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13 12:5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蟾宫曲 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这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
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 ,飞之三日而不集。”夫言其以木为 鸢 飞之,;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如木 鸢 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
《论衡·儒增》
鲁般者,肃州敦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 ,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为也。”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注: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
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闻而悼之 悼,哀悼
B.于是乃偃兵 偃,停止
C.如审有机关 审,确实
D.赍物具千数谢之 赍,赠送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飞之三日而不集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于凉州造浮图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下无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般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①公输,天下之巧士,作去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
②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③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④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
⑤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
⑥作木鸢曷,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淮南子·修务训》一段中,鲁班虽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但在与墨子的攻守模拟中完败,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B.《论衡·儒增》一段,运用“以子之矛攻子这盾”的方法,指出儒书中对鲁班的记浮夸不实之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衡》作者的务实精神。
C.《酉阳杂俎·贬误》一段,对鲁班的记叙颇有神异色彩,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D.三段文字虽然都涉及了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但体裁有别,叙议各有侧重,文字风格不同,表达主旨各异。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
(2)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
(2)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语言运用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关于李咏要离开“幸运52”栏目组的消息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嘛。
B.他们对许多问题都是摸清来龙去脉,先探索规律再作研究,做到探囊取物。
C.张老师为人正派,刚直,大家都十分敬仰他的高山景行。
D.中国教练执教海外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但国内对他们的评价往往是毁誉参半。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大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长城在宋代并没有什么用处,徒为一种存在,宋代编图者把它与北方的河山画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地理地带的核心是长城,所以可称为长城地带。
①从人文方面审视
②作为大地上一个独一无二且影响深远的地理因素
③生为新一种天长地久的地理结构
④长城不只是一道砖石土垣木柴僵落筑起的军事屏障
⑤显然,这座人工建筑已与北方自然的高山峻岭结成一体
⑥它引导了一条特殊的人文地带的形成
A.⑤③①④②⑥ B.④⑤③②①⑥ C.④①②⑤⑥③ D.⑤④②①⑥③
欣赏右边的天鹅戏水图,围绕“早春”,写一首小诗或一则短文。
要求:
①突出景物特征;
②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③不超过80字。
根据下面两种情景,以“月光”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中秋夜 家人 月光 情景二:校园里 同学们 月光
答:情景一:

情景二:

答案解析
、诗歌鉴赏
(1)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意思对即可。)
(2)(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 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的能力。这首曲子每句都有“山”字,属于“嵌字体”。“山”字有的在句中,有的在句首.也有重复使用的.整齐中见参差,恰到好处地抒写出作者爱山恋山、怡然自乐的心情。
(2)本题属于比较鉴赏题.综合考查鉴赏作品语言、形象、手法的能力。孙曲“扫山云惊散林鸦”一句,写作者在清扫石磴,因为云气氤氲,所以扫石磴犹如扫云一般。清扫石磴的声音本来是不大的。但居然惊得林鸦四散飞起.可见这山谷是何等空寂幽深。而林鸦飞起时的振翅声,更反衬出空山幽壑的静谧气氛.王诗“月出惊山鸟”一句,写宁静的春山中,当月亮升起时,皎洁的银辉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通过动景,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文言文阅读
2.A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虚词的理解判断能力,平时学习中注意积累归纳,考场上注意知识各迁移。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能力,考生可通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总结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5.A 试题分析:本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注意结合全文总结。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1)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
(2)如果木鸾机件、枢纽完全具备,和木车马相同,就一直飞翔不会落下来。
(3)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解答时要注意对重点字词、句式的落实。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译文】
过去楚国打算攻打宋国,墨子听说后为此很悲伤。(墨子)从鲁国出发(赶路)十天十夜,脚上磨起一层层的老茧也不肯休息,撕下衣衫包裹脚(又向前赶路),到达楚都郢城。拜会楚王,说:“我听说大王您要兴兵攻打宋国,您是估计一定能攻占宋国才决定攻打的呢?还是要使民众劳苦、损兵折将,蒙受被天下指责不义的名声,却得不到尺寸之地,还要进攻的呢?”楚王说:“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墨子说:“我看大王您一定会损伤道义(的名声)却得不到宋国。”楚王又说:“公输,是天下有名的巧匠,由他来制造云梯这种器械来攻打宋国,为什么不能攻取?”墨子(回答)说:“让公输模拟攻城,请允许我来防守。”于是公输般设置攻城的器械,墨子也设置守城的装备。(公输般)连攻多次城而被墨子打退多次,始终攻不进城内。楚王因此就只得息兵,停止攻打宋国。
儒者的书上称赞“鲁般和墨子技艺高超,用木头雕刻成老鹰,飞了三天却不降落。”说他们用木头做成老鹰会飞,是可能的;说它飞了三天不降落,就是夸大事实了。用木头雕刻成老鹰,就因像老鹰的样子,怎么能飞上天就不落下来了呢?既然会飞翔,怎么能达到三天之久呢?如果确实有机关,飞上天就(一直)翱翔,不会再落下来,那么该说竞能(一直)翱翔,不该说三天(不落下来)。像世上流传的话说:“鲁般技艺高超,丢失了他的母亲。”这是说巧工鲁般为他母亲做木车马、木车夫,机关完全齐备,把他母亲栽在车上,车一跑就不回来了,就丢失了他的母亲。如果木鸢机件、枢纽完全具备,和木车马相同,就一直飞翔不会落下来。(实际上,)机关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起作用),不会超过三天,那么木车马等一样也该三天内在路上停下来,不会一去不回因此而丢失他的母亲。这两件事一定不符合真实情况。
鲁般,是肃州墩煌人,出生年代不详,巧于创造演化。(他)在凉州造佛塔,做了木鸢,每次击打木楔三下,(就可以)坐着鸢回家。不久,他的妻子怀孕了,父母诘问他的妻子,妻子就详细说明了情状。后来(他的)父亲伺机得到了鸢,敲打了十几下木楔,坐着它很快就到了吴会。吴人认为(他)是妖隆,就杀了他。鲁般又造了木鸢乘坐它(到吴会),于是得到了父亲的尸首。(鲁般)怨恨吴人杀了他的父亲,在肃州城南做了一个木头仙人,举手指向东南方,吴会地区大旱三年。(有人)占卜说:“(这是)鲁般做的事呀。”(他们)多次向鲁般赠送很多的财物表示谢罪,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每当)国家初立,当地的人常向他的木仙人祈祷。
、语言运用
7.B(A.“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比喻事情的发生总有原因。B.探囊取物:指事极易办成。C.高山景行: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D.毁誉参半:指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表示对人的评价没有一致的意见。)
8.C。
A项偷换主语。“采集”的主语应该是“人”,偷换主语。“贝母”应该是“被采集起来”。
B项语序错乱。应该先是“达成一致”,再“定稿”。
D项“不仅……还”属于递进关系,前后内容倒置,应该是不仅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还是“……的先驱”。
9.A 【解析】结合上文“它与北方的河山画在一起”可判断出衔接最为紧密的为⑤则B、C错。③与⑤结合紧密,①④句过度,②⑥结合且⑥与最后一句联接紧密,故选A
10. 【答案】答案示例一: 一池水融融,几丝柳依依。天鹅知春暖,悠游自在啼。
答案示例二: 东风轻拂,柳条上钻出了片片嫩叶,丝丝柔条,袅袅依依。几只黑天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如公主般雍容优雅,在一池碧水中自在地嬉戏,悠然地游弋;绿水微漾,泛起圈圈涟漪。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同时要求做到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本题要求考生为“天鹅戏水图”写诗或配文。学生可以从背诵过的诗词中选取例子,仿写。如《早春》。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1. [答案]示例:情景一,中秋夜,月光如水般静静地洒向大地,柔柔地,它把我们一家人都带入了思念,让我们不由地想起远方的亲人。情景二,夜晚,那轮圆月悬在空中,皎洁的月光慢慢地洒下来,如一层轻纱,轻轻地罩着校园里苦读学子们不懈追求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