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下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春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下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13 10:3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外交:国家为维护其自身利益,推行其对外政策所进行的国际交往活动
——《辞海》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习目标:
1.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美苏对华外交政
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学习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学习难点:
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
提出时间
提出者
内容
确认
影响
1953
周恩来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自主学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概况】
时间
地点
会议性质
会议主题
1955年
讨论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
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自主学习:万隆会议的概况】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第一篇章】
以独立自主面对世界
材料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
《周恩来传》
《南京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的签订
思考:近代中国的外交有哪些特点?
【材料解读:旧中国的外交形象】
不平等
不独立
近代中国
外交的基本特征
【反思历史】
不自主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一: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新中国实行什么外交政策?
新中国实行什么外交政策?
独立
自主
【解读历史】
和平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949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
【中苏结盟】
1950年,周恩来代表中国与苏联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新中国建国第一年的外交成就】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形势
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建国初,我国外交面临怎样的国际环境?
“一边倒”
中国
世界
积极
主动
【中国积极主动走向世界】
打破美国封锁
【第二篇章】
以和平共处影响世界
材料一:中国的亚洲邻国大都是中小国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也与中国大相径庭,它们担心中国会实行扩张主义,谋求地区霸权,因此对中国存在种种疑惧和不满。
——大智周恩来
材料二:“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缅甸总理吴努
论从史出
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访问
以和平共处影响世界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问题探究】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问题探究】
1.
2.
3.
尊重
平等
和平
材料一:尽管在其提出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
【学以致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材料二:2017年4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美期间,日美发表声明重申《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涵盖钓鱼岛。声明强调,两位领导人“反对任何破坏日本管辖这些岛屿的单方行动”。
假如你是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请你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一份简短声明,给予日本和美国的错误行径以强有力的回击!!
【第三篇章】
以求同存异感动世界
以求同存异感动世界
万隆会议
受到欢迎的周恩来
“克什米尔公主号”
事件
伊拉克代表
泰国代表
共产主义是“独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中国没有宗教自由
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台湾应当在我们中间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
锡兰代表
菲律宾代表
情境再现
针锋相对
坚决驳斥
置之不理
沉默是金
【历史的抉择:何去何从】
No.1
No.2
【问题探究】假如我们采取这两种方式
中的一种,可能导致会有什么后果?
【情景再现:周恩来发言】
【情景再现:周恩来发言】
求同
存异


【问题探究】如何理解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
③发展壮大自己
①摆脱殖民统治
②实现民族独立
①社会制度不同
②建设道路不同
想一下“求同存异”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适用吗?实际上它存在什么道理?
学史明智
“求同存异”实际上包含了宽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重的内涵。
材料二:印度总理尼赫鲁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演说”。缅甸总理吴努说: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的一个很好的答复”。
材料三:
“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周恩来是我去时的敌人,回来时的朋友”。
——菲律宾前外长罗慕洛
材料一: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
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
论从史出
1.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
结与合作

【求同存异方针的历史意义】



万隆精神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
材料:2015年4月22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雅加达会议中心举行的亚非领导人会议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赢得各界广泛好评。
精神传承
课堂小结
一个政策——
一个原则——
一次会议——
一个方针——
一位伟人——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方针
周恩来
他是中国最杰出的外交家,也是我国首任总理.
思念与前行
当他成为我国的首任总理兼外交部长时,他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以平均每天
16

小时的工作时间,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
在他离开我们的时候,他已经为这个国家和他的人民奉献出了全部的心血和智慧,以至于他的体重只
剩下35
公斤.
1976
年周总理逝世,联合国破例为他
降了半旗以示哀悼!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
“求同存异”的方针
2、新中国成立后,率先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A
美国
B
印度
C
苏联
D
蒙古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最早提出这五项原则的中国领导人是
A
朱德
B
毛泽东
C
陈毅
D
周恩来
小试牛刀
A
C
D
4、在50多年前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求异的。”这次会议是
A
开罗会议
B
日内瓦会议
C
万隆会议
D
26届联大
5、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亚非会议

日内瓦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与苏联建交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④③②①
C
D
2018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他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他的一生参与了许多重大事件,化解了一次次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万隆会议上他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2)周恩来同志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总结50年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周恩来50年代的外交成就)
求同存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万隆会议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
中国已不是那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