位的脯氨酸被丝氨酸取代
B.其抗性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其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密码子由AGT变成GGT
D.其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NA模板链上决定228号位氨基酸的有关碱基中的A被G取代
答案 D
解析 抗“莠去净”品系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228号位的丝氨酸被脯氨酸取代;叶绿体基因控制的抗性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苋菜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NA模板链上决定228号位氨基酸的有关碱基中的A被G取代,而不是密码子的改变,而且表中AGT、GGT不是密码子,是DNA模板链上的碱基。
13.在红粒高秆的麦田里,偶然发现一株白粒矮秆优质小麦,欲在两三年内获得大量的白粒矮秆麦种,通常用的育种方法是(  )
A.自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人工嫁接 D.单倍体育种
答案 A
解析 小麦为高等被子植物,花小,为两性花,可利用自交法选育新品种,自交省去了人工去雄、授粉等复杂的操作工序,是最简单常用的方法;小麦一般无法用人工嫁接方法;由于白粒矮秆性状已出现,不需要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技术要求高,而小麦杂交操作简单,并且可以在两三年内获得大量麦种。
14.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B.紫外线可诱发基因突变
C.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
D.基因突变对生物自身都是有利的
答案 D
解析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紫外线等物理因素可诱发基因突变,B正确;自然状态下,突变率是很低的,人工诱变可以提高突变率,C正确;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因此基因突变对生物自身不一定都是有利的,D错误。
15.下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出发菌株挑取200个单细胞菌株选出50株选出5株多轮重复筛选
A.通过上图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
B.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又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
C.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
D.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
答案 D
解析 X射线既可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引起基因突变,又能造成染色体片段损伤导致染色体畸变;图中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人工定向选择过程,通过此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的其他性状未必符合生产要求,故不一定能直接用于生产;诱变可提高基因的突变率,但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不一定都会明显提高。
16.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玉米的一个染色体组不含同源染色体
B.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无籽西瓜是由受精卵发育的、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三倍体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答案 D
17.(2018·丽水高一检测)现有基因型aabb与AABB的水稻品种,通过不同的育种方法可以培育出不同的类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杂交育种可获得AAbb,其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单倍体育种可获得AAbb,变异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
C.利用转基因技术可获得aabbD的水稻
D.多倍体育种获得的AAaaBBbb个体比AaBb个体可表达出更多的蛋白质
答案 A
18.水稻的糯性、无籽西瓜、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这些新品种中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
A.环境改变、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
B.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环境改变、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基因重组
答案 D
解析 水稻的糯性来源于基因突变;无籽西瓜培育的原理是染色体畸变;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19.下列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
①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②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 ③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④将健康人的正常基因植入病人体内治疗基因缺陷病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属于诱变育种,其原理为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
20.下列关于生物育种技术操作合理的是(  )
A.用红外线照射青霉菌一定能使青霉菌的繁殖能力增强
B.年年栽种年年制种推广的杂交水稻一定是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
C.单倍体育种时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其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马铃薯、红薯等用营养器官繁殖的作物只要杂交后代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
答案 D
解析 由于基因突变是多方向性的,诱变育种不能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所以用红外线照射青霉菌不一定能使青霉菌的繁殖能力增强,A错误;由于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年年栽种年年制种推广的杂交水稻中含有杂合子,B错误;单倍体植株不育,不产生种子,所以单倍体育种时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C错误;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来繁殖属于无性繁殖,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与亲本相同,所以马铃薯、红薯等用营养器官繁殖的作物只要杂交后代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21.(13分)分析下列图形中各细胞内染色体组成情况,并回答相关问题:
(1)一般情况下,一定属于单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的是图________。
(2)图C中含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________条染色体,由C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可育吗?如何处理才能产生有性生殖的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而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由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二倍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由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
(4)假若A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则其正常物种体细胞内含________个染色体组。
答案 (1)D (2)3 3 不可育。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诱导使之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 (3)该个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该个体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 (4)8
解析 (1)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与含有几个染色体组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必然是单倍体,所以一定属于单倍体的是D,其他均可能为单倍体。(2)图C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3条染色体,由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故生物体不可育,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再进行有性生殖即可产生后代。(3)B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如果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是二倍体,如果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是单倍体。(4)A细胞组成的生物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是单倍体,正常物种是经受精产生的,体细胞内含有8个染色体组。
22.(12分)如图甲是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乙表示由于DNA中碱基改变导致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的过程,图丙为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表。据图回答:
第一个字母
第二个字母
第三个字母
U
C
A
G
U
C
A
G
A
异亮氨酸
异亮氨酸
异亮氨酸
甲硫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天冬酰胺
天冬酰胺
赖氨酸
赖氨酸
丝氨酸
丝氨酸
精氨酸
精氨酸

(1)据图甲推测,此种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变异方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
(2)真核生物细胞图中Ⅱ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丙提供了几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如果图乙的碱基改变为碱基对替换,则X是表丙氨基酸中____________的可能性最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图乙所示变异,除由碱基对替换外,还可由碱基对______________导致。
(4)A与a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基因中______________不同。
答案 (1)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缺一不可)
(2)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3)丝氨酸 同时替换两个碱基对的机率较小 增加或缺失
(4)碱基对排列顺序(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解析 (1)甲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应相同,A(a)的可能是突变形成的;也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交叉互换形成的。
(2)Ⅱ为转录,可发生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
(3)编码赖氨酸的密码子为AAA、AAG,结合其他氨基酸的密码子可推出突变为丝氨酸时需替换2个碱基对,即机率较小。
(4)A与a为等位基因,是由基因突变形成的,其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23.(12分)西瓜味甜汁多,营养丰富。现有能稳定遗传的红瓤(R)、小籽(e)西瓜品种甲和黄瓤(r)、大籽(E)西瓜品种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已知西瓜的染色体数目2n=22,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西瓜育种流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取品种甲某个体的种子经①处理后,再让其自花传粉,结果后代出现红瓤大籽西瓜,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②过程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③过程产生的种子萌发后,取这种幼苗的茎尖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细胞中应该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3)某生物科研小组通过⑤途径获得大量F1的种子,他们准备利用这些种子来培育能稳定遗传的红瓤大籽西瓜品种。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步骤,选出需要的品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射线处理造成控制小籽的基因(e)发生突变 (2)秋水仙素 33 (3)①播种F1的种子,获得F1植株,让F1植株进行自花传粉,选择红瓤大籽西瓜结的种子;②播种选出的种子,进行自花传粉,选择后代全是红瓤大籽西瓜植株的种子(采用单倍体育种方式,表达合理也可)
解析 (1)由于甲株的基因型为RRee,为红瓤小籽西瓜,经射线处理后发生基因突变,则e突变为E,表现出大籽的性状。(2)图中②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试剂为秋水仙素,形成的三倍体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共有33条染色体。(3)⑤过程为杂交,使不同性状集中到同一个体上,可以使用自交的方法使之纯合,也可使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使之纯合。
24.(13分)下图为五种不同的育种方法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A、D途径表示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亲本的基因型有以下四种类型:
①两亲本相互杂交,后代表现型为3∶1的杂交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选乙、丁为亲本,经A、B、C途径可培育出________种纯合植物。该育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通过E方法育种所运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植物中,是通过图中F方法培育而成的植物是(  )
A.太空椒 B.抗虫棉
C.矮秆抗病小麦 D.八倍体小黑麦
(5)G涉及的生物工程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从F2开始出现性状分离 (2)甲×乙 4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基因突变 (4)D (5)转基因技术
解析 (1)图中A、D途径表示杂交育种,杂交育种的选种是从性状分离那代开始选种,所以从F2开始选种。(2)①两亲本相互杂交,后代表现型为3∶1的是一对杂合子的自交,从图解不难看出是甲×乙;②选乙、丁为亲本,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可以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经A、B、C途径可以培育出4种表现型的纯合植物,该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其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3)图中通过E方法的育种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4)图中用F方法培育而成的植物是多倍体育种,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八倍体小黑麦的育种也是多倍体育种。(5)由题干信息知,G涉及的生物工程技术为转基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