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春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13 10:5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签订《马关条约》
蒋介石对日不抵抗政策

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
以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的外交
具有怎样的特征?
1
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对世界
2
以和平共处的原则影响世界
3
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探究历史②】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一、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对世界
独立
和平
自主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不承认国民政府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再考虑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苏联、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950年——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印度共和国、瑞典王国、丹麦王国、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瑞士联盟、芬兰共和国
另外,还有英国、挪威、荷兰、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锡兰、阿富汗等八国也承认了中国
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影响
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交
提出时间
提出者
内容
正式确认
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周恩来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4年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周恩来总理与印度
总理尼赫鲁会谈
周恩来总理会晤
缅甸总理吴努
基础
保证
目标
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设公报中。5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
根据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对中国: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②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对世界:影响深远,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以求同存异感到世界

万隆会议
受到欢迎的周恩来
“克什米尔公主号”
事件
时间地点
会议主题

会议特征
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万隆会议的概况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
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方针: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命运相同:

发展要求相同

社会制度不同
宗教、生活习惯等不同


【问题探究】如何理解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
万隆精神
万隆精神永不褪色
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 万隆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弘扬万隆精神,加强亚非合作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 4月22日,亚非领导人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
处理国与
国关系的
基本准则
标志外交
政策成熟
求同存异
开创了外
交新局面
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课堂小结
1.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对外开放
C.对内改革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2.一个美国记者在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B
3.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攻”“和为贵”等思想,这一思想在当代的体现是( )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
4.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同”包括( )
①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②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③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④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D
5.关于万隆会议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周恩来出席了会议
B.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D.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6.为了推动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 )
A.平等互利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
D.互不干涉内政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