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选择题
1.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团结与合作的会议是( )
A. 万隆会议 B. 日内瓦会议 C. 第26届联大 D. 上海APEC会议
2. 军种是军队在其组成上,依据主要作战空间、使命和武器装备所划分的基本种类。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建的军种是( )
①陆军 ②海军 ③空军 ④第二炮兵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3. 20世纪中期,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感慨地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 )
A. 中美关系缓和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C. 中美正是建交
D. 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
4. 在1970年的一次军事演习上,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①北海舰队开着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在海上驰骋 ②人民空军开着我国仿制成功的歼—5型歼击机在蓝天上飞翔 ③东海潜艇部队开着我国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水下潜伏 ④战略导弹部队,严阵以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 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建立的海军舰队不包括( )
A. 北海舰队的建立 B. 东海舰队的建立
C. 南海舰队的建立 D. 西海舰队的建立
6.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强军改革中,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下列属于人民解放军强军措施的是( )
①将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成为独立军种 ②组建战略支援部队 ③成立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和中部战区 ④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 我国的导弹部队组建于20世纪( )
A. 50年代 B. 60年代 C. 70年代 D. 80年代
8. “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封锁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它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主张世界各国在相处中相互监督,实行对等的约束和自我约束,具有法律性和道义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文中的“它”指“求同存异”的方针 B.表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文中的“它”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它”在万隆会议时提出,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9. 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
A. 中印谈判 B. 中缅谈判 C. 中苏谈判 D. 中美谈判
10. 一位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 )
A.朝鲜停战协定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一个中国”的原则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1. “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敌人对中国发动核袭击时……对敌人实施有效的自卫反击,打击敌人的重要目标。”新中国担任这一使命的部队名称是( )
A. 海军陆战队 B. 陆军特种部队 C. 第二炮兵部队 D. 武装警察部队
12.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此后,他的北京之行( )
A.推动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B.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消除了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 D.实现了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
13. 2001年是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化的重要年份。以下史实发生在2001年的是( )
①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加入世贸④中日建交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14.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个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并逐步正常化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日邦交正常化
15.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一次国际会议的圆满结束.这次会议是( )
A.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 中印关于西藏地区的谈判
C. 亚太经合组织会峰会 D. 万隆会议
16. 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
A.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B.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17.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提出的( )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A. 求同存异 B. 独立自主 C. 睦邻友好 D. 和平共处
18. 下列图示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变化,这体现了( )
―→―→
(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总理握手)
①中美关系不断深化发展 ②我国外交政策由对抗走向对话 ③我国积极寻求与大国结盟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于2001年在上海举办,夏季奥运会2008年在北京举办,G20峰会将于2016年8月在杭州举行……中国之所以能承办这些大型国际会议,其根本原因是( )
A. 上海、北京等城市形象良好,是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B.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C. 中国是亚太乃至世界人口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D. 开放的中国、古老的文明吸引着各国领导人
20. 毛泽东明确指示说:“要去,为什么不去?马上组团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 把我们抬进去的,不去就是脱离群众了。”材料中的“马上组团去”是指( )
A.与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中日建交
C.中美关系缓和 D.重返联合国
二、材料题
21.国家主席习近平2017年5月14日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 “梅开三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二中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
声音①: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声音②: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3)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梅开三度”的外交事件中,最后一个正式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是什么事件?中国正式步入国际舞台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重返联合国。
(4)综合上述外交成就的取得以及习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讲话,你认为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B 4. C 5.D 6.A 7.B 8.C 9. A 10. C
11.C 12.B 13.C 14.B 15.D 16.B 17. D 18.C 19. B 20.D
二、材料题
21.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声音①: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声音②: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3)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重返联合国。
(4)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