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试卷(一)
(时间:150分钟 满分: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惠州炼化以“设备完整性管理”为核心,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加强故障统计和分析、强化24小时“不________巡检”等措施,解决了设备管理不精细、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炼化厂来说,原油供应是创造效益的基本条件和源泉。“今年一季度主力油种供应短缺,面对这种困境,惠州炼化主动寻找替代资源,确保原油供应充足。”炼化公司副总经理、惠州炼化总经理王少飞说,“________使得惠州炼化突破主要瓶颈。运行部的员工通过________日常的观测数据,分析发现,常减压装置的减渣油泵排量不足。”
A.中断 对症下药 收集
B.间断 有的放矢 搜集
C.间断 对症下药 收集
D.中断 有的放矢 搜集
答案 C
解析 间断:(连续的事情)中间隔断,不连接,表示只在中间断开,但没有终止。中断:中途停止或断绝,表示自中间阻断后,已经终止。对症下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决定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放矢: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目标明确。搜集: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收集:使聚集在一起。
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答案 A
解析 A项使用借喻。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 )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 春水群鸥野老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庐岳”指江西庐山,而杜甫草堂在四川成都。②“十年幕府”与他的人生经历相符,并且杜甫曾在蜀地居住,所以此联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③从“狂”“杀”看,与杜甫的形象特征不符,此联写的应是李白。④“春水”“群鸥”照应杜甫诗《客至》的内容,杜甫又自称“少陵野老”,此联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瓷上青花与画中水墨一样,都是至雅至精、至美至极的艺术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淡到极致,也浓到极致。青花瓷以它的这种独特瓷韵,自元代以后,始终是中国瓷器的主流。
①或明朗宁静,或曲折幽深 ②具有无法言说的韵味 ③画以墨为韵,瓷以青为贵 ④或如蓝天白云,或如荷塘月色 ⑤一如水墨在宣纸上铺展 ⑥青花在瓷胎上的色性
A.③⑥①④⑤② B.②⑥⑤③④①
C.②③④①⑥⑤ D.③⑥⑤②①④
答案 D
解析 根据首句提示,确定③排在第一位,接下来说明青花瓷与墨画的相似性,可以确定⑥⑤②应紧随③后;①与④结构相同,按照排比句式一般短句放在前,长句放在后的原则,确定①在④前,它们是对“韵味”的具体描述,应紧随②后。另外,须注意标点的提示作用,注意文段的说明对象是“青花瓷”。
5.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
A.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
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D.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
答案 A
解析 根据漫画中一个儿童指着草向面前的大人发问的情境,再联系漫画中的杨柳、燕子等,可推知A项诗句最符合漫画的情境。B项“笑问客从何处来”和漫画中儿童手指的方向、发问的神态表情不符。C项漫画中没有“牧童遥指”的动作。D项漫画体现不出“溪童出门望”这一情景。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李南楼行状
归有光
李府君讳玉,字廷佩,号南楼,娶杜氏,生一子,曰宪卿,乡进士。卒于嘉靖乙未月日,享年五十。宪卿卜以卒之年月日,葬于新阡。先期,衰绖踵门而告余曰:“不肖不敢没先君之行,将欲稍加撰次,求铭于里之长者。见吾子习太史公之书,愿假手于子,吾子弗吾拒也。将为子言其略,子其文之。”余唯唯,不敢辞。
宪卿呜咽流涕泣曰:“先祖生四子,先君最少。赘城中杜氏。学书,不就,为县掾,亡何,谢去。家居垂三十年,专以不肖为念。延致师友,惟力所及。见邑中豪俊与俱,即大喜。即不肖所与游稍不胜,终不怿。不肖素孱弱多病,心独怜之,而口不言。为人忠实无他肠。与人交,洞见底里,审取重诺,尤好面折人过。先祖考妣居伯父所,时时徒走出城,往省之。或舆迎至家。比其没也,敛葬之具,靡不悉心营办。所授田宅,尽以与诸父,曰:‘生,吾不得尽其养;没,吾何忍受其产耶?且诸兄贫,亦自应得耳。’今年春,忽病作,意颇自危。而不肖尚阻水清源,未即归也。心悬,谓:‘吾子未至,病未即愈,旦暮见吾子来,吾念已慰,病当去五六矣。’因是令遍访医药,不至为痼疾也,五月十日,不肖方抵家,色已非旧岁人矣。亟往郡中谒医,已不可起矣。先君以不肖之故,聊欲营树产业,俾不肖无所顾于衣食,迄不自暇逸。今日不肖荻上进,冀少息肩,而背弃矣。呜呼!吾与子言若是者,吾悲而弗详也。”
余闻而伤之。余始与宪卿游,见其丰仪俊清,衣裳整洁,皎然不染尘埃。时相过从,谈笑竟日,醴膳丰嘉,不索而具,宪卿一无所经意。乃知府君所以纵其子游学如此。宪卿以去岁发解南都,府君及见其成,亦足慰矣。余恶夫世之撰事者弗核,故弗敢损益于宪卿之言,俾铭者考焉。(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将欲稍加撰次 次:编纂
B.将为子言其略 略:概况
C.时时徒走出城,往省之 省:探望
D.醴膳丰嘉,不索而具 具:齐全
答案 D
解析 具:准备。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讳,指避讳,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称为“避讳”。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它也是一种官职。
C.衰绖,指丧服。古人丧服胸前当心处缀有长六寸、广四寸的麻布,名衰,因名此衣为衰;围在头上的散麻绳为首绖,缠在腰间的为腰绖。衰、绖是丧服的主要部分。
D.长者,古代指年纪大、辈分高、德高望重的人。
答案 B
解析 “进士”不是官职,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与人交,洞见底里,审取重诺,尤好面折人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恶夫世之撰事者弗核,故弗敢损益于宪卿之言,俾铭者考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和人交往时,(别人)能清楚地看清他的内心,(他)谨慎地选择朋友、重视承诺,特别喜欢当面指出别人的过错。
(2)我厌恶社会上撰写事状而不准确的情况,所以不敢对宪卿的话有所增减,(以便)让撰写铭文的人参考。
9.李南楼“以不肖为念”,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竭力为儿子寻求良师益友;心里为体弱的儿子担忧,但口中不说;病中盼儿早归;经营产业以使儿子衣食无忧。
参考译文
李玉,字廷佩,号南楼,所娶的妻子是一位姓杜的女子,生了一个儿子,叫李宪卿,先前的进士出身。(李玉)在嘉靖年间乙未月日去世,享年50岁。李宪卿根据去世的年月日占卜吉祥,把他的父亲安葬在新阡。事先,他穿着丧服到我家来对我说:“我不敢辱没先君的品行,将要逐渐地加以撰写编纂,(因此)向家乡的长者求写铭刻。我看到您谙习太史公的史书,希望您来写我父亲的事迹,您不要拒绝我。我对您介绍他的概况,希望您写出来。”我答应了,没有推辞。
李宪卿呜咽流泪哭泣着说:“我的祖父生了四个儿子,父亲年龄最小。(父亲)后来到城中姓杜的人家入赘。学习读书,没有多大的成就,担任县里的属官,不多久,就辞别而去。他在家接近三十年,始终惦记着我。邀请师友来讲学,力所能及。他看到我跟家乡的豪杰俊才交往游学,就高兴。如果我交往的人稍微不如人意,他始终不高兴。我向来体弱多病,他心里怜爱我,而口中不说。他为人忠诚没有心计。和人交往时,(别人)能清楚地看清他的内心,(他)谨慎地选择朋友、重视承诺,特别喜欢当面指出别人的过错。去世的祖父、祖母住在伯父的家里,(他)不时地徒步出城,去探望他们。有时用轿子把他们迎接到家。等到他们去世之后,备办殓葬,用尽心思。(祖父)遗留的田宅,全部拿来给各位伯父们,(父亲)说:‘活着,我不能尽全力赡养您;死了,我怎能接受您的遗产呢?况且各位兄弟贫困,我只拿我应得的那份。’今年春天,(父亲)忽然得病,自我感觉很危险。而我尚在清源,没有即时归来。(父亲)心挂念,说:‘孩子还没回来,病也没有痊愈,盼儿早日回来,那我也得到安慰了,病也去除了五六成了。’因此到处派人访医求药,不至于成为不可治愈的病,五月十日,我才到家,父亲的脸色已大不如从前了。立即到郡中请良医诊断,他已经卧床不能起来了。他因为我的缘故,姑且想经营一些产业,使我无后顾之忧,他自己(却)没有一刻安闲的时间。现在我获得晋官的机会,希望他稍微减免负担,可他却去世了。唉!我跟您说这些,我的悲痛无法再详说了。”
我听了之后感到伤心。我当初跟宪卿交往,看到他仪表堂堂,俊秀清朗,衣冠整洁,光明磊落,不染尘埃。时常跟他交往,整天谈笑,待客酒菜丰美,不费力气,都准备了,宪卿全无介意感。才知道他父亲用来培养儿子游学的目的是这样的。宪卿已在去年到南都参与礼部会试,他父亲如果能看见他学有所成,也足以欣慰了。我厌恶社会上撰写事状而不准确的情况,所以不敢对宪卿的话有所增减,(以便)让撰写铭文的人参考。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0~11题。
金陵别邵大仲游
黄景仁[注]
三千余里五年遥,两地同为断梗飘。
纵有逢迎皆气尽,不当离别亦魂消。
经过燕市仍吴市,相送皋桥又板桥。
愁绝驮铃催去急,白门烟柳晚萧萧。
注 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
10.请简要概括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表达了诗人四处漂泊无依的愁苦。②表达了诗人仕途失意的痛苦。③表现了与朋友会了一面又匆匆分别的不舍之情。
11.请赏析尾联的妙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尾联以景结情,采用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拟人等手法写离别之紧迫,以及离别之时萧瑟凄凉之景,虽没有他们依依不舍的场景,却更能突出离别之苦,含蓄隽永。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
(2)日啖荔枝三百颗,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惠州一绝》)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5)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6)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 (1)一骑红尘妃子笑 (2)不妨长作岭南人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师不必贤于弟子 (5)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不尽长江滚滚来 (7)几处早莺争暖树 (8)无为在歧路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洁身自好的莲花
一提到莲花,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莲叶上滚动的露珠,也许还会想到宋代文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肃然起敬。
20世纪7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叶面时发现,光滑的叶子表面有灰尘,要先清洗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而莲叶等叶面却总是干干净净。他们利用人造的灰尘粒子污染玉兰、林山毛榉、莲花、芋、甘蓝等植物的叶面,然后用人造雨清洗2分钟,使雨滴滑落,再观察叶面灰尘粒子残留状况。实验发现,有些植物叶面残留的污染物多达40%,而莲花等植物叶面的污染物残留比例均小于5%。这就是所谓的莲花效应。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莲花效应呢?
通过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莲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微米、纳米级的超微结构。莲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并且覆盖着无数个约10微米的突包,每个突包的表面又布满了直径仅为几百纳米的更细的绒毛。在突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从而使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落在叶面上,不会大范围直接接触叶面,而是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并且其能接触的点也只是叶面上若干个凸起的点。
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构,使得莲叶表面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洁:当莲叶上有水时,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因为即使病原体到了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很干燥,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
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努力模仿这种表面,使应用研究迅速发展。20世纪末,基于“莲花效应”的涂料陆续问世,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得到应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周围将会出现不会脏的地板、墙壁和没有灰尘的无线电用品。
13.第一段中写到“‘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其作用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形象地点出说明对象的特征,②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从文体特征(说明文)和引用古诗文的作用两个方面考虑作答。
14.请根据第二段文意,简要解释“莲花效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叶面经雨水清洗能变得清洁干净。
解析 由文段末句“这就是所谓的莲花效应”,分析实验的方法与结论,结合文段开头的内容即可得出答案。
15.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6分)
(1)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莲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微米、纳米级的超微结构。(或:莲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并且覆盖着无数个约10微米的突包,每个突包的表面又布满了更细的绒毛,在突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
(2)莲叶上的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
解析 观察两个句子的加点词,明确其指代的内容都在其前文。对其前文的内容加以筛选概括即可。
16.“莲花效应”能给植物本身带来哪些好处?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使得叶面不沾水滴,保持清洁;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不易生病。
解析 由“莲花效应”的含义与“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等信息,从两个方面概括。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清乾隆12年至24年(1747~1759),圆明园修建西洋楼时,吸收了欧洲巴洛克的建筑形式,建成“大水法”十景,内有“谐奇趣”“海晏堂”“大水法”三大喷泉。十二兽首铜像位于“海晏堂”楼前的扇形水池中,由欧洲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设计监修,清宫廷匠师制作。建于乾隆24年(1759)的“海晏堂”,是西洋楼中最大一处欧式园林景观。十二生肖铜像以水报时,闻名世界,自然成为此建筑群的景观精华。
十二兽首铜像所在的喷泉池,正中是一个高约两米的蛤蜊石雕,池两旁呈八字形,各排出6个石座。每一石座上雕刻兽首人身像,每昼夜十二个时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被时人称为“水力钟”。这组按照我国十二生肖设计的喷泉时钟,设计极为精巧:南岸分别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北岸分别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它们按十二生肖顺序排列,每隔一个时辰(今天的两小时),代表该时辰的兽首口中就会喷水,水呈抛物线状注入池中,即子时(23时至次日1时)时分,鼠首铜像口中喷射水柱;丑时(1时至3时)时分,牛首铜像口中喷射水柱。正午12时整,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奇观。因此,人们只要看到哪个生肖头像口中喷射水柱,就可知道时间。整组喷泉,其实就是一个巨大别致的水力时钟,观赏性佳,实用性更强。
十二兽首铜像均为人身兽首,身躯为人身着袍造型。原本,郎世宁是要建造具有西方特色的裸体女性雕塑,可乾隆皇帝觉得这样有悖中国伦理道德,勒令重新设计。郎世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以十二生肖坐像取代了西方喷泉设计中常用的人体雕塑,才有了这组精妙绝伦的生肖铜像。当时,还遇到一个难题,图案设计好后,郎世宁发现宫内找不到懂青铜器制作方法的工匠,他只能和众工匠查阅典籍,最终十二兽首铜像改由清廷精炼的合金铜铸成。
当时正值乾隆盛世,清王朝国力强盛,制作工艺处于巅峰,这在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首先,它所用的铜,系宫廷专门炼制的合金铜,内含诸多贵重金属,与北京故宫、颐和园陈列的铜鹤等所用铜相同,外表色泽深沉、内蕴精光,历经风雨而不锈蚀,堪称一绝。其次,它由专门为皇帝服务的宫廷工匠精心制作,铸工精整。这些兽首雕像高50厘米,表现为写实风格造型,兽首上的褶皱和绒毛等都是精细錾工刻划,细微之处皆一凿一凿锻打而成,兽首鼻、眼、耳等重点部位及鼻上和颈部皱褶皆表现得十分细腻逼真,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更让人称道的是,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由中国宫廷匠师制造,而设计者是郎世宁等来自欧洲的艺术家,因此铜像既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也融合了西方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稀世珍品。
17.从文中介绍看,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和价值?(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艺术风格:既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也融合了西方造型艺术的特点,中西合璧。②价值:有较强的观赏性;能报时,有很强的实用性。
解析 由文中“整组喷泉,其实就是一个巨大别致的水力时钟,观赏性佳,实用性更强”“既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也融合了西方造型艺术的特点”等信息,可归纳概括出答案。
18.文章结尾句说“堪称稀世珍品”是对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的高度评价。试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之所以这样评价的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料精美独特;铸工精整,工艺水平高;中西合璧,艺术水平高。
解析 抓住文段的关键词“首先……其次……更让人称道的是……”的提示,从用料、铸工、中西合璧等方面作答即可。
19.阅读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第二段“整组喷泉,其实就是一个巨大别致的水力时钟”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段画线的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准确直观地介绍了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的特点和功能。
(2)交代了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产生的背景,使说明的内容更加丰富、完整,便于读者全面了解和认识兽首铜像的历史价值。
解析 第(1)问扣住“其实”一词分析,准确理解这句话的表达效果。第(2)问抓住“原本”“可”“取代”“才有”等关键词,从内容与表达效果两方面作答。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近日,新密市一学生骑电动车不慎撞上停在路边的宝马车,导致宝马车倒车镜损坏,车身多处划伤。肇事后,该学生留下一封道歉信,然后用道歉信包着身上全部的311元现金,粘在宝马车左前门的把手内侧。第二天,车主薛战民发现了道歉信和钱,被感动。他报了警,在警察的帮助下找到这位名叫陈奕帆的学生,将钱还给对方并决定资助其读书。
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叙述的是陈奕帆不慎撞坏宝马车后,留下道歉信和仅有的311元现金。后半部分叙述车主薛战民发现道歉信和钱后深受感动,将钱退还陈奕帆并决定资助他上学。写作此文,可以从陈奕帆角度立意,亦可从薛战民角度立意。陈奕帆不慎撞坏宝马车,他没有逃避,而是留下道歉信和身上仅有的311元钱作为补偿。从这个角度看,可以如此立意:担责意识、诚信、正能量、高尚的品德、穷有信等。车主面对被撞坏的宝马车和道歉信,没有动怒,而是感动,宽容了陈奕帆的过错,并决定资助其上学。人的一生中,最大的炫耀不是你的财富,也不是你的精明,更不是你的手段,而是一种简单的理解和体谅。从这个角度看,可以如此立意:正能量、宽容、富且仁、理解、体谅、对诚信的激励等。当然,也可以从“褒奖诚信,也要适可而止”这个角度立意。陈奕帆的诚信固然是诚信的好榜样,薛战民的行为的确让人叫好,但是褒奖诚信要有度,否则会给人一种“讲诚信必有好报”的错觉,因此考生也可以从这个层面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