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下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下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13 12:3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部编2017年12月第1版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共和国之恋》
在爱里,在情里,痛苦幸福我呼唤着你,
在歌里,在梦里,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
纵然是凄风苦雨,我也不会离你而去,
当世界向你微笑,我就在你的泪光里。

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是血是肉我凝聚着你,
纵然我扑倒在地,一颗心依然举着你,
晨曦中你拔地而起,我就在你的形象里。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邓稼先(1924—1986),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技术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待奖,后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
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2015年感动中国组委会颁给邓稼先的颁奖词是这样的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钱学森)》 颁奖词
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在他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承诺:
“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毛泽东
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时间
国名 美国 前苏联 英国 中国
时间 7年零4个月 4年 4年零7个月 2年零8个月
1.原子弹: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3.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4.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两弹一星”指什么?
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思考:
研制核武器,我国科学家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你从邓稼先和钱学森身上看到了什么?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有什么意义?
打破了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999
神舟一号
2003
神舟五号
神舟七号
2008
无人飞船
空间对接
漫步太空
载人飞船
2016
神舟十一号
航天技术取得辉煌成就
新闻发布会
2.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假如你是科技馆的志愿者解说员,请你介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3.2008年,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004年感动中国组委会颁给袁隆平颁奖词中是这样说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973年10月,袁隆平培育成功的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有什么意义?
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2015年10月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医学奖。屠呦呦由此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二、屠呦呦与青蒿素
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疟疾:中国民间俗称“打摆子”,是一种恶性传染病,已经在全球肆虐了几千年,得病后高烧不退、浑身发抖,严重者几天内就会死亡,恶性疟死亡率极高。
她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二、屠呦呦与青蒿素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二、屠呦呦与青蒿素
科学家 经历 研究成果 研究意义
邓稼先
钱学森
袁隆平
屠呦呦
毅然舍家
艰难归国
田间守望
原子弹、氢弹
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
杂交水稻
青蒿素
加强国防力量
提高国际地位
维护世界和平
对解决粮食问题有重要贡献
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传承中医药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
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思考: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化领域发展状况如何?
文化界之春
改革开放以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文化界之春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谈一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文化自信就是不忘记历史,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历史来源。
中国文化的世界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截至2017年12月10日,全球已有146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 其中,“一带一路”沿线有53国设立140所孔院和136个课堂,欧盟28国、中东欧16国实现全覆盖。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
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一星”
神舟系列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
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
农业、医学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文化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先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科技成果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实现爆炸
C.成功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D.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装备洲际导弹核武器
A
2、“两弹一星”工程中,为国家的国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代表有( )
A.邓稼先 钱学森    
B.杨利伟 钱学森
C.翟志刚 杨利伟    
D.邓稼先 袁隆平
A
3、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因为这一天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日子,它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 )
A.1960年 B.1964年
C.1967年 D.1970年
D
4、下列事件开启我国飞天之旅的是( )
A.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
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B.2003年神舟五号往返成功
C.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2008年神舟七号往返成功
A
5、一个国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科研水平、教育水平等硬实力。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有( )
①袁隆平  ②莫言 
③屠呦呦  ④邓稼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B
材料一
材料二 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材料三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
1.“两弹一星”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意义?
3. 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谢谢老师们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