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下青岛版(五四制)1-1-1(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一年级下青岛版(五四制)1-1-1(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5-14 09:5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钟表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下册)》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引导学生重新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在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将时刻与学生熟悉的重要事件建立联系,培养学生的时间感。
[教学重点] “整时”和“半时” 的认读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半时”、“ 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学具: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和老师的心情是一样的,都特别关心四位同学是什么时间到家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学看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本节课研究内容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但学生已具有这方面的一些生活经验,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际,运用教材提供的现实情境,向学生提供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下雨了”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老师分别给四个小朋友打电话询问他们放学后到家的时间为话题,引起学生对认识钟表的需求,产生学习钟表的必要性。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一)帮助学生重新构建钟面
师:12个可爱的数字宝宝一起去做客,猜一猜它们会去谁家呢?(课件动态出示
1—12,这12个数字宝宝。)
学生观察课件,自由发言。
师:哪个小朋友能帮助12个数字宝宝在钟表的家里分别找到它合适的位置呢?(教师出示一块只有格子,没有数字和表针的钟表。)找一位同学上台帮12个数字宝宝安排就座。
预设1:从1开始依次找到它们各自的位置。
预设2:先找到12,坐到12对面的是6,再找到3,坐到3对面的是9,再依次安排其它的数字宝宝。
师:这个钟面完整吗?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呢?
师:老师准备了两根针,观察一下这两根针一样吗?
师:又粗又短的针叫什么?又细又长的叫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时针、分针,并在钟面上把表针贴好。)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用到钟表,每天的生活学习都要按一定的时间进行,有的已能认读时间,但他们关注更多的是钟表的形状及外在的一些装饰,学生对钟表上的“数”及“表针”的关注程度还不够,设计帮数字宝宝在钟面上找位置的活动,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的重新构建钟面。
(二)认识“整时”
1.师:有了对钟表的认识,我们看看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能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哪个同学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师:生活中我们习惯把这个时间叫做5点,在数学上我们应该称为5时。
课件出示几个时刻(见图1)
师:图中各是几时?我们都在做什么?
预设1:第一个是早上7时,我们正吃早饭,准备去上学。第二个是上午8时,我们开始上第一节课。
预设2:第一个是晚上7时,是新闻联播。第二个是晚上8时,我每天坐在床头看书,准备睡觉了。
师小结:我们把5时、7时、8时叫做整时。
2.仔细观察,进一步认识“整时”的钟面特点
师:仔细观察整时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讨论后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同桌合作,拨出整时
学生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说整时的时刻,一人在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刻。
4.小狗家钟表真的坏了吗(见图2)
学生观察辩析,讨论交流。
小结:钟表不是坏了,是时针和分针都指着12,看起来像是只有一根针,这是12时。
【设计意图】在情境图中呈现的四个时刻中,学生最熟悉的就是整时,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怎么认识整时,进一步观察,认识“整时”的钟面特点,再通过拨整时时刻,认识“12时”一系列活动,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验证,从而寻找规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更好的认识“整时”。
(三)认识“半时”
1.认识几时半
师:小云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自己认读,再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汇报,介绍认识几时半的方法。
在交流汇报时,学生可能出现“5时半”和“6时半”这两种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辩论,突破难点。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时针指在两个数5和6的中间,超过6了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小结认识半时的方法:钟面上分针指在6上,时针指在两个数的中间,较小的那个数表示的就是几时半。
【设计意图】在交流、辩论、观察、对比中,学生会充分认识半时的钟面特点,这是认识钟表的关键所在。
2.找朋友,连线(见图3)
预设:有的学生第三幅图连10时,有的学生认为第三幅图找不到朋友。
引导学生正方反方展开辩论:
预设1:第三幅图是10时,时针指在了10上。
预设2:分针没有指在12上,已经过了10时,所以是10时多一些。
师:根据整时的特点:如果是10时,分针应指在12上,而第三幅图的钟面,分针已走过了12,所以应是过了10时。
(四)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小青和小林分别是什么时候到家的?
学生尝试独立说出小青和小林到家的时间。
交流辩析:
多媒体出示整时:5时钟表图(就是小力到家的时间,学生已认过), 再出示快5时钟表图和5时刚过钟表图。
师:这还是5时吗?
师:观察快5时钟表图,时针、分针分别指在哪里?
师:分针接近12,说明什么?
师:学生观察5时刚过钟表图,使针、分针分别指在哪里?
(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小结:当分针接近12时,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快几时;当分针刚刚超过12,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时刚过。
师:快到5时和5时刚过,我们都可以说大约5时。那我们可以说小青和小林是大约5时回家的。
【设计意图】通过找朋友的活动,巧妙引出“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给学生提供“出错”、“辩析”的空间,把学生最原始的认识状态充分展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大约几时”的钟面特点,更好的突破难点。
(五)总结提升
师:他们四个中,谁到家最早?谁到家最晚?
学生小组内交流。
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从快到5时—5时—5时刚过—5时半。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课件动态演示,学生在头脑中真正构建“快到5时—5时—5时刚过—5时半”这一时间形成过程,通过比较时间早晚,使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不是对知识进行复制的过程,带着问题、带着思考的教学就能避免学生简单的模仿与记忆。
三、回归情境,应用拓展
1.填一填(见图4)
让学生独立观察,用规范的语言叙述。
2.画一画(见图5)
让学生根据分针的位置和时间提示画出时针。
3.猜一猜
课件出示:(见图6)
师:现在我们只知道分针指在了12上,时针指在哪?已被遮住了,你知道这是几时吗?
预设1:不能确定是几时。但能确定是整时,因为分针指在12上。
预设2:可能是9时、可能是8时、可能是7时还有可能是6时。
师:看来,知道分针指在12上,可以确定是整时,但要知道是几时,还要看时针指在几上,分针和时针是一对好朋友,看清两根针的位置,才能确定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真正把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的钟面特点。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知识进行建构,通过新旧知识和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已有的建构进行选择、修正,学生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对新旧知识经历着不同层次的建构、解构与重构的过程,从而不断完善对知识系统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反思提升
师:同学们,回头梳理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给你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最欠缺的就是反思总结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在课的结束有必要引领学生回顾交流探究的过程,习得自主探究的步骤,悟出渗透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可以引导启发学生从积极、合作、会想等多方面进行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归纳的意识,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