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第三章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第三章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5-14 08:4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三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合理利用燃料.减小污染符合 “绿色化学”理念,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燃冰”是将水变为油的新型燃料 B.通入大大过量的空气使燃料充分燃烧,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热能的目的 C.燃料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被人类利用 D.硫的燃烧热为a kJ·mol-1,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3/2O2(g)=SO3(g) △H=-a kJ·mol-1
2、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热等于△H C.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 D.有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
3、一些烷烃的燃烧热如下表:
化合物
燃烧热/kJ·mol-1
化合物
燃烧热/kJ·mol-1
甲烷
890.3
正丁烷
2878.0
乙烷
1560.8
异丁烷
2869.6
丙烷
2221.5
2-甲基丁烷
3531.3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H=-1560.8kJ·mol-1 B.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 C.正戊烷的燃烧热大于3531.3kJ·mol-1 D.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4、常温下,1 化学键断裂形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表示。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共价键
436
157
568
432
298
A. B.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键 C. ? D. ?
5、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下列数据不一定增大的是(???)
A.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B.0.1mol/L 醋酸钠溶液的pH C.水的离子积常数KW D.弱电解质的电离度a
6、把1mol A和3mol B投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3B(g)2C(g)+D(s), 2min后,测得C的浓度为0.2mol·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D)=0.1mol·L-1·min-1?????B.3v(B)=2v(C) C.v(B)=0.15mol·L-1·min-1?????D.A的转化率为40%
7、已知分解1mol KClO3放出热量38.8kJ,在存在MnO2条件下加热,KClO3的分解机理为:
①2KClO3+4MnO22KCl+2Mn2O7??? 慢
②2Mn2O74MnO2+3O2??? 快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mol KClO3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1mol KCl和1.5mol 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KClO3分解速率快慢主要取决于反应① C.1g KClO3、1g MnO2和0.1g Mn2O7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MnO2质量为1g D.将固体二氧化锰碾碎,可加快KClO3的分解速率
8、在温度T1和T2时,分别将0.50mol CH4和1.20mol NO2充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CH4(g)+2NO2(g)N2(g)+CO2(g)+2H2O(g),测得n(CH4)随时间变化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0
20
40
50
T1
n(CH4)/mol
0.50
0.35
0.25
0.10
0.10
T2
n(CH4)/mol
0.50
0.30
0.18
······
0.1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H>0、T19、25℃时,1mol/L的醋酸加水稀释至浓度为0.01mol/L,关于稀释前后下列变化正确的是(?? )
A.溶液中c(OH-)减小 B.pH的变化值等于2 C.溶液中的值增大 D.Kw的值减小
10、常温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NaY溶液的pH=8,c(Na+)-c(Y-)=9.9×10-7mol/L B.Na2CO3溶液中,2c(Na+)=c(CO23-)+c(HCO3-)+c(H2CO3)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NO3②NH3·H2O③NH4HSO4液中,pH的大小顺序为:①>②>③ D.10mL 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pH=2的HA溶液至PH=7,则所得溶液总体积一定为20mL
11、下表是五种银盐的浓度积常数(2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化学式
AgCl
Ag2SO4
Ag2S
AgBr
AgI
溶度积
1.8×10-10
1.4×10-5
6.3×10-50
5.4×10-13
8.5×10-16
A.五种物质在常温下溶解度最大的是Ag2SO4 B.将AgCl溶解于水后,向其中加入Na2S,则可以生成黑色的Ag2S沉淀 C.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是有条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 平衡也会发生移动 D.常温下,AgCl、AgBr和AgI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二、非选择题
12、将煤转化为水煤气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s)+H2O(g)CO(g)+H2(g),C(s)、CO(g)和H2(g)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C(s)+O2(g)=CO2(g) △H=-393.5kJ·mol-1
②H2(g)+1/2O2(g)=H2O(g) △H=-242.0kJ·mol-1
③CO(g)+1/2O2(g)=CO2(g)?△H=-283.0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数据,写出C(s)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比较反应热数据可知,1mol CO(g)和1mol H2(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和比1mol C(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甲同学据此认为“煤转化为水煤气可以使煤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乙同学根据盖斯定律得出如下循环图:
并据此认为“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煤直接燃烧放出的热量相等”。
请分析:甲、乙两同学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___
(3)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为燃料和煤直接燃烧相比有很多优点,请列举其中的两个优点:__________
13、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
回答下列问题:
(1)正丁烷()脱氢制1-丁烯()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 ? ?
已知:② ? ?

反应①的?为__________。图(a)是反应①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 __________0.1(填"大于"或"小于");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填标号)。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降低压强
(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图(b)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 (氢气) (丁烷)的关系。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图(c)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丁烯产率在590 ℃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590℃之后,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14、以下是25℃时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难溶电解质
Mg(OH)2
Cu(OH)2
Fe(OH)2
Fe(OH)3
溶解度/g
9×10-4
1.7×10-6
1.5×10-4
3.0×10-9
在无机化合物的提纯中,常利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原理除去某些离子,例如:
①为了除去氯化铵中的杂质Fe3+,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再加入一定量的试剂反应,过滤结晶即可;
②误了除去氯化镁晶体中的杂质Fe3+,现将混合物溶于水,再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镁,充分反应,过滤结晶即可;
③为了除去硫酸铜晶体中的杂质Fe2+,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再加入一定量的H2O2,将Fe2+氧化成Fe3+,调节溶液的pH=4,过滤结晶即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三个除杂方案都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Fe3+、Fe2+都被转化为__________(填名称)而除去 (2)①中加入的试剂应该选择__________为宜,其原因是__________ (3)②中除去Fe3+时所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4)下列与方案③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H2O2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 B.将Fe2+氧化为Fe3+的主要原因是Fe(OH)2沉淀比Fe(OH)3沉淀难过滤 C.调节溶液pH=4可选择的试剂是氢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 D.Cu2+可以大量存在于pH=4的溶液中 E.在pH>4的溶液中Fe3+—定不能大量存在
15、已知在25℃时,醋酸、 次氯酸、碳酸和亚硫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所示:
醋酸:1.75×10-5
次氯酸式=2.95×10-8
碳酸:Ka1=4.30×10-7,Ka2 =5.61×10-11
亚硫酸:Ka1=1.54×10-2,Ka2 =1.02×10-7
(1)写出碳酸第一级电离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 (2)若保持温度不变,在CH3COOH溶液中通入少量HCl,则下列物理量变小的是(???) A.c(CH3COO-) B.c(H+) C.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 (3)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少量CO2通入次氯酸钠溶液中:CO2+H2O+ClO-HCO3-+HClO B.少量SO2通入次氧酸钙溶液中:Ca2++2ClO-+SO2+H2OCaSO3↓+2HClO C.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OHHCO3-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A项"可燃冰"外观像冰,但不是由H2O构成的,水的化学式为H2O.根据原子守恒知,水不能变为油,A错误;
B项,氧气助燃,所以通入足量的空气能使燃料充分燃烧.但通入大大过量的空气会使温度降低,不利于燃料充分燃烧,B错误;
C项,物质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等被人类利用,C正确;
D项,硫完全燃烧的产物为气态的二氧化硫,D错误。
2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E1、E2分别代表反应过程中各步反应的活化能.使用不同的催化剂.反应的活化能不同,故A正确:
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为放热反应,△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故B错误;
反应过程a没有使用催化剂.故C错误;
E1、E2分别代表反应过程b中各步反应的活化能,整个反应的活化能为能量较高的E1,故D错误.
3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1mol乙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1560.8kJ的热量,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l)? △H=-3121.6 kJ·mol-1,A项错误;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异丁烷的燃烧热比正丁烷的燃烧热小.则异丁烷的能量低,即热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B项错误;
正戊烷和2-甲基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由表格中正丁烷、异丁烷的燃烧热比较推知,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支链多的燃烧热小.则正戊烷的燃烧热大于2-甲基丁烷,即正戊烷的燃烧热大于3531.3kJ·mol-1,C项正确;
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热越少.氢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热越多,D项错误;
4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D中涉及反应的, D项错误。

5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对于某可逆反应.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故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不一定增大,A可选;
B项.醋酸钠水解吸热,升温能够促进其水解. 溶液碱性增强,pH增大.故B不可选;
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一定增大,故C不可选;
电离是吸热过程,升温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电离度增大,故D不可选
6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故2v(B)=3v(C);D是固体,不能用D表示反应速率;2min内,因此A的转化率为,C项正确。
7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反应2KCIO32KCl+3O2↑为放热反应,故1mol KCIO3所具有的能量高于1mol KCl和1.5mol O2所具有的总能量.A项正确;
由分解机理可知,KClO3的分解速率取决于慢反应.即反应①,B项正确;
由反应②可知,0.1g Mn2O7分解会生成一部分MnO2,故反应MnO2的总质量大于1g,C项错误;
将固体二氧化锰碾碎,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①的反应速率,D项正确:
8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0~10min,T2条件下物质的反应速率比T1条件下快,说明T2>T1,到达50min时,T2条件下CH4的物质的量更大,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的△H<0,A项错误;转化率是参与反位的物质的量与总物质的量的比值,因此甲烷的转化率是(0.5 mol-0.15mol)÷0.5mol×100%=70%,B项错误;40min时反应在T2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每断裂4mol C—H键消耗1mol甲烷,断裂4mol O-H键消耗2mol H2O,C项正确;再充入甲烷,虽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但充入甲烷使压强增大,CO2的体积分数有可能减小,D项错误
9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A,Kw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Kw的值不变,故加水稀释对Kw的值无影响,D项错误;醋酸加水稀释,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减小,而Kw不变,则c(OH-)增大,A项错误: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故pH的变化小于2,B项错误:加水稀释,溶液中的c(CH3COO-)减小,但醋酸的不变,故溶液中的值增大,C项正确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A项.NaY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OH-)+c(Y-),溶液的pH=8,c(H+)= 10-8mol/L,则c(OH-)=10-6 mol/L, c(Na+)-c(Y-)=c(OH-)-c(H+) = ( 10-6-10-8)mol/L=9.9×10-7 mol/L,A项正确;
B项.Na2CO3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可得: c(Na+)=2c(CO32-)+2c(HCO3-)+2c(H2CO3). B 项错误:
C项,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NO3 ②NH3·H2O③NH4HSO4溶液中, 大小顺序为②>①>③,C项错误;
D项,10mL 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pH=2的HA溶液至pH刚好等于7.若HA是强酸.则所得溶液体积为20L,若HA是弱酸,则弱酸浓度大于NaOH,V(HA)小于10mL,所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小于或等于20mL.D项错误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由溶度积常数可以看出,卤化银中AgCl的溶解度大,Ag2SO4和Ag2S相比,Ag2SO4的溶解度较大.AgCI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吋,c(Ag+)≈1.34×10-5mol/L, Ag2SO4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c(Ag+)=3.04×10-2mol/L,由计算得溶解度最大的是Ag2SO4,A项正确;
AgCI比Ag2S的溶解积常数大很多,则Ag2S更难溶,所以将AgCl溶解于水后.向其中加入Na2S可以生成黑色的Ag2S沉淀.B项正确;
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是有条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也会发生移动,C项正确;
从溶度积常数可以看出,AgCI、AgBr、AgI溶度积常数逐渐减小.所以AgCI、AgBr、AgI三种物质在常温下的溶解度逐渐减小,D项错误: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1.C(s)+H2O(g)=CO(g)+H2(g) △H=+131.5kJ·mol-1 2.乙甲同学忽略了煤转化为水煤气要吸收热量(或△H1=△H2+△H3,且△H2>0) 3.减少污染,燃烧充分(合理即可)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③即可得C(s)+H2O(g)=CO(g)+H2(g)?△H=+131.5kJ·mol-1,由此可知煤转化为水煤气是吸热反应,而甲正是忽略了这个问題,才误认为"煤转化为水煤气可以使煤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1.+123; 小于; AD; 2.氢气是产物之一,随着n(氢气)/n(丁烷)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 3.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丁烯高温裂解生成短链烃类
解析:1.根据反应①=②-③,可写出;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温度相同时,转化率越大,压强越小, 小于0.1;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升高温度,降低压强可提高丁烯的平衡产率。 2.氢气为生成物,增大氢气的量,抑制反应的正向进行,平衡左移。 3.升高温度,增大反应速率,使产率增大;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温度过高后,促进了副反应的发生,使副产物增多,丁烯产率下降。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1.氢氧化铁; 2.氨水; 不会引入新的杂质; 3.2Fe3+(aq)+3Mg(OH)2(s)=3Mg2+(aq)+2Fe(OH)3(s) 4.ACDE
解析:①中为了不引人杂质离子,应加人氨水使Fe3+沉淀,而不能用NaOH溶液
②中根据溶解度表可知Mg(OH)2能转化为Fe(OH)3,因此在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Mg(OH)2可以除去杂质Fe3+。
③中利用高价阳离子Fe3+极易水解的特点,据题意可知调节溶液的pH=4可使Fe3+沉淀完全,为了不引人新的杂质离子,因此可使用CuO,Cu2(OH)2CO3等来调节pH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1.c(H+)·(HCO3-)/c(H2CO3) 2.A; 3.B
解析:1.由电离常教的定义分写出Ka1=c(H+)-c(HCO3-)/c(H2CO3). 2.通入HCI后,c(H+)增大,CH3COOH的电离平衡左移,c(CH3COO-)减小,由于温度不变,故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不会改变 3.由电离平衡常數可知,酸性:H2CO3>HClO>HCO3-,故少量CO2与NaCIO溶液反应生成HClO和NaHCO3,A正确。由于HClO有强氧化性,因此B中不可能有CaSO3生成,应生成CaSO4,B错误: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