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红楼梦》
清朝的小说创作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就是《红楼梦》。
《红楼梦》初名《石头记》作者曹雪芹,后四十回高鹗续写,改名《红楼梦》。
曹雪芹与《红楼梦》
《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矛盾,揭露了统治者的奢靡与丑陋,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120回长篇小说。前80回曹雪芹作,后40回一般认为系高鹗所续。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转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和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与剥削,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婢的反抗行为,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斗争,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鞭挞。作品语言优美生动,塑造了诸如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尤三姐、晴雯等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思想性和艺术性在我国古典小说中首屈一指,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红楼梦》语言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精炼而生动。被译为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文学名著。
昆曲与京剧
概况
(1)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
(2)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大众的喜爱。当时,观看戏剧已成为城乡民众的一种主要的文化活动。
(3)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不断增多,剧目繁多,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雅俗共赏。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
昆曲的发展
含义: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明朝时,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的发展,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
明朝的昆曲
①代表作: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
②特点:昆曲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洪昇与《长生殿》
孔尚任与《桃花扇》
京剧脸谱
京剧——国剧
戏
曲
发
展
原始歌舞→春秋战国优伶→元杂剧(戏曲艺术走向成熟)→明代昆曲→清代京剧
京
剧
形
成 乾隆末年,徽班进京
(安徽徽剧戏班进京演出)
道光年间,徽汉合流
(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演出)
同光年间,走向成熟
(“同光十三绝”:程长庚、谭鑫培等)
民国以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
徽班进京
京剧形成——以徽剧、汉调为基础(19世纪中期)。
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等色,各有寓意:红色寓赤胆忠心;紫色寓智勇刚毅;黑色寓忠正耿直;白色寓奸诈狠毒,蓝色寓刚强豪爽;绿色寓勇猛莽撞;黄色寓凶狠残暴。此外,还有老红、瓦灰、金、银等色,各有寓意。
“生”,中国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泛指净、丑之外的男角色。生的名目最早见于宋元南戏,指剧中男主角,与元杂剧的正末相当。清以后又衍化为老生、小生、外、末4个支系。按其扮演人物属性、性格特征和表演特点,大致可分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娃娃生等类。
旦,戏曲表演行当类型之一,女角色之统称。源于歌舞、百戏。魏之“辽东妖妇”(裴松之《三国志注》),隋(一作北齐)之《踏谣娘》(唐崔令钦《教坊记》),唐之“弄假妇人”(段安节《乐府杂录》)等,都是扮演妇女作戏剧性表演的节目,当为旦的前身。
“丑”
文学
京剧
丑
曹雪芹《红楼梦》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孔尚任《桃花扇》
昆曲
汤显祖《牡丹亭》
孔尚任《桃花扇》
生
旦
净
1.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部作品,被称为古典小说的高峰。
书中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揭
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它塑造了一个个
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下列人物出自这部作品的是( )
A.窦娥 B.孙悟空
C.李逵 D.林黛玉
D
2.19世纪初期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
也枉然。”这句话说明了( )
A.诗书也没有阅读的价值了
B.《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值得一读
C.当时很流行《红楼梦》
D.《红楼梦》已经成为了一门学问
B
3.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了
关键性的作用。徽班进京的时间是( )
A.唐朝贞观年间
B.明朝洪武年间
C.清朝乾隆年间
D.元世祖时期
C
4.以徽剧、汉剧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
表演方法而形成的新的剧种,被称作“国粹”的是 ( )
A. 评剧
B. 话剧
C. 京剧
D. 越剧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