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13 10:2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选择题
1. 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项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
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 B.少数民族地区跨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C.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3. 据悉,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国家高速公路联网新疆内路段将全面实现高速化,基本实现14个地州市及新疆兵团师部以高速公路连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C.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D.体现各民族间的团结互助
4. 我国的省级民族自治区不包括( )
A.新疆 B.广西 C.青海 D.西藏
5. 《大国脚印》网友心中60年最具影响力的60件事评选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成为1984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说法不确切的是( )
A. 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而提出的
B. 是为解决西藏、新疆等民族问题而提出的
C. 是邓小平天才的创造
D. 为实现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6. 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就。西藏取得这些成就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B.中共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的实施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贯彻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7. 下图是我国进行的一次重大外事活动,你可知道,图中这两位领导人最有可能在谈论哪一问题( )

A. 台湾问题 B. 香港问题 C. 澳门问题 D. 钓鱼岛问题
8. 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新气象得益于(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民主改革的推行
C.改革开放的推动 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9. 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④处应该填写的是(? )

A.开天辟地 B.当家作主 C.改革开放 D.香港回归
10. 某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公布了这样一对春联,“上联,二十四个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横批,天人合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实现“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 1979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说:“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宣布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B. 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 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的外交事务
D. 欢迎台湾各界为统一献计献策
12. 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的最大相同之处是( )
A.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都有自己的法律
C.都实行相同的社会制度 D.都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部分
13. 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14. 2016年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经审议表决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香港个别候任议员就职宣誓时公然发表“港独”言论,严重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这说明( )
A.“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国 B.香港在实行“一国两制”时出现偏差
C.“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两制 D.“一国两制”只实行五十年
15. 习近平在会见连战一行时,发表重要谈话。谈话中提到“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无论是谁,无论他之前做过什么,只要他现在愿意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们都欢迎。”审视两岸关系,下面解读错误的是(  )
A. 坚决反对台独势力 B. 不承诺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 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D. 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16. “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17. 被火烧断为两截的元朝名画《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和台湾。近年,大陆将画的的前半卷移交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合并。 “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拉开序幕,这是该画被分开360多年后首次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众人面前。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 )
A. 反映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 标志着两岸实现了“三通”
C. 表明了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D. 表明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8. 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的日子,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广大民众已经准备举办盛大的纪念活动。对香港平稳过渡、顺利回归起着决定作用的是( )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高度自治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共十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关于两岸交流,习近平指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这表达了大陆领导人( )
A.继续推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意愿
B.扩大两岸政治分歧的意愿
C.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已经没有任何障碍因素
D.打破两岸长期相互隔绝状态的意愿
20.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运动使得( )
A.两岸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D.两岸“三通”的实现
二、材料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材料二 1990年9月,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材料三 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


(3)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50周年,习近平亲题匾额“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结合实际,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措施。


22. 台湾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08年以来从“胡萧会”“胡吴会”到“陈江会”,使国人对台湾问题的解决充满了期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以为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二:中国主权和领土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行,都应坚决反对。──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
材料三:胡锦涛强调: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首先要建立互信,这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特别重要。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是双方建立互信的根本基础。……其次要搁置争议。必须看到,两岸关系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务实面对,妥善处理。有了互信,再加上搁置争议,双方就能够求同存异,也就能够通过交流和协商不断累积共识、共创双赢。
请回答:
(1)当前的台湾问题是怎么形成的?


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的“适当的方式”应该在怎样的方针指导下实施?


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位领导人在解决台湾问题上都坚持怎样的立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道路上,中国人民已经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在台湾问题上,我国政府仍然强调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主要是针对哪些阻碍祖国统一的势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C 4. C 5.A  6.A 7.B 8.D 9.D  10.C
11.C  12. D 13. B 14.A 15. D 16.B 17.A 18.C 19.A 20. A
二、材料题
21. (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2) 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3)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22. (1)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退守台湾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一个中国
(4)香港、澳门回归;意义:香港、澳门回归,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5)“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