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下青岛版(五四制)2-1-1(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一年级下青岛版(五四制)2-1-1(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5-14 15:2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下册)》7~8 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的意义和顺序。
2.借助学具操作,建立数概念,感受数的意义,结合操作活动培养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初步形成抽象概括能力,发展数感。
3.在认识100以内数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点]认识100以内的数,建立计数单位“百”。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百”,理解数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板贴、计数器、作业纸;学具: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农家小院去看看(见图1)。看,老奶奶家丰收了!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有辣椒、玉米、大蒜……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玉米有多少个?
预设2:辣椒有多少个?……
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及时评价并板书:“玉米有多少个?”“辣椒有多少个?”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引入“农村丰收”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打基础。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借助直观,理解28的意义
1.数玉米,初步认识“28”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拿出1号作业纸(见图2),独立数一数,有多少个玉米?
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玉米的个数,若有分歧,可引导学生一起数一数。
2.动手操作,建立表象,进一步认识“28”
(1)借助小棒,摆出“28”
①学生动手操作
师:刚才同学们会数28了,你能用小棒摆出28吗?小组合作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②全班交流
汇报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摆法。
预设有以下两种摆法:
第一种: 第二种:

师:为什么这样摆?
预设1:一根一根的数出28根。
预设2:这样能一眼看出是28个。
学生交流摆的理由。
追问: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预设:喜欢第二种,因为第二种能一眼看出是28根。
③提升交流
谈话:怎么能一眼看出是28根?
引导学生初步发现: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捆小棒表示2个十,8根小棒表示8个一。
(2)借助计数器,拨出“28”
①独立操作: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28,边拨边说。
②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拨珠的过程。
追问:为什么这样拨?
预设:2是2个十,所以拨在十位上,8是8个一,所以拨在个位上。
小结:28里面有2个十和8个一,十位上的2个珠子表示2个十,个位上的8个珠子表示8个一。
3.借助写数,进一步认识“28”
师:刚才我们拨出了28,那你会写28吗?看着计数器在本上写一写。(找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因为28里面有2个十和8个一,所以在十位下面写2,在个位下面写8。
4.沟通联系,深化认识“28”
师:我们刚才用小棒摆了28、计数器拨了28,又写了28,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预设:它们里面都有2个十和8个一。
【设计意图】借助直观操作活动,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经历数玉米的过程中,初步认识“28”;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直观操作,建立表象,抽象概念,深化认识“28”,从而发展数感;再经历摆、拨、写“28”的沟通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操作(连线)、分析等,深化认识“28”,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升华认识“28”搭建了平台。学生经历做数学的全过程,在探究活动中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将会获得更深刻的体验,更利于意义的建构,数感的发展,也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
(二)借助半直观,迁移认识其它数
1.拨珠数数,明确接近整十数时怎样往下数
(1)学生操作,从28拨到30
学生接着28边拨边数,一个一个的拨到30,重点关注怎样从29拨到30。
(2)汇报交流,展示拨的过程
师:从29拨到30,你是怎么拨的?
预设:个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满十就把个位珠子退回去,向十位上拨一个珠子。
学生在大计数器上展示29到30的拨珠过程,边拨边说。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29添1,就在个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的10个珠子表示10个一,10个一就是1个十,就用十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所以是30。
播放课件,梳理29拨到30是怎么拨的。
师:怎么写30?为什么十位上写3?个位上写0?
预设:在十位上写3,个位上写0.十位3个珠子写3表示3个十,个位上没有珠子就写0表示。
学生回答,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
2.拨33,理解数位的意义
师:在个位上再拨3个珠子是多少?
追问:这两个“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预设:不一样。 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3个一。
总结: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3.由拨到说,迁移认识其它数
师:你能借助计数器拨出39的下一个数是多少你吗?
学生独立操作,口头回答。
追问:不看计数器,你能说说49、59后面的数分别是多少?
学生口头回答。
【设计意图】借助计数器,让学生拨一拨,使学生在认识“28”的基础上,迁移认识 100以内的其它数,理解意义,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在经历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抽象数数,深化认识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数是多少,突破难点,初步体会“满十进一”的思想,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直观体验,认识 “百”
1. 迁移方法,数“99”
师:老奶奶正在把丰收的辣椒串起来。已经串了多少个辣椒?拿出2号作业纸(见图3),数一数吧。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时,引导学生10个10个地数出串好的辣椒数。
2.动手操作,认识“100”
(1)借助小棒,摆出“100”
①学生合作操作,初步感知100
师:老奶奶手里还有1个辣椒呢,现在是多少?
预设:100。
追问:为什么是100?用小棒摆摆看。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②全班汇报交流,认识“百”
学生交流展示摆法。
预设1: 预设2:
师:这是多少?
预设1:10个十。
预设2:100。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质疑,明确99添1是10个十,也就是1个百。
小结:为了计数方便,数学上用10个十表示1个百。百和“个”“十”一样,也是一个计数单位。
③总结提升,深入认识“100”
课件演示99添1的过程,10捆变成一大捆,明确一个百的形式。
师:从刚才的小棒图中,你发现100里面有几个十?
学生交流,明确: 100里面有10个十,10个十是100。
(2)借助计数器,认识 “百位”,理解意义
①引导操作,拨出100。
师:刚才我们用小棒认识了100,你能用计数器从99拨到100吗?赶快试一试吧。
学生拨计数器,并说说是怎么拨的。
②汇报交流,认知百位。
师:你是怎样拨到100的?
学生用大计数器展示拨法,边拨边说。
预设1:个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满10了,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
预设2:个位上拨一个珠子满十了,把个位珠子退回去,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十位上满十了,也要在把珠子退回去,在前一位上拨一个珠子。
师:你认为哪一种更好些?为什么?
预设:第二种,第一种个位上的珠子没有拨回去。
追问:为什么十位上满了10个珠子,就要在它的前一位上拨一个珠子?
预设:10个十是100.
课件演示:一起看看拨珠的过程。
通过学生回答、课件演示一百的产生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新的数位“百位”知道它在从右边起的第三位,明确数位顺序。
追问:百位上拨的这一个珠子表示什么?
通过回答,进一步认识100的意义。
3.借助写数,深化认识“100”
师:你会写100吗?在练习纸上写一写吧。
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写的。
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写?
通过学生回答,再次明确数位的意义。
【设计意图】学生在经历数辣椒、摆小棒、拨计数器的过程中,由直观到抽象,逐步认识“百”,体会数位“百位”的意义,建立学生对100的认知建构,是知识迁移与概念深化认识的过程,也再次体现“满十进一”的方法,是数感的进一步发展过程。
(四)联系实际,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些数朋友,都是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生活中有很多地方有100。
课件展示100个字、100米长的跑道,了解生活中的100。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到生活中找100,使学生在反复的数、摆、拨、写后,回归生活,经历由直观到抽象,再到直观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100以内数的广泛应用,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看图写数(见图4)
学生口头回答,教师追问数的意义。
2.填一填(见图5)
师:找一找81大约在哪个位置?更接近哪个数?为什么?
追问:49呢?
学生口头回答,教师追问,发现规律,感知数的顺序。
3.按要求填一填
100 23 65 18 71 28 57 87 42 45 67
比43大又比72小的数有( )。
最接近68的数是( )。
把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学生口头做,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有层次的练习,进一步强化、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而在数轴上找数的大致位置,则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四、回顾梳理,总结提升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通过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三方面谈收获。
预设:
知识: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会读、写、数这些数;知道了100以内数的组成:28里面有2个十和8个一、100里面有10个十。
能力:会用小棒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
情感:通过学习有很多收获感到高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回顾中,进行知识整理概括与自我评价,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