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章 末 整 合 1.自交类型的计算
若某豌豆群体有Dd、dd两种基因型个体,且Dd∶dd=2∶1,求其自交后代中dd概率是多少?考点1 自交、自由交配的处理(c/c)2.自由交配类型的计算
若某动物群体有Dd、dd两种基因型个体,且Dd∶dd=2∶1,求其自由交配后代中dd概率是多少? 答案 D2.金鱼草的红花(A)对白花(a)为不完全显性,红花金鱼草与白花金鱼草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F2中红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1/4 B.1/2
C.3/4 D.1
解析 金鱼草的红花(A)对白花(a)为不完全显性,说明红花的基因型是AA,白花的基因型是aa,让红花金鱼草AA与白花金鱼草aa杂交得到F1的基因型是Aa,让F1Aa自交产生的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所以F2中红花个体AA所占的比例为1/4。
答案 A
3.(2017·温州模拟)豌豆高茎对矮茎为显性。自然条件下,将纯种高茎与纯种矮茎间行种植,收获矮茎植株上所结的种子继续播种,长出的植株将表现为( )
A.都是高茎 B.都是矮茎
C.1高茎∶1矮茎 D.3高茎∶1矮茎
解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矮茎上所结种子都是矮茎。
答案 B
4.某群体AA∶Aa∶aa=3∶2∶1,求:
(1)自交子代中aa概率是________。
(2)自由交配子代中aa概率是________。
孟德尔遗传实验中,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比,分离比一般是特定的,如3∶1、1∶1、9∶3∶3∶1、3∶1∶3∶1、1∶1∶1∶1等;但实际上,在我们高中所涉及的一些遗传题中,有时却会出现特殊的分离比。其实,无论是出现孟德尔实验中的特定的分离比,还是出现某些题目中的特殊的分离比,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的遗传仍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因此,只要我们牢牢抓住“基因”这个控制者,结合题目所给条件,“性状”的特殊分离比自然会迎刃而解。考点2 “特殊”的性状分离比
1.分离定律中特殊的性状分离比
分离定律中出现特殊的性状分离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不完全显性
如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3∶1,而不完全显性时性状分离比是1∶2∶1。
(2)某些致死基因
①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含有该基因的配子。
②隐性纯合致死:指隐性基因纯合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从而导致群体中没有隐性纯合子。
③显性纯合致死:指显性基因纯合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从而导致群体中没有显性纯合子。
(3)从性遗传
从性遗传是指基因型相同,但在雌雄个体中的表现型不同的现象。如基因型Hh,在公羊中表现为有角,而在母羊中表现为无角。
2.自由组合定律中特殊的性状分离比
某些生物的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但后代则不再出现孟德尔的特定性状分离比。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典例剖析】
狗的毛色中褐色(B)对黑色(b)显性,I和i是另一对等位基因(两对基因独立遗传)。I是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含有基因B、b的狗均表现为白色,i不影响基因B、b的表达。现有黑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理论上杂合褐色和黑色个体之比为( )
A.8∶1 B.2∶1
C.15∶1 D.3∶1 解析 根据题意,狗的毛色有三种表现型:褐色(B_ii)、黑色(bbii)、白色(_ _I_)。bbii×BBII→F1为BbIi,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理论上杂合褐色(Bbii)占1/8,黑色(bbii)占1/16,两者之比为2∶1。
答案 B
【对点小练】
5.(2017·建德选考模拟)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①黄鼠×黑鼠→黄鼠2 378∶黑鼠2 398;②黄鼠×黄鼠→黄鼠2 396∶黑鼠1 235。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①能判断小鼠皮毛颜色的显隐性
B.实验①中黄鼠很可能是杂合子
C.实验②中亲本小鼠均不是纯合子
D.纯合的黄色小鼠可能在胚胎期死亡
解析 实验②中亲代黄鼠产生子代黑鼠,说明黄色为显性,黑色为隐性,亲代黄鼠均为杂合子,子代正常比例应为3∶1,但实际为2∶1,说明纯合的黄色小鼠可能在胚胎期死亡。
答案 A 答案 C7.小麦的粒色受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控制,且独立遗传。R1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表现型有( )
A.4种 B.5种
C.9种 D.10种
解析 已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即显性基因越多,颜色越深,显性基因的数量不同颜色不同。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的基因型是R1r1R2r2,让R1r1R2r2自交得F2,则F2的显性基因的数量有4个、3个、2个、1个、0个,所以F2的表现型有5种。
答案 B
8.(2017·温州选考模拟)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色基因(Y)对绿色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是( )
A.4种,9∶3∶3∶1 B.2种,13∶3
C.3种,12∶3∶1 D.3种,10∶3∶3
解析 WwYy个体自交后代9W_Y_(白色)∶3W_yy(白色)∶3wwY_(黄色)∶1wwyy(绿色)。即表现型白色∶黄色∶绿色=12∶3∶1。
答案 C
9.(2017·温州模拟)种植基因型为TT和Tt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2∶1。两种类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且豌豆为自花闭花授粉植物,那么F1中基因型为TT、Tt、tt的数量之比为( )
A.7∶6∶3 B.9∶2∶1
C.7∶2∶1 D.25∶10∶1 答案 B 答案 D课件28张PPT。第1课时 分离定律(Ⅰ)1.性状
生物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特征的总称。
2.选择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原因
(1)豌豆是__________的植物,而且是__________,便于形成_______。花冠的形状便于__________________。
(2)豌豆成熟后___________________,便于观察和计数。
(3)豌豆具有多个__________________性状。考点一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b/b)形态、结构 生理生化 自花授粉 闭花授粉 纯种 人工去雄和授粉 豆粒都留在豆荚中 稳定的、可区分的 3.人工杂交的基本操作
(1)①称为________,该过程的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时间应在雄蕊和雌蕊__________时进行。去雄后还要进行_______处理,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_。
(2)②是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朵花的花粉涂抹在该花的雌蕊柱头上,这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人工授粉后还要套袋。去雄 自花传粉 未成熟 套袋 外来花粉授粉 人工异花传粉 4.单因子杂交实验
实验过程图解及分析紫花 紫花、白花 3∶1 相对性状 紫花 白花 显性 性状分离 3∶1 紫花 相同 5.杂交实验常用符号及含义子一代 自交 1.(2017·杭州七县/市/区联考)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豌豆的高茎和红花 B.果蝇的红眼和长翅
C.绵羊的白毛与黑毛 D.小麦的有芒与水稻的无芒
解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的表现形式。A、B项所述均不是同一性状,D项所述不是同种生物。
答案 C
2.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单因子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花开后人工去雄 B.去雄的豌豆为父本
C.正交、反交结果相同 D.F1出现性状分离
解析 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去雄应在花开前花粉未成熟时进行;去雄的豌豆为母本;F1只表现显性性状,F2出现性状分离。
答案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父本(♂):提供花粉(雄配子)的个体
2.母本(♀):接受花粉(雄配子)的个体
3.亲本(P):父本与母本统称为亲本1.孟德尔的理论假设
(1)性状是由__________ (基因)控制的。
(2)基因在体细胞内是_______的,其中一个来自_______,另一个来自_______。考点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b/b)遗传因子 成对 母本 父本
(3)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_______,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所以每个配子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_____个。
(4)F1的体细胞内有两个不同的基因,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5)F1可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一种带有基因C,另一种带有基因c,并且数目相等。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的。
分离 1 随机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图解
由此可见,F2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表现型有_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
CC、Cc、cc1∶2∶1 紫花、白花 3∶1 3.必记概念类
(1)个体类概念
①基因型:控制生物性状的__________类型,如紫花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白花亲本的基因型是cc。
②表现型: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如__________的表现型是紫花,而cc的表现型是白花。
③纯合子:由两个______________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如CC和cc;其自交后代_________性状分离。
④杂合子:由两个____________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如Cc;其自交后代_______性状分离。基因组合 CC CC和Cc 基因型相同 不发生 基因型不同 发生 (2)交配类概念
相同 不同 3.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子一代紫花豌豆Cc产生的配子情况为( )
A.全是雄配子,或全是雌配子
B.雌配子Cc,雄配子Cc
C.雄配子C∶c=1∶1,雌配子C∶c=1∶1
D.雄配子数量与雌配子数量大致相等
解析 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Cc产生配子时,C基因与c基因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所以每个配子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其中雄蕊产生数量相等的C雄配子和c雄配子,雌蕊产生数量相等的C雌配子和c雌配子,但雄蕊产生雄配子的能力强,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数量。
答案 C4.(2017·温州选考模拟)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下列哪一个亲本组合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 )
A.AA × AA B.AA × Aa
C.Aa × Aa D.Aa × aa
解析 A项子代基因型为AA,B项子代基因型为AA和Aa,D项子代基因型为Aa和aa,均没有产生新的基因型;C项子代基因型为AA、Aa和aa,产生了AA和aa两种新基因型。
答案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19张PPT。第2课时 分离定律(Ⅱ) 1.分离假设的核心内容(即分离定律的实质)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__________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_______,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考点一 分离假设的验证(b/b)等位基因 分离 2.验证的方法——测交
将F1(Cc)与______________ (cc)进行杂交
(1)实验分析与预期:F1可形成__________两种配子且比例是________;隐性亲本只产生_______配子,这种配子不会遮盖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反而能使F1的配子中含有的隐性基因在测交后代中表现出来。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应为____________,表现型及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实际结果:F1×白花豌豆→85紫花∶81白花≈__________。
(3)实验结论: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从而证明了分离假设是正确的,即肯定了分离定律。隐性纯合子 C型和c型 1∶1 c型 Cc∶cc=1∶1 紫花∶白花=1∶1 1∶1 1.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主要取决于( )
A.环境条件的影响
B.与F1相交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
C.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D.另一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值
解析 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主要取决于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受环境条件的影响,A错误;与F1相交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应该是隐性纯合子,B错误;由于测交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所以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决定了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C正确;另一亲本是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D错误。
答案 C 解析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于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答案 A
【归纳总结】
分离定律
(1)实质:形成配子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2)研究对象:一对等位基因。
(3)发生时间:配子形成时。
(4)适用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5)适用的条件
①F1形成的两种配子生活能力相同。
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③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力相等。
④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⑤基因间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交实验遗传图解 1.显性有三种类型考点二 显性的相对性(a/a)3∶1 1∶2∶1 2.人类ABO血型A B A、B
3.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物体的内在环境,如年龄、性别、生理与营养状况等,都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生物体所处的外界环境,如温度、光照等也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因此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显性性状的表现既是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又是_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等位基因 基因与内外环境 3.人的血型遗传属于共显性遗传。一对夫妻,丈夫是A型血,妻子是AB型血,他们的孩子的血型一定不是( )
A.O型 B.A型
C.B型 D.AB型
解析 丈夫是A型血,基因型为IAIA或IAi,妻子是AB型血,基因型为IAIB,故两人的孩子一定不是O型血。
答案 A
4.一对灰翅昆虫交配产生的91只后代中,有黑翅22只、灰翅45只、白翅24只。若黑翅与灰翅昆虫交配,则后代中黑翅的比例最有可能是( )
A.33% B.50%
C.67% D.100%
解析 从题干知,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且比例约为1∶2∶1,可推知翅色的遗传为不完全显性,可设黑翅基因型为AA,灰翅基因型为Aa,白翅基因型为aa,则黑翅AA与灰翅Aa交配,后代中黑翅的比例为50%。
答案 B★血型遗传IA、IB对i都为显性,所以完全有可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上水下的叶子基因型虽然相同,但环境不同,所以叶形不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36张PPT。第3课时 分离定律(Ⅲ)1.显隐性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__________性状。
②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__________性状。
考点一 隐性性状与显性性状、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c/c)显性 隐性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是__________性状。
(3)假设法
假设其中一种性状为显性,另一种为隐性,根据题目条件进行推导,检查结果与题目情况是否一致。再将两种性状对调,再次推导并检查。如果只有一种情况符合题意,即可判断显隐性。显性 2.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
(1)自交法:待测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__________;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为__________。
(2)测交法:待测个体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出现__________,则为杂合子;后代________________,则为纯合子。杂合子 纯合子 性状分离 不出现性状分离 1.豌豆的矮茎和高茎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___________。
①高茎×高茎→高茎 ②高茎×高茎→301高茎、101矮茎 ③高茎×矮茎→高茎
④高茎×矮茎→98高茎、107矮茎
解析 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高茎豌豆含有高茎基因,矮茎豌豆含有矮茎基因。实验②中子代出现了矮茎,而子代中的矮茎基因来自亲本,故亲本既含有高茎基因又含有矮茎基因,但其却表现为高茎,故高茎对矮茎是显性。实验③中矮茎亲本会将其含有的矮茎基因遗传给子代,故其高茎子代中一定既含有高茎基因又含有矮茎基因,但却表现为高茎,故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所以能够判断显隐性的实验为②③。
答案 ②③
2.小麦的抗锈病和不抗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已知抗锈病是显性性状,不抗锈病是隐性性状,现在有一批抗锈病的小麦种子,要确定这些种子是不是纯种,正确且最简单的方法是( )
A.与纯种抗锈病小麦杂交
B.与易染锈病小麦进行测交
C.与杂种抗锈病小麦进行杂交
D.自交
解析 鉴定植物是否是显性纯合子的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测交也可以鉴定某显性个体是不是纯合子,但不是最简单的方法,因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相对复杂。
答案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
(1)根据六种交配方式后代的情况直推。考点二 相关表现型、基因型的推断(c/c)1∶1 1∶2∶1 1∶1 3∶1 1∶1
(2)先求出亲本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及比例,然后通过棋盘格法或交叉线法求解。
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逆推型)
(1)分离比法:运用上表直接逆推,如右图所示。
(2)隐性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_______个体是纯合子aa,基因只能来自__________,因此亲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_____基因。
(3)填充法: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显性性状基因型可用________来表示,隐性性状基因型只有一种______。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推出未知部分即可。隐性 父母双方 a A_ aa 3.人类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决定的。某男孩的双亲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请回答:
(1)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该男孩与一个父亲是单眼皮的双眼皮女孩结婚,后代的可能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双×双→单”知双眼皮是显性,单眼皮是隐性,且双眼皮的父母基因型均为Bb。(2)双眼皮女孩基因型为B_,单眼皮的父亲基因型为bb,其中一个b遗传给女儿,所以该女孩基因型为Bb。由“bb×Bb→1Bb∶1bb”知男孩与女孩结婚,后代可能的表现型为双眼皮或单眼皮。
答案 (1)Bb Bb (2)双眼皮或单眼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一 亲本基因型确定的概率求解
两只白羊生了五只白羊和一只黑羊,如果它们再生一只小羊,其毛色是白色的概率是多少?
◆解法展示
由“白×白→白、黑”推知_____是隐性,______是显性,若用B、b表示相关基因,则双亲的基因型均是______。考点三 遗传概率的计算(c/c)黑色 白色 Bb 1BB∶2Bb∶1bb 类型二 亲本基因型不定的概率求解
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正常,但双方都有一个白化病的弟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多少?
◆解法展示
解答此题分四步进行:
①确定遗传方式:由“正常双亲生出白化病儿子”推知白化病是_______遗传病。
②确定夫妇的双亲基因型:若用A、a表示相关基因,则正常双亲基因型均是________。隐性 Aa ③确定夫妇的基因型及概率:根据“Aa×Aa→ 1AA∶2Aa∶1aa”及夫妇正常推知夫妇的基因型不确定,
为____________,概率分别为__________。AA或Aa 4.人的周期性偏头痛(M)对正常人(m)是显性,若两个亲本是杂合子,则他们的孩子中可能患偏头痛的比例是( )
A.25% B.50%
C.75% D.1
解析 两个亲本是杂合子,基因型为Mm,生出患偏头痛孩子的比例是75%。
答案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假设—推理”法考点四 孟德尔杂交实验的科学方法(c/c)
分离定律的应用(c/c)2.遗传学的实验设计
(1)遗传实验设计一般程序为:选择亲本→确定__________ →统计__________→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交配方式的确定:①若题中给的是雌雄同株植物,可以考虑_______或者与其他个体交配(如测交);②若题中给的是动物,只能考虑与__________交配(如测交)。交配方式 观察子代 自交 其他个体 3.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1)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根据分离定律可对遗传病的__________和发病概率做出科学的判断。
(2)在育种上的应用:
①优良性状为隐性:一旦出现就能________稳定遗传,便可留种推广。
②优良性状为显性:连续_______,逐步淘汰由于性状分离而产生的不良性状,直到后代不发生__________为止。
(3)禁止近亲结婚:由于近亲携带相同________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后代患病概率__________,故要禁止。基因型 1 自交 性状分离 隐性 大大增加 6.科学家发现了一只罕见的白色雄猴(隐性突变),请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可以较快地让这只白色雄猴繁殖成一群白色猴。
解析 根据题干可以推测猴子白色是隐性性状。可让该猴与常色雌猴交配,则子代猴子中会出现杂合子,再让子代雌猴与该白色雄猴交配,即可得到白猴。
答案 让该猴与多只常色雌猴交配,得F1;让该猴与多只F1雌猴交配,得F2,F2中则会出现白猴;这样就会很快繁殖成一群白色猴。
7.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成功地应用“假设—推理”的方法,通过不懈的探索,最终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下列属于孟德尔揭示分离定律过程中“推理”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1∶1
D.测交后代是85株开紫花,81株开白花
解析 A、B两项属于“假设”,D项属于实验验证。而C项是根据孟德尔的“假设”,演绎而得到的“推理”。
答案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22张PPT。第4课时 自由组合定律(Ⅰ)1.活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
(1)目的要求
①通过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模拟实验,认识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要__________以及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结合是________的。
②通过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的模拟实验,探究__________ ______。考点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b/b)相互分离 随机 自由组合 定律 (2)方法步骤Yy 黄色 YyRr 黄色圆形 F1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 配子 F2的基因型 F2的基因型 原信封 (3)实验现象分析
在模拟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会发现F1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有4种,比例是1∶1∶1∶1。配子随机结合的方式有16种,受精后F2就会出现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黄色与绿色 圆形与皱形 (3)实验分析
①亲本为黄色圆形、绿色皱形的__________。
②F1全为黄色圆形,说明子叶颜色中的_______为显性,种子形状中的_______为显性。
③F2中,黄色∶绿色=_______,圆形∶皱形=________。每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是各自独立的,均遵循__________。纯合子 黄色 圆形 3∶1 3∶1 分离定律 四 9∶3∶3∶1 3.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b/b)
(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_______,非等位基因__________
①亲本产生的配子类型
② F1在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_____彼此分离,Y与R或r、y与R或r可以__________。F1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和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受精时,F1产生的雌雄配子__________分离 自由组合 YR yr YyRr Y与y R与r 自由组合 YR∶Yr∶yR∶yr=1∶1∶1∶1 随机结合 1.(2016·10月浙江选考)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烧杯后,重复100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2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
B.乙同学的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
C.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
D.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16种
解析 四个烧杯代表四个性器官,①和②中含有一对等位基因,所以可模拟基因的分离定律,但①和③中含有两对等位基因,所以模拟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2的性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测交实验
(1)目的:验证子一代(F1)的基因型及产生配子的比例。
(2)方法:让子一代_______YyRr)与双隐性植株__________ (yyrr)测交。考点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b/b)黄圆( 绿皱 (3)预期结果
(4)结论:实验结果和预期结果一致,说明F1黄圆(YyRr)确实产生了4种基因组成的配子,且比例为1∶1∶1∶1。F1在形成配子时,每对基因彼此__________,不同对的基因__________。
分离 自由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__________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表现为__________。即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__________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分离 自由组合 互不干扰 2.对某植物进行测交,得到的后代基因型为Rrbb和RrBb,则该植物的基因型为( )
A.RRBb B.RrBb
C.rrbb D.Rrbb
解析 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对某植物进行测交,即某个体×rrbb→Rrbb和RrBb,其中rrbb只能产生一种配子rb,则该个体能产生Rb和RB两种配子,因此该植物的基因型为RRBb。
答案 A 解析 等位基因的分离以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均发生于配子形成过程中。
答案 AYyRr经过自由组合可形成四种配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28张PPT。第5课时 自由组合定律(Ⅱ)1.正推型题(亲?子)(以AaBb×Aabb为例)
(1)分解组合法
由于每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且互为独立事件,所以可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分别分析,“化繁为简”,最后将各对情况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考点一 自由组合问题的解题方法(c/c) 首先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问题:AA 3 Aa aa 2 Bb 2 bb 2 (2)棋盘格法
首先求出雌雄配子的种类及概率:
亲本AaBb产生的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本Aabb产生的配子:__________ 注意:①法无定法。同一个题目解法可能多样,甚至多种方法混用;不同的题目解法可能也有差异;同时方法也不只是以上几种。只有通过多学多练,方可达到运用自如、炉火纯青。
②间接思想。如:显性个体=1-隐性个体,杂合子=1-纯合子,不同于亲本的=1-同于亲本的,正常=1-患者等。1.黄色皱粒(Yyrr)与绿色圆粒(yyRr)豌豆杂交,F1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 )
A.4种,1∶1∶1∶1 B.3种,1∶2∶1
C.2种,1∶1 D.4种,3∶1∶3∶1
解析 黄色皱粒(Yyrr)豌豆能产生Yr和yr两种配子,比例为1∶1;绿色圆粒(yyRr)豌豆能产生yR和yr两种配子,比例为1∶1;因此,它们杂交后代有YyRr、Yyrr、yyRr、yyrr,比例为1∶1∶1∶1。
答案 A2.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个体杂交(独立遗传):
(1)受精时,配子的组合方式有________种。
(2)子代中杂合子比例是________,AaBbCcDD的比例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棋盘格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自由组合定律与育种
在育种实践中,可依据不同性状间的__________原理,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________,从而培育出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品种。考点二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践应用(c/c)自由组合 杂交 隐性 自交 隐性纯合 (2)自由组合定律与遗传病
可根据不同表现型的夫妇的基因型,推测所生的孩子的__________,计算各种性状出现的________。如:患甲病的概率为m,患乙病的概率为n,结合右图完成表格。基因型 比例 1-m 1-n m-mn n-mn mn m+n-2mn m(1-n)+n(1-m) (1-m)(1-n) m+n-mn 1-不患病概率 [典例剖析]
人类多指(T)对正常指(t)显性,正常(A)对白化(a)显性,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某家庭,母亲正常,父亲多指,二人婚后生了一个手指正常的白化病孩子。他们想再生一个孩子,你能分析预测他们的下一个孩子的患病风险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24张PPT。章 末 整 合 【名师解读】
1.有关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染色体组成情况的归纳(设某生物含n对同源染色体,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
(1)该生物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n种。
(2)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种类数为2种。
考点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分析
(3)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种类数为1种。
(4)一个雄性生物或多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种类有2n种。
(5)一个雌性生物或多个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种类有2n种。
(6)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是1种(无交换发生时)。2.根据染色体组成判断配子来源的思路与方法
(1)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完全相同,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2)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恰好“互补”,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3)若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有的相同,有的互补,只能判定可能来自同一个生物不同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典例剖析】
1.基因型为AaXnY小鼠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Y的配子,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 )
A.AY、aXn、aXn B.AXn、aXn、aY
C.AXn、aXn、AY D.AXn、aXn、Y
解析 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2种4个精子。现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Y的配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AY、aXn、aXn。
答案 A
【对点小练】
1.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 )
A.1∶1 B.1∶2
C.1∶3 D.0∶4
解析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有四条染色体,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生成两个精子。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导致分裂的两个精子都是不正常的,而另一个次级精母正常分裂,生成两个正常的精子,所以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1∶1。
答案 A2.下列符号代表精子的染色体,A和a、B和b、C和c为同源染色体,来自同一精原细胞的精子是( )
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
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
解析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形成两种次级精母细胞;又每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粒分裂,产生的都是相同的精子,所以基因型AaBbCc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正常减数分裂只能形成2种精子。因此,只有A选项符合。
答案 A考点2 探究基因所在位置的实验设计(加试)
【名师解读】
1.探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1)在已知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可设置雌性隐性性状个体与雄性显性性状个体杂交。
(2)在未知显隐性性状(或已知)的条件下,可设置正反交杂交实验。
①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探究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
(1)X、Y染色体结构分析(如下图):
①控制人类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只位于B区段,在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②控制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只位于D区段,在X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③也可能有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A、C区段,即可能出现下列基因型:XAYA、XAYa、XaYA、XaYa。 【典例剖析】
2.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在雄性个体的体细胞内有一对X和Y性染色体,X和Y的结构模式图如图中甲所示,其中Ⅰ表示X和Y的同源区域,在该区域上基因成对存在,Ⅱ和Ⅲ是非同源区域,在Ⅱ和Ⅲ上分别含有X和Y所特有的基因。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在果蝇的X和Y上分别含有图中乙所示的基因,其中B和b分别控制果蝇的刚毛和截毛性状,R和r分别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B和b基因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区域,R和r基因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区域。
(2)在减数分裂时,图甲中的X和Y之间有交叉互换现象的是________区域。
(3)已知某一刚毛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有B和b两种基因,请写出该果蝇可能的基因型,并设计实验探究基因B和b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
①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B和b基因分别位于X和Y染色体上,说明二者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域(Ⅰ),R和r基因只有X染色体上才有,说明其位于X染色体的Ⅱ区域。在减数分裂时,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域有联会和交叉互换现象,非同源区域则没有。含有B和b两种基因的刚毛雄果蝇基因型可能有两种,即XBYb或XbYB,要确定B和b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可以让该果蝇与截毛雌果蝇(XbXb)杂交,然后观察后代的表现型。
答案 (1)Ⅰ Ⅱ (2)Ⅰ (3)①XBYb或XbYB ②让该果蝇与截毛雌果蝇杂交,分析后代的表现型 ③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刚毛,雄性个体全为截毛,说明B和b分别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截毛,雄性个体全为刚毛,说明B和b分别位于Y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对点小练】
3.现有一表现型为短尾且稳定遗传的小鼠种群,偶然出现了一只长尾雄性小鼠(不考虑染色体畸变)。科研人员将这只长尾小鼠与多只短尾雌鼠交配,F1全部为短尾小鼠。F1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F2中雌鼠全部表现为短尾,雄鼠中短尾和长尾的比例是1∶1,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由F2个体表现型可知,控制长尾的基因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进一步确定长尾基因的位置,请从亲本小鼠种群和F1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上或XY的同源区段上
(2)从F1中选取短尾雌鼠与长尾雄鼠杂交得到长尾雌鼠,然后利用该长尾雌鼠与亲本种群中的短尾雄鼠测交,观察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
4.已知果蝇的直毛与非直毛是一对相对性状。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非直毛雌、雄果蝇亲本,你能否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说明推导过程。
答案 能。取直毛雌雄果蝇与非直毛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即直毛♀×非直毛♂,非直毛♀×直毛♂)。若正、反交后代性状表现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后代性状表现不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课件25张PPT。第10课时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Ⅱ)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1)下图为人类血友病的家系图,据图分析:考点一 人类的伴性遗传类型和特点(b/b)
血友病是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的________遗传病,其发病特点是男性患者远远________女性患者。这是因为男性只有一条__________,XbY即可发病,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只有XbXb才会发病。隐性 多于 X染色体 (2)血友病的相关基因型XHXH XHXh XhXh XHY XhY (3)根据以下遗传图解判断母亲 女儿 父亲 儿子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1)概念:由X染色体携带的__________所表现的遗传方式,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特点:连续遗传;女患者多于男患者;男病,_______病;女正,父子正。
3.伴Y染色体遗传
(1)概念:由__________携带的基因所表现的遗传方式。如外耳道多毛症。
(2)特点:只能在_______中表现,由_________________。显性基因 母女 Y染色体 男性 父传儿,儿传孙 1.(2016·10月浙江选考)调查发现,人类的外耳道多毛症总是由父亲传给儿子,女性无此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症属于X连锁遗传
B.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患者的体细胞都有成对的外耳道多毛症基因
D.患者产生的精子中有外耳道多毛症基因的占1/2
解析 根据题干描述可知该外耳道多毛症的遗传属于伴Y遗传,男性患者产生的精子中含X染色体的和含Y染色体的各占一半,其中含Y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
答案 D2.下图为某家族的系谱图,患者为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
A.1号 B.2号
C.3号 D.4号
解析 7号为XaY,其中Xa来自5号,又因为5号的父亲1号正常,故5号的Xa来自2号。
答案 B血友病为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其共同的特征是凝血时间延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系谱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生产实践中,常选取性染色体同型的_______个体与性染色体异型的________个体杂交,通过子代的性状表现来区分雌雄。考点二 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医学实践中的应用(c/c)隐性 显性 2.显隐性判断
(1)不需要判断,教材上已出现过的遗传方式以及题干中明确告知的遗传方式。
(2)需要判断:未知的遗传方式
3.致病基因位置判断
(1)步骤
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即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
①基本方法:根据性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的遗传规律确定,若不符合则位于__________上。常染色体 Y X 常染色体 (2)分析
①确认或排除伴_______染色体遗传。观察遗传系谱图,如发现父病、子全病、女全不病,则可判定此病为伴______染色体遗传。
②利用反证法排除伴X染色体遗传,确定为常染色体遗传。Y Y 4.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即遗传方式仍不能确定,则需要留意题中是否还有其他限定条件,如某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某病是伴性遗传病等等。一般再结合这些限定条件即可确定遗传方式。3.果蝇白眼为伴X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在下列哪组杂交后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 )
A.白眼♀果蝇×白眼♂果蝇
B.杂合红眼♀果蝇×红眼♂果蝇
C.白眼♀果蝇×红眼♂果蝇
D.杂合红眼♀果蝇×白眼♂果蝇
解析 要通过眼色直接判断性别,必须使雌性子代与雄性子代眼色不同,这就要求亲代雌果蝇只能产生一种雌配子,即亲代雌果蝇应是纯合子。若亲代雌果蝇是显性纯合子,则后代全是显性,不符合题意;故亲代雌果蝇是隐性纯合子,亲代雄果蝇是显性纯合子,则子代雌果蝇表现显性,雄果蝇表现隐性。
答案 C4.(2017·丽水重点中学模拟)如图为一红绿色盲遗传系谱图(设控制色觉的基因为B、b),其中6号不携带红绿色盲致病基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红绿色盲基因是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性致病基因。
(2)Ⅲ7的致病基因来自Ⅰ代的________。
(3)Ⅱ5和Ⅱ6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
(4)Ⅱ5和Ⅱ6再生一个色盲男孩的可能性为________,生色盲女孩的可能性为________。 解析 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类的性别决定为XY型,所以男性基因型为XbY、女性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为色盲患者。而男性XBY、女性XBXB、XBXb的个体,其表现型均为正常色觉,但XBXb的女性个体携带致病基因。Ⅲ7为男性患者,其基因型为XbY,由于其他个体均正常,所以Ⅲ7的Xb来自Ⅱ5,故Ⅱ5的基因型为XBXb,Ⅱ6为XBY。Ⅱ5的X染色体一个来自Ⅰ1,另一个来自Ⅰ2。若Ⅱ5的Xb染色体来自Ⅰ2,则Ⅰ2的基因型为XbY,表现为色盲,与实际情况不符,所以Ⅱ5的Xb染色体来自Ⅰ1。由于Ⅱ5和Ⅱ6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和XBY,所以生出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而生出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答案 (1)X 隐 (2)Ⅰ1 (3)XBXb、XBY (4)1/4 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
“色盲男孩”与“男孩色盲”
“男孩色盲”是主谓短语,它的主体是“男孩”,所以计算“男孩色盲”的概率,就是在双亲后代的“男孩”中计算色盲的概率。而“色盲男孩”则是偏正短语,所以计算“色盲男孩”的概率就是计算双亲的所有后代中是色盲的男孩的概率。课件29张PPT。第6课时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变化(Ⅰ) 1.染色体是细胞在__________时,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经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形成的线状或棒状小体。它是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________。染色体和染色质是细胞中的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__________。考点一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类型(a/a)分裂 高度螺旋化 反复折叠 载体 两种形态 2.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1)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__________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图中的a和a′、b和b′、c和c′、d和d′。
(2)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着丝粒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图中的a′和b等。着丝粒 非姐妹染色单体 3.染色体的类型(依据着丝粒的位置划分)
4.对于同一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都是相对恒定的,它们是人们识别染色体的重要标志。同一生物体的细胞核内,染色体的_______也是恒定的。形态、大小 着丝粒位置 数目 答案 (1)4 8 8
(2)①~③属于中间着丝粒染色体,④属于端着丝粒染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姐妹染色单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减数分裂是进行__________的生物形成__________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________,而细胞连续分裂________,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__________。
2.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以精子形成为例)
(1)间期:主要发生__________的复制(__________复制和__________合成)。考点二 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b/b)有性生殖 生殖细胞 一次 两次 减少一半 染色体 DNA 蛋白质 (2)减数第一次分裂(MⅠ)
相互配对 四分体 交叉互换 赤道面 着丝粒 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 一半 同源染色体 染色单体 (3)减数第二次分裂(MⅡ)短 染色单体 纺锤丝 赤道面 一分为二 染色单体 移向两极 两极 4个子细胞 3.卵细胞的形成4.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均等分裂 不均等分裂 变形 卵细胞 一 两 减半 复制 联会 分离 自由组合 2n 同源染色体 2.(2017·杭州五校联盟联考)下图是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示意图,正确表示分裂过程顺序的是( )
A.③→⑥→④→①→②→⑤
B.⑥→③→②→④→①→⑤
C.③→⑥→④→②→①→⑤
D.③→⑥→②→④→①→⑤
解析 ①~⑥所处时期分别为后期Ⅱ、后期Ⅰ、前期Ⅰ、末期Ⅰ、末期Ⅱ、中期Ⅰ。
答案 D3.如图表示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某动物细胞,则该细胞是( )
A.初级精母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次级卵母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
解析 图示细胞正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故为初级卵母细胞。
答案 B【归纳总结】
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包含两条染色体,四个DNA分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35张PPT。第7课时 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1.减数分裂是一种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如下:
(假设生物正常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为2c)考点一 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b/b) 第一次分裂 前期Ⅰ 后期Ⅰ 末期Ⅰ 2n 2n→n 2c→4c 4c→2c 0→4n 4n 4n→2n 第二次分裂 后期Ⅱ 2n 2c 2n→0 2.曲线变化解读
(1)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①染色体第一次减半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到和体细胞一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性母细胞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2)核DNA数目的变化
①核DNA数目的加倍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核DNA数目减半发生了两次,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导致子细胞核内DNA数目减半;____________________,分开后的_______________,成为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导致核内DNA数目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 DNA分子的复制 减数第一次 分裂末期 同源染色体 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姐妹染色单体
(3)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右图)
染色单体形成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可见于减数第一次分裂__________________期,减数第二次分裂__________期,消失于___________________期。前、中、后、末 前、中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1.(2017·诸暨选考模拟)细胞分裂不同时期中,染色体及核DNA分子的数量关系不可能是下列各项中的( )
解析 不含有染色单体时,染色体、DNA的数量比为1∶1;含有染色单体时,染色体、DNA的数量比为1∶2。而A项中染色体、DNA的数量比为2∶1,分裂中不会存在。
答案 A
解析 图中C点1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说明此时该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而D点1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说明此时该染色体不含有染色单体;所以C→D段发生了着丝粒分裂。
答案 C【归纳总结】
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
(1)每条染色体中只能含有1个或者2个DNA分子,因此纵坐标只能是1或者2。
(2)BC段的变化原因是DNA复制,染色单体形成;CD段是存在染色单体的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每条染色体中含有2个DNA分子;DE变化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单体消失,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个DNA分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受精作用的过程(必考b)
受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相互识别、融合成为__________的过程。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__________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考点二 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的意义(b/b) 精子和卵细胞 受精卵 体细胞 2.减数分裂的意义
(1)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了生物不同世代间染色体数目和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
(2)减数分裂为生物的__________提供了可能。同源染色体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可以产生各种类型的配子,再考虑到交叉互换则形成的配子类型更多。雌雄配子结合后,便形成众多类型的生物体。
(3)减数分裂为生物的________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有利于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____。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变异 分离 自由组合 变异 适应和进化 3.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会使后代( )
A.每个个体都更适应环境
B.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物质
C.从双亲获得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D.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解析 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变异类型多,有利于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但并不是每个个体都更适应环境;双亲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并不包含双亲的全部遗传物质;经过受精作用产生的受精卵含有来自双亲的遗传物质,因此会产生不同于双亲任何一方的基因组合。
答案 D4.结合下图,回答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的原因:
(1)同源染色体a与b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a与________表现为________。
(2)同源染色体c与d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①与②常发生________。
答案 (1)c或d 自由组合 (2)交叉互换【归纳总结】
有性生殖生物产生的后代呈现多样性的原因
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
(1)M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性原细胞非同源染色体组合的可能性有2n种。
(2)MⅠ前期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导致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数增多。
2.受精时,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具有随机性
结合方式的种类数是雌配子种类数与雄配子种类数之积。 受精时只有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考点三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加试b)有性真核 配对、出现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 配对及同源染色体 分离现象 生殖细胞 体细胞 极体 无 有 着丝粒 姐妹染色单体 2.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像的判断5.(2017·浙江省压轴卷)某雌性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右图是其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B.该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
C.该细胞含有6个DNA分子
D.该细胞分裂后最多可产生一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解析 该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其中一条染色体发生过交叉互换,这个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是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分裂完成后可产生两种基因型的细胞AB、aB,但最多能产生一种卵细胞(AB或aB)。
答案 D 解析 题图所示的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是精细胞也可能是第二极体;该动物基因型为Aa,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含A,a的同源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则②④染色体可能一条含a,另一条含A;①与③是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而形成的两条新染色体,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分裂产生该细胞的同时,产生的另一细胞中只含有A基因。
答案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20张PPT。第8课时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内容
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
2.依据
______________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存在平行关系。考点一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a/a)基因的载体 基因的行为 染色体行为 3.具体表现独立性 细胞分裂 成对 等位基因 成对 同源染色体 4.意义
该学说圆满地解释了孟德尔定律。等位基因 一个 同源染 色体 一条 非等位基因 非同源染色体 1.(2017·绍兴选考模拟)下列现象的发现,与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建立最不相关的是( )
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
C.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受精卵的染色体分别来自卵细胞和精子
解析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建立在前,发现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后。
答案 A★基因和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分离定律的解释
(1)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____________。
(2)在减数分裂时,________染色体分离,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也发生分离。考点二 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b/b)同源染色体上 同源 等位基因 (3)F1产生配子图解
(4)结果:F1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F2两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________,即产生了性状分离现象。3∶1 2.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
(1)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_____________上,控制另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另一对________________上。
(2)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____________自由组合,处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__也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 非等位基因 (3)F1产生配子图解
(4)结果:F1产生4种雌配子,4种雄配子;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产生的F2有4种表现型,其表现型的数量比为 _____________,表现为性状的自由组合现象。 9∶3∶3∶1 2.如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解析 Dd是杂合子,含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产生D和d两种配子,比例1∶1,图A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正确;图B表示D和d两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完成受精作用,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错误;DD、dd是纯合子,不含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所以图C、图D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D错误。
答案 A
3.(2017·湖州期末)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
A.不同类型的卵细胞与不同类型精子的结合过程中
B.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的过程中
C.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并拉向细胞两极的过程中
D.减Ⅱ后期着丝粒断裂,染色体拉向细胞两极的过程中
解析 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并拉向细胞两极的过程中。
答案 C1.一个个体(AaBb)经过减数分裂产生4种配子:AB、Ab、aB、ab。
2.一个精原细胞(AaBb)经过减数分裂产生2种配子:AB、ab或Ab、aB。
3.一个卵原细胞(AaBb)经过减数分裂产生1种配子:AB或Ab或aB或a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30张PPT。第9课时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Ⅰ) 1.概念
染色体组型又称____________,指将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________________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例如人类的核型为22对+XX或22对+XY。考点一 染色体组型(a/a)染色体核型 大小和形态特征
2.作用
体现了该生物染色体的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全貌。
3.应用
具有种的特异性,可用来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诊断。数目 形态特征 生物的亲缘关系 遗传病 1.(2017·杭州七县(市、区)联考)在确定生物染色体核型时所需要的染色体通常来自细胞有丝分裂的(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解析 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的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答案 B
2.将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配对、分组和排队制作染色体组型时,不依据( )
A.染色体的大小 B.染色体的来源
C.染色体的形状 D.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
解析 制作染色体组型主要依据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着丝粒位置,对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进行配对、分组和排队。
答案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染色体的两种类型考点二 性染色体(a/a)和性别决定(b/b)性别决定 性别决定 不同 XX XY (2)人类性别决定图解
(3)生物类型:哺乳动物、大部分高等植物、果蝇、菠菜、大麻等。3.(2017·浙江温州模拟)正常情况下,人类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
A.22+X B.22+Y
C.44+XX D.44+XY
解析 人类卵原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44+XX,所以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X。
答案 A
4.下列生物细胞中存在性染色体的是( )
A.豌豆 B.蜜蜂
C.水稻 D.果蝇
解析 豌豆和水稻均是雌雄同体生物,细胞中不存在性染色体;蜜蜂虽是雌雄异体生物,但蜜蜂的性别是由染色体数目决定的,细胞中也不存在性染色体。
答案 D
【归纳总结】
1.X与Y染色体虽然形状、大小不相同,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二者也要经历配对、形成四分体、分离的过程,因此二者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2.雌雄异体生物才有性别,性别决定方式有多种,但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
3.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只有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雌雄同体的生物(如豌豆)就没有性染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男女的性染色体 摩尔根果蝇伴性遗传实验
(1)实验材料:________,其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①体型小;②__________;③生育力强;④__________;⑤相对性状多且明显等优点。考点三 伴性遗传(b/b)果蝇 繁殖快 饲养容易 (2)观察现象(如图)
小结:①F2红眼∶白眼=3∶1→符合__________,红眼和白眼受一对__________控制。
②_______为显性性状,_______为隐性性状。分离定律等位基因红眼白眼 (3)发现问题:白眼性状的表现为何总与______相联系?
(4)提出假设,解释现象
①假设:白眼基因(用w表示)、红眼基因(用W表示)位于__________上。
②解释性别 X染色体 XW Y XW 白眼雄性 后代♀(红眼∶白眼=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1∶1 XWXw XwXw XWY XwY 1∶1 测交结果:后代中红眼∶白眼=_______,符合分离定律。1∶1 (6)实验结论:决定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从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由以上实验分析可知,位于__________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会表现出与________相联系的遗传方式,称作_______遗传。X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性染色体 性别 伴性 5.(2016·10月浙江选考)果蝇的灰身、黑身由等位基因(B、b)控制,等位基因(R,r)会影响雌、雄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黑身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 请回答:
(1)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R、r基因中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的是________。
(2)亲代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灰身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F2中灰身雌果蝇与深黑身雄果蝇随机交配。F3中灰身雌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以F2中杂合的黑身雌果蝇与深黑身雄果蝇为亲本杂交得到子代的过程。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白眼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
答案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摩尔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蝇的染色体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36张PPT。第11课时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T2噬菌体
(1)结构:T2噬菌体(如图)是一种专门寄生在______体内的病毒(无细胞结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头部内含有________。考点一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b/b)细菌 蛋白质 DNA (2)代谢特点:只能_______在细菌体内,不能独立地进行新陈代谢。
(3)遗传特点: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利用________________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寄生 自身遗传物质 细菌体内的物质 2.实验方法
(1)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__________________。
(2)标记程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蛋白质和DNA 3.实验过程及现象4.实验结果
(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__________进入细菌的细胞中,而_____________留在外面。
(2)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____________来遗传的。
(3)结论:________是遗传物质。 DNA 蛋白质外壳 亲代的DNA DNA 1.(2015·10月浙江选考改编)下列关于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代噬菌体的DNA控制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合成
B.合成子代噬菌体外壳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外壳都含35S
C.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DNA都不含32P
D.子代噬菌体中可检测到32P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自身DNA控制下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因此子代噬菌体外壳都含35S,A、B正确;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还有来自亲代噬菌体的DNA,所以子代噬菌体中可含有32P,C错误,D正确。
答案 C2.(2017·温州选考模拟)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不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适当时间后对标记物质进行检测,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的是( )
A.3H标记 B.32P标记
C.35S标记 D.32P和35S标记
解析 用32P标记噬菌体,实际上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将DNA注入细菌,经离心后随细菌一起形成沉淀物,B正确。
答案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肠杆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肺炎双球菌的两种类型考点二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b/b)有 无 2.活体细菌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
(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___________”,能促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S型 S型 转化因子 3.离体细菌转化实验
(1)实验思路:从活的S型菌中抽提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分别与活的R型菌混合,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2)实验过程DNA 蛋白质 荚膜物质 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3)特点:__________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
(4)实验结论:________是遗传物质,________赋予了生物的遗传特性。DNA DNA DNA 3.(2016·10月浙江选考)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可知( )
A.RNA是转化因子 B.荚膜多糖具有生物活性
C.DNA是转化因子 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 本实验属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离体细菌转化实验,图中只有加入DNA的一组才发生转化,与其他组形成对照,说明DNA是转化因子。
答案 C
4.科学家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关于实验的结论错误的是( )
A.说明了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B.说明了R型活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S型菌
C.说明了R型活菌是无毒性的
D.说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是无毒性的
解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说明了肺炎双球菌存在转化因子,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根据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说明了R型活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S型菌,B正确;根据R型细菌→小鼠→存活,说明了R型活菌是无毒性的,C正确;根据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说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是无毒性的,D正确。
答案 A【归纳总结】
1.活体与离体细菌转化实验的比较 2.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
(1)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2)结论:________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考点三 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a/a) 不感病 感病 不感病 RNA 2.病毒重建实验及其对烟草细胞的感染
(1)实验过程及现象
(2)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
重组病毒所繁殖的病毒类型取决于提供_______的株系,而不是提供__________的株系。
3.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________________。遗传的基本功能单位——________,就是一段有功能的_______,在大多数生物中是一段________,在RNA病毒中是一段RNA。 RNA 蛋白质 主要的遗传物质 基因 核酸 DNA 5.如图所示,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后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病毒丙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
解析 杂种病毒丙是由病毒甲的蛋白质外壳和病毒乙的核酸组装而成的。其在侵染植物细胞时注入的是病毒乙的核酸,丙由病毒乙的核酸指导合成的是病毒乙的蛋白质外壳,因而病毒丙在植物细胞内增殖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病毒乙。
答案 D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一定是RNA
B.含有D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C.既含有DNA又含有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D.只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解析 本题考查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含有D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答案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28张PPT。第12课时 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核酸包括DNA和RNA,组成元素为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单位为__________。考点一 核酸分子的组成(a/a)C、H、O、N、P 核苷酸 脱氧核
糖核酸 核糖核酸 脱氧核苷酸 1.与DNA分子相比,RNA分子特有的碱基是( )
A.U B.G
C.A D.C
解析 DNA分子特有的碱基是T,RNA分子特有的碱基是U。
答案 A【归纳总结】
不同生物的核酸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考点二 DNA的分子结构及
结构特点及双螺旋模型制作(b/b)2.DNA分子的结构——双螺旋结构 (1)由两条__________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外侧:________________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
(4)卡伽夫法则:在DNA分子中,A与T的个数相等,G与C的个数相等,但A+T的量__________等于G+C的量。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各占全部碱基的50%;不互补的两种碱基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50%,即A+G=A+C=T+G=T+C=1/2全部碱基。反向平行 脱氧核糖和磷酸 不一定
3.DNA的特性
(1)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_______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___________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n对碱基可形成4n种DNA分子)。
(2)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_______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3)稳定性:分子内脱氧核糖与磷酸_______排列的顺序使DN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数目 排列顺序 碱基 交替 4.活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程序,按结构层次从____到____,从_______到_______依次完成。
(2)制作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的模型时,注意分子的大小比例。
(3)制作含氮碱基模型时,A和_____、G和______应剪成相互吻合的形状,两对碱基的长度_______。
(4)制作脱氧核苷酸长链模型时,要注意:①两条长链中脱氧核苷酸的个数必须相同;②两条长链上的碱基能够相互配对;③两条长链反向平行。小 大 简单 复杂 T C 相同 2.(2015·10月浙江选考)下图表示某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一个片段。其中存在的错误有( )
A.3处 B.5处
C.7处 D.8处
解析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应选用脱氧核糖、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图中4个核糖错误应该换成脱氧核糖,尿嘧啶应该换成胸腺嘧啶,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氢键数应该换成2个,胞嘧啶和鸟嘌呤之间氢键数应该换成3个,故共7处错误。
答案 C
3.(2017·金华期末)下列关于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脱氧核苷酸是由脱氧核苷和磷酸连接起来的
B.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
C.卡伽夫法则是指A与T配对、C与G配对
D.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均以DNA为遗传物质
解析 A与T配对、C与G配对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考点三 有关DNA分子结构的计算(b/b)不同 不同 多样性和特异性 2.相关计算
如图是DNA分子中碱基配对的情况示意图,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有关的规律: (1)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相等,鸟嘌呤与胞嘧啶相等,即________________。因此,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相等,即A+G=T+C。一条链中的A和另一条链中的T相等,可记为A1=T2,同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T、G=C T1=A2,G1=C2,C1=G2 (2)设在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条链上A1+T1=n%,因为A1=T2、A2=T1,则:A1+T1=T2+A2=n%。整个DNA分子中:______________。
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之和所占比例在任意一条链及整个DNA分子中都_______。A+T=n% 相等 双链DNA分子中,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在两条互补链中__________。
(4)DNA分子中共有4种类型的碱基对,若某个DNA分子具有n个碱基对,则DNA分子可有____种碱基对排列方式。互为倒数 4n 4.已知某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其一条链中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A.34%和16% B.34%和18%
C.16%和34% D.32%和18% 答案 A5.已知一个双链DNA分子的G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27%,并测得DNA分子一条链上的A占这条链碱基的18%,则另一条链上的A的比例是( )
A.9% B.27%
C.28% D.46%
解析 据题意,G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27%,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也占27%,G+C=54%,那么A+T=1-54%=46%,又因为它的任何一条链中A+T=46%,其中一条链A占18%,则此链中T=46%一18%=28%,则另一条链中A=28%。
答案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G=T+C=50%
A+C=T+G=50%
在双链DNA中任一对不互补的碱基之和占总碱基数的50%。课件21张PPT。第13课时 遗传信息的传递1.DNA复制的概念
产生_______跟亲代DNA完全相同的___________的过程。
2.探究DNA的复制过程
(1)方法:________________和离心技术。
(2)实验原理:双链都含_______的DNA密度较大,离心时应该在试管的底部;双链都含______的DNA密度较小,离心时应该在试管的上部;一条链含_____、一条链含_____的双链DNA分子密度居中。考点一 DNA复制的过程探究(c/c)两个 新DNA分子 同位素标记法 15N 14N 14N 15N (3)实验过程 (4)实验结论:在子代的离心结果中出现_______,说明DNA复制方式为_____________。中带 半保留复制 ②若DNA复制方式是弥散复制,则子一代:DNA全部分布于离心管_______;子二代:DNA全部分布于离心管__________位置。中部 中部偏上 1.将亲代大肠杆菌(15N-DNA)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再将第一代(Ⅰ)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5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Ⅲ),用离心方法分离得到DNA的结果。则Ⅱ和Ⅲ代大肠杆菌DNA分子可能出现在试管中的位置分别是( )
A.A B.B C.C D.D 解析 (1)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繁殖一代后,Ⅰ中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繁殖二代后,Ⅱ中有一半是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另有一半是DNA分子的两条链都含有14N。(2)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后,Ⅰ中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再将其转移到含15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则Ⅲ中有一半是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另有一半是DNA分子的两条链都含有15N。
答案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NA的复制考点二 DNA复制的过程及意义(b/b) (1)复制时间:DNA复制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是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的。
(2)在真核细胞中,DNA复制发生的场所有:细胞核(主要场所)、线粒体和叶绿体。
(3)DNA独特的____________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__________________保证了复制准确进行。DNA复制的结果是形成两个跟亲代DNA__________的新DNA分子。
即时贴:
DNA分子复制的特点除了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外,真核生物还有多起点双向复制的特点,这样可以加快DNA分子复制的速度。双螺旋结构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完全相同 2.意义
使亲代的__________传递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前后代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
3.有关DNA复制的计算
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若将亲代DNA分子复制n代,其结果分析如下:
(1)子代DNA分子数为______个
①含有亲代链的DNA分子数为______个。
②不含亲代链的DNA分子数为__________ 个。
③含子代链的DNA有_______个。遗传信息 连续性 2n 2 (2n-2) 2n
(2)子代脱氧核苷酸链数为__________条:
①亲代脱氧核苷酸链数为_______条。
②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为__________ 条。
(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
①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___________个。
②第n次复制所需该脱氧核苷酸数为__________个。2n+1 2 (2n+1-2) m·(2n-1) m·2n-1 2.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下列关于该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共有140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
C.若该DNA分子中的这些碱基随机排列,可能的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D.若连续复制两次,则需180个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解析 由于碱基比例已经确定,因此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少于4200种。
答案 C
3.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物是RNA分子 B.场所主要是细胞溶胶
C.原料是氨基酸 D.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解析 DNA复制的产物是DNA,场所主要是细胞核,原料是四种脱氧核苷酸。
答案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35张PPT。第14课时 遗传信息的表达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1.DNA的功能
(1)携带遗传信息:以自身为模板,________地进行复制,保持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
(2)表达遗传信息:所贮存的遗传信息决定__________的结构。
考点一 转录(a/a)、DNA与RNA的比较(b/b)半保留 稳定性 蛋白质 2.转录
(1)概念:遗传信息由________传递到_______上的过程。
(2)过程DNA RNA
(3)三种转录产物及其功能
①mRNA:传达__________上的遗传信息。
②tRNA:把__________运送到核糖体上。
③rRNA:__________的重要成分。DNA 氨基酸 核糖体 3.DNA与RNA的比较A、T、G、C A、U、G、C 脱氧核糖 核糖核苷酸 一种 细胞核 细胞质 遗传物质 DNA RNA 翻译 催化作用 磷酸 碱基A、C、G 遗传信息 转录 DNA 1.(2016·浙江10月选考)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中,mRNA的三个碱基是UAC,则DNA模板链上对应的三个碱基是( )
A.ATG B.TAC
C.TUC D. AUG
解析 mRNA上的碱基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
答案 A2.(2017·温州选考模拟)RNA的合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沿着DNA从左向右移动
B.②是模板链
C.③的一段序列能够与④碱基配对
D.④是成熟的mRNA
解析 ①沿着DNA从右向左移动;③是模板链;④需加工才成熟。
答案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种RNA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NA的形成过程 1.概念
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__________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______________的蛋白质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过程)考点二 翻 译(b/b)mRNA 氨基酸顺序 2.遗传密码
(1)概念:mRNA上由__个相邻核苷酸排列而成的三联体,决定一种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_____密码子。
(2)特点:①除少数密码子外,生物界的遗传密码是_______的。
②除少数氨基酸只有一种遗传密码外,大多数氨基酸有__________的遗传密码。
(3)遗传密码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终止密码有3种(UAA、UAG、UGA)
3.反密码子:指tRNA上可以与mRNA上的碱基__________的3个碱基。3 1个 统一 两个以上 互补配对 核糖体 氨基酸 密码子 氨基酸 终止密码子 (2)多肽链合成时,若干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工作,大大增加了翻译效率。3.(2017·绍兴选考模拟)下列各项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图示,属于翻译的是( )
A.RNA→DNA B. DNA→RNA
C.RNA→蛋白质 D. RNA→RNA
解析 翻译是指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
答案 C
4.(2016·浙江4月选考)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复制时,2条链均可作为模板链
B.形成②时,需沿整条DNA长链进行
C.密码子CUU编码③所携带的氨基酸
D.②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多条④
解析 图中①~④依次表示DNA、mRNA、tRNA和肽链。形成②即转录时,不需沿整条DNA长链进行,因为转录的单位是基因。
答案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发展考点三 中心法则(b/b)克里克 DNA RNA 蛋白质 蛋白质 逆转录酶 RNA DNA 2.图解
各过程分析两条 A、T、 G、C DNA 一条 A、U、 G、C A、U、 G、C RNA RNA 脱氧核苷酸信使
RNA 20种氨基酸 3.基因的本质
(1)基因是遗传的一个________________,在适当的条件下控制生物的________。
(2)从本质上讲,基因就是一段包含完整______________的有功能的核酸片段,在细胞生物和DNA病毒中是一段________,在RNA病毒则是一段________。
(3)基因以一定的次序排列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__________。
(4)基因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基因中________________代表遗传信息。基本功能单位 性状 遗传信息单位 DNA RNA 主要载体 碱基的排列顺序 5.下图为中心法则的示意图,其中代表DNA复制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DNA复制是由DNA形成DNA,①为DNA复制;②为转录,③为翻译;④为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答案 A
6.(2017·苍山模拟)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就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C.染色体不是基因的唯一载体
D.基因与性状并非都是一一对应关系
解析 基因一般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但在RNA病毒中,基因是一段有遗传效应的RNA。
答案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看法判断中心法则的生理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17张PPT。章 末 整 合 考点1 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
【典例剖析】
1.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表达遗传信息,下列关于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过程所需酶的种类相同
B.三个过程发生的场所都是细胞质
C.三个过程都要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来完成
D.复制和转录的模板相同,而与翻译的模板不同
解析 A项中复制需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转录需解旋酶和RNA聚合酶,翻译需催化氨基酸与tRNA结合的酶。B项中复制和转录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D项中复制的模板是DNA的双链,转录的模板是DNA片段的一条链,翻译的模板是mRNA。
答案 C【对点小练】
1.有关真核细胞核DNA复制、转录、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模板均是DNA
B.场所都是细胞核
C.肌肉细胞内可同时发生
D.所需原料各不相同
解析 翻译的模板是mRNA;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肌肉细胞无分裂能力,不能发生DNA复制。
答案 D
2.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DNA转录和翻译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B.mRNA穿过核孔在细胞质中进行翻译
C.复制和转录都直接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D.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依次参与转录和翻译
解析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和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过程,B正确;DNA复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是以mRNA为模板,C错误;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D正确。
答案 C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DNA分子自我复制时的碱基配对
A—T、G—C、T—A、C—G
(2)转录时的碱基配对
A—U、G—C、T—A、C—G
(3)翻译时的碱基配对
A—U、G—C、U—A、C—G
考点2 基因表达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2.有关碱基互补配对规律的计算
规律一:DNA双链中A+G=T+C=A+C=G+T=50%,即不互补配对的两个碱基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50%。
规律二:在双链DNA中,一条单链的(A+G)/(C+T)的值与另一条互补链的(A+G)/(C+T)的值互为倒数。
规律三:在DNA双链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与每一条单链中这一比值相等。
3.有关DNA复制的计算
规律四:双链DNA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中含亲代DNA分子链的子代DNA总是两个,占子代DNA总数的比例为2/2n。
规律五:双链DNA分子中,如含某种碱基x个,复制n次,则需加入的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2n-1)x。
4.转录与翻译中的计算
规律六:转录成mRNA的DNA分子中的碱基数至少是该mRNA碱基数的2倍。
规律七:由n个碱基组成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所含氨基酸数最多为n/6。【典例剖析】
2.某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有碱基960个,此片段转录、翻译合成一条肽链,则此肽链在形成时应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
A.480个 B.319个
C.160个 D.159个
解析 根据DNA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含有960个碱基的DNA片段转录、翻译合成的肽链中含有氨基酸数目为960÷6=160个。所以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160-1=159。
答案 D【对点小练】
3.某双链DNA分子共含有碱基1 4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A+T)∶(G+C)=2∶5。则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
A.300个 B.400个
C.600个 D.1 500个 答案 C 答案 C课件14张PPT。章 末 整 合 考点1 3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典例剖析】
1.利用月季花的枝条扦插所产生的后代与利用月季花的种子播种所产生的后代相比,关于其变异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者不会发生变异,后者有较大的变异性
B.前者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后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前者一定不会发生染色体畸变,后者可能发生染色体畸变
D.前者一定不会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后者可能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
解析 扦插是无性繁殖,不发生基因重组;种子是经有性生殖过程产生的,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 B
【对点小练】
1.(2017·浙江协作体联考)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下列生命活动不会同时发生的是( )
A.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B.光能的吸收与转化
C.ATP的合成与分解 D.基因的突变与重组
解析 基因重组只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幼苗形成过程未涉及减数分裂,故不发生基因重组,因此D选项不正确。
答案 D2.(2017·湖州模拟)能够导致某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数量发生改变的变异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数目变异 D.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 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量的改变。
答案 D1.育种方法的比较考点2 5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及选择
2.育种方法的选择
(1)将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体上,可利用杂交育种,也可利用单倍体育种。
(2)要求快速育种用单倍体育种。
(3)要求大幅度改良某一品种的性状,或出现前所未有的性状,可利用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
(4)要求培育高产无籽果实,可运用多倍体育种。
(5)要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用基因工程育种。
【典例剖析】
2.已知玉米(2N=20)的抗病(A)对易感病(a)为显性,高秆易倒伏(B)对矮秆抗倒伏(b)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AABB)和乙(aabb),据此培育AAbb品种。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过a、b、c过程培育AAbb属于杂交育种
B.AAbbC的培育需借助转基因技术
C.单倍体育种是指经过a、e过程培育Ab
D.经过g过程培育AAbb原理是基因突变
解析 单倍体育种的终点不是单倍体(Ab),而是纯合的二倍体(AAbb)。
答案 C
【对点小练】
3.下列属于诱变育种的是( )
A.用γ射线处理釉稻种子,培育出早熟的新品种
B.将抗虫基因转入普通棉的体细胞中,培育出抗虫棉
C.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草莓幼苗,培育出多倍体草莓
D.将抗病黄果肉番茄与感病红果肉番茄杂交,培育出新品种
解析 B项属于基因工程育种,C项属于多倍体育种,D项属于杂交育种。
答案 A
4.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诱变可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和染色体畸变率
B.花药离体培养是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采用的技术之一
C.杂交育种可将多个优良性状组合在同一个新品种中
D.多倍体育种常用秋水仙素促进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解析 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与着丝粒分裂没有关系。
答案 D课件19张PPT。第15课时 生物变异的来源(Ⅰ) 1.生物变异的类型
(1)不遗传的变异
是环境条件改变引起的,不涉及__________的变化,其变异只限______________改变。
(2)可遗传的变异
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类型,涉及遗传物质的变化,变异性状可遗传给后代。考点一 基因重组(a/a)遗传物质 当代的表现型 基因突变 染色体畸变 基因重组 2.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雌、雄个体进行有性生殖时,控制__________的基因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于亲本类型的现象或过程。
(2)类型
(3)意义: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性,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不同遗传性状 不同性状 MI后期 非同源染色体 MI前期 非姐妹染色单体 动植物育种 生物进化 1.(2017·嵊州联考)下列图示过程存在基因重组的是( ) 解析 A图所示的AaBb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因此符合要求;B图表示的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不存在基因重组;C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该时期不存在基因重组;D图中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片段交换型基因重组 1.概念
基因内部核酸分子上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的现象或过程。DNA分子中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___都可以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实质)。
2.时间
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的DNA复制时。考点二 基因突变(b/b)特定核苷酸序列 替换、增加和缺失 有丝分裂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3.类型
①__________: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如果蝇的白眼。
②__________:生物的代谢过程改变,如苯丙酮尿症。
③__________:导致个体活力下降,甚至死亡,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形态突变 生化突变 致死突变 4.诱变因素
①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温度剧变等可以损伤细胞内的DNA。
②__________:各种能改变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化合物(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
③__________:如麻疹病毒的毒素和代谢产物都可诱发基因突变。
5.特点
①普遍性;②__________;③稀有性;④__________;⑤有害性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 多方向性 可逆性 6.基因突变的机理: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增加或替换,使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顺序发生改变,其转录成的mRNA的碱基顺序也可能随之改变,导致翻译的蛋白质可能出现异常,从而引起性状改变。
7.意义
(1)产生__________;
(2)变异的__________;
(3)进化的原始材料新基因 根本来源 2.基因A可突变为基因a1、a2、a3……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
A.稀有性 B.可逆性
C.多方向性 D.有害性
解析 从基因A可突变为a1、a2、a3……可知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即反映了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
答案 C3.(2017·杭州七县/市/区联考)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容易发生在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中
B.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
C.A基因可以突变成a1、a2、a3…,同样a基因也可以突变成A1、A2、A3…
D.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一定改变该生物的性状
解析 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
答案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22张PPT。第16课时 生物变异的来源(Ⅱ) 1.染色体畸变
(1)概念:是指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在_______和_______上发生的变化。
(2)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变异和_____________变异。
2.染色体结构变异
(1)概念: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在断裂处发生____________而导致染色体结构不正常的改变。考点一 染色体结构变异(a/a)数目 结构 染色体数目 染色体结构 错误连接 (2)类型及实质(连线) (3)结果
①染色体上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②大多数对生物体是________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数目和排列顺序 不利 1.(2017·温州十校联合体联考)下图为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字母代表不同基因,图示的变异类型为( )
A.缺失 B.重复
C.易位 D.倒位
解析 图示变异类型形成的染色体中基因a和基因g、h的位置发生了颠倒,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
答案 D2.(2017·台州期末)下图甲、乙表示发生在染色体上的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B.图乙所示的变异来源属于基因重组
C.图乙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交换
D.图甲所示的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解析 图甲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图乙是非同源染色体间的片段互换,属于易位。
答案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倒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概念
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________________。
2.染色体组考点二 染色体数目变异(a/a)增加或减少 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
(1)果蝇体细胞中共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其中______对常染色体,______对性染色体。
(2)雄果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的过程中,____________分离,因此配子中的染色体的组成为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是一组__________染色体。
(3)像雄果蝇精子中的染色体一样,细胞中的一组__________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__________,但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__________,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4 3 1 同源染色体 Ⅱ、Ⅲ、Ⅳ、X Ⅱ、Ⅲ、Ⅳ、Y 非同源 非同源 各不相同 遗传信息 3.整倍体变异
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以__________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如__________、多倍体等。
(1)一倍体:只有______________的细胞或体细胞中含______________的个体。
(2)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
(3)二倍体:具有______________的细胞或体细胞中含______________的个体。
(4)多倍体:体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组数__________的生物。染色体组 单倍体 一个染色体组 单个染色体组 配子染色体数目 两个染色体组 两个染色体组 超过两个
4.非整倍体变异
体细胞中____________的增加或减少,如__________、人类的卵巢发育不全症。
个别染色体 先天愚型 3.(2017·金华检测)一个染色体组应是( )
A.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B.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
C.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
D.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解析 一个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是一个染色体组。
答案 D4.(2017·丽水五校联考)某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是单倍体
B.该生物是三倍体
C.该生物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Cc
D.该生物高度不育
解析 图示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该生物可能是单倍体或三倍体,A、B两项错误;AaBbCc生物的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项错误;体细胞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生物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高度不育,D项正确。
答案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33张PPT。第17课时 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1.杂交育种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1)原理:__________。
(2)概念:有目的地将_______或______品种的__________组合在一起,培育出更优良的新品种。考点一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a/a)
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b/b)基因重组 两个 多个 优良性状
(4)优点:可以将多个品种的__________集中在一起。
(5)缺点:育种周期_______;育种筛选过程________;不能产生新基因和新性状。优良性状 长 复杂 2.诱变育种物理、化学 新品种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 突变频率 作物品质 抗逆性 多方向性 1.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自由组合
C.染色体交叉互换 D.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 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A错误;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即基因自由组合,B正确;染色体交叉互换不是生物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C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有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不是生物育种的遗传学原理,D错误。
答案 B
2.一种植物只开红花,但在红花中偶然出现了一朵白花,若将白花种子种下去,它的后代都开白花,其原因是( )
A.自然杂交 B.基因突变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畸变
解析 根据题意,一种植株上开满红花,其中仅出现一朵白花,最可能的情况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的结果,从而导致性状改变。
答案 B【归纳总结】
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的比较杂交玉米是利用杂种优势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空红皮南瓜 1.单倍体育种
(1)概念:利用__________作为中间环节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可育__________的育种方法。
(2)单倍体特点:植株小而弱,且__________。
(3)原理:____________。考点二 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a/a)单倍体 纯合子 高度不育 染色体畸变 (4)程序
利用常规方法获得杂种______,将F1的_______放在人工培养基上进行__________,花粉细胞经多次分裂形成__________,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_______。用__________处理幼苗,染色体加倍后成为可育的________植物。
(5)特点
①_______育种年限。
②能排除__________干扰,提高效率。F1 花药 离体培养 愈伤组织 幼苗 秋水仙素 纯合 缩短 显隐性 2.多倍体育种
(1)多倍体特点:细胞比二倍体的_______,细胞内有机物的含量_______、抗逆性_______。
(2)原理:__________。
(3)人工诱变多倍体
①方法:目前效果较好的方法是用__________处理_______的种子、幼苗等。
②机理: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分裂时__________的形成,因此染色体虽已复制,但不能分离,最终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大 高 强 染色体畸变 秋水仙素 萌发 纺锤体 (4)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
第一年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时,处理的部位是_______,因为芽尖______________。
第二年将二倍体的花粉传到三倍体植株的雌花上,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倍体西瓜无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芽尖 细胞分裂旺盛 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 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配子 3.(2016·浙江4月选考)用六倍体小麦和二倍体黑麦培育出异源八倍体小黑麦。这种育种方式属于( )
A. 转基因育种 B. 辐射诱变育种
C. 化学诱变育种 D. 多倍体育种
解析 六倍体小麦和二倍体黑麦杂交获得异源四倍体,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诱导染色体加倍,经选育得到异源八倍体小黑麦,这种人工诱导多倍体的育种方式即多倍体育种。
答案 D4.(2017·绍兴选考模拟)下列有关单倍体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获得单倍体不是育种的目的
B.能缩短育种年限
C.能排除显隐性干扰
D.秋水仙素处理是产生单倍体植株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解析 秋水仙素处理是获得多倍体的方法。
答案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倍体育种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籽西瓜真的好甜 2.过程
获取____________→将其导入____________内,使其整合到受体的染色体上,让其在受体内_______且该性状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三 转基因技术(b/b)及其安全性(加试:b)分子生物学 基因工程 基因 新性状 目的基因 受体细胞 表达 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4.应用
(1)利用植物转基因技术培育______________。
(2)利用动物转基因技术培育____________,并能利用转基因动物作为____________生产________________。
(3)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种间 更强 更明显 农作物新品种 动物新品种 生物反应器 医用蛋白和多肽 生态环境 人类健康 5.(2017·温州模拟)将北极海鱼的抗冻基因导入西红柿,培育出在冬天也能长期保存的西红柿。该育种方法属于( )
A.基因工程育种 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杂交育种
解析 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入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叫基因工程育种。
答案 A
6.能够打破物种界限,定向改造生物遗传性状,按照人们的意愿培育生物新品种的方法是( )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转基因技术
解析 只有转基因技术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将特定的基因转入特定的生物体内,来实现对生物性状的定向改造。
答案 D
【归纳总结】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优点和缺点
(1)优点
①解决粮食短缺问题;②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③节省生产成本,降低粮食售价;④增加食物营养,提高附加价值;⑤增加食物种类,提升食物品质;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2)缺点
①可能产生新毒素和新过敏原;②可能产生抗除草剂的杂草;③可能使疾病的散播跨越物种的障碍;④可能会损害农作物的生物多样性;⑤可能会干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基因抗虫棉,专门破坏害虫的消化系统,导致其死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17张PPT。章 末 整 合考点 有关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计算2.性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
从某个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XBXB、XBXb、XbXb和XBY、XbY的个体数分别是44、5、1和43、7。求XB和Xb的基因频率。
解法一:就这对等位基因来说,每个雌性个体可以看作含有2个基因,每个雄性个体可以看作含有1个基因(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那么,这100个个体共有150个基因,其中,雌性个体的基因有2×(44+5+1)=100个,雄性个体的基因有43+7=50个。而XB基因有44×2+5+43=136个,Xb基因有5+1×2+7=14个。于是在这个种群中,X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36÷150=90.7%,X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4÷150≈9.3%。 解法二:性连锁基因在群体中的状况要比常染色体基因复杂。以XY型性别决定方式为例,雌性个体有两条X染色体,因而携带有两份X染色体上的基因,而雄性个体只有一条来自母方的X染色体,因而只携带一份X连锁基因。因此,雌体的性连锁基因占群体的2/3,而雄性个体只会有剩余的1/3。由题意可知,XBXB、XBXb、XbXb和XBY、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4%、5%、1%和43%、7%,因为雌性、雄性个体的基因型频率各占50%,在计算性连锁基因频率时要换算成各占100%,于是,在这个种群中:X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44%+5%×1/2)×2×2/3+43%×2 ×1/3≈90.7%;X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5%×1/2) ×2×2/3+7%×2×1/3≈9.3%。
3.运用哈代—温伯格平衡,由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
(1)内容: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p代表A基因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则(p+q)2=p2+2pq+q2=1。其中p2是AA(纯合子)基因型的频率,2pq是Aa(杂合子)基因型的频率,q2是aa(纯合子)基因型的频率。
(2)适用条件:种群足够大;种群内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新基因加入;没有自然选择。
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以上五个条件的情况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或者说是保持着基因平衡的。
(3)伴X染色体基因型频率计算
a.伴X基因有2/3存在于雌性个体中,1/3存在于雄性个体中(雌性为XX,雄性为XY);b.伴X隐性遗传病的男患者∶女患者=q∶q2,男多于女;C.伴X显性遗传病的男患者∶女患者=p∶(p2+2pq)=1∶(1+q),女多于男。【典例剖析】
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 )
A.25% B.32%
C.50% D.64%
解析 运用哈代—温伯格平衡(p+q)2=p2+2pq+q2=1,因p=0.8,q=0.2,则Bb的基因型频率为:2pq=2×0.8×0.2=0.32。
答案 B【对点小练】
1.从某个种群中随机抽出5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15、30、5个,在这个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
A.60% B.40%
C.100% D.80%
解析 由题意知,50个个体中AA=15个,Aa=30个,aa=5个,因此根据基因频率的概念计算种群中的A的基因频率为:(15×2+30)÷(50×2)×100%=60%。
答案 A
2.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
A.30%,21% B.30%,42%
C.70%,21% D.70%,42% 答案 D3.据调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为XBXB的比例为42.32%、XBXb为7.36%、XbXb为0.32%,XBY为46%、XbY为4%,则在该地区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A.6%,8% B.8%,92%
C.78%,92% D.92%,8% 答案 D
4.(2017·温州选考模拟)假设豌豆种群由RR、Rr和rr基因型的个体组成,其中RR占25%、Rr占30%。该种群中r基因频率为( )
A.40% B.45%
C.60% D.65%
解析 R的基因频率为:25%+15%=40%,r的基因频率为:1-R=60%。
答案 C5.(2017·台州市选考教学质量评估)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5%,aa的个体占15%。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是( )
A.70% B.65%
C.62.5% D.35%
答案 B6.(2017·浙江名校高三协作体高三试题)某豌豆种群中,亲代AA个体占40%,aa个体占20%。则自然条件下,亲代a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A.40%和16% B.50%和26%
C.40%和30% D.50%和16%
答案 C课件18张PPT。第18课时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1.物种和生殖隔离
(1)物种是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是指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能产生__________的一群个体。
(2)生殖隔离:不同种的个体之间不能__________,或者在交配后不能产生____________的后代。考点一 生物体既相似又相异(a/a)生物分类 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 可育后代 互相交配 有生育能力
2.物种相异性
(1)不同的环境生活着不同的生物,这些生物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2)整个生物界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原核生物几大类,已知现存物种总数在200万种以上。
结构、 功能、行为、生活方式 植物、动物、真菌、原生生物
3.物种统一性
从分子水平上分析: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之间存在统一性
↓ 如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基本的__________
从__________分析:真菌、动植物之间的__________相似
↓
从器官结构分析:__________之间存在统一性
↓
从个体水平分析:__________相近的生物,在结构和功能
上具有统一性遗传密码 细胞水平 细胞结构 脊椎动物 亲缘关系 1.(2016·浙江4月选考)鸟的翅膀和人的手臂在骨骼结构上非常相似。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 )
A.稀有性 B.适应性
C.统一性 D.竞争性
解析 鸟的翅膀和人的手臂在骨骼结构上相似,从器官水平说明了它们之间的统一性。
答案 C狮虎兽的一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特创论观点
(1)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是由________分别创造的。
(2)它们是天生完美的,一经创造出来就______________。
(3)不同物种之间没有__________。
考点二 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b/b)上帝 不会再发生改变 亲缘关系
2.进化论观点
(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物种在__________等因素的作用下能演变为另一个物种。
(2)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发生_____________来适应各自的环境。
(3)种群之间发生_____________,一个物种可以发展出多个物种,一种类型可以发展出多种类型。
(4)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一个祖先物种发展而来。自然选择 不同的变化 性状的分歧 2.(2017·嘉兴期中)现在地球上生物种类达200万种之多。对如此众多的生物,符合进化论解释的是( )
A.来自同一物种的生物在性状上都是相同的
B.本来就存在众多物种,他们各自向不同方向进化并保持种类不变
C.来自同一祖先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一定能形成不同的物种
D.同一物种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可形成多个物种
解析 生物会发生不定向的变异,因此来自同一物种的生物在性状上并不都是相同的;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环境中,不一定能形成不同的物种。
答案 D
【归纳总结】
进化论对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解释
1.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2.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由特定环境的自然选择的定向性和不同生物的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共同形成的。多样的环境必然对生物进行多方向的选择,选择的结果必然是形成不同环境中多种多样的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选择使得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在草原草稀少的情况下,颈长的长颈鹿能吃到高处的食物得以维持生存,颈短的长颈鹿吃不到高处的食物,最终不能维持生存而被淘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25张PPT。第19课时 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Ⅰ)1.进化性变化的前提条件
达尔文认为:在__________的个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变异,而且至少一部分变异是可以_______的。由此达尔文将个体之间存在的____________视为进化性变化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
考点一 选择是进化的动力(a/a)同一物种 遗传 可遗传变异 2.选择的类型
(1)人工选择
①概念:人们根据____________,在普遍存在变异的家养生物中挑选出比较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并让它们__________。
②过程:把不合乎要求的个体___________,不让其__________。
③结果:经过连续数代的选择,人类所需要的变异被__________,微小变异得以_________成为__________,从而培育出符合要求的_________。自己的需要 保留后代 淘汰掉 保留后代 保存下来 积累 显著变异 新品种 (2)自然选择
①概念:__________以某种方式选择用以__________的过程。
②原因:自然界中的生物个体之间普遍存在________。
③过程
④结果:经过长期的选择,__________被保存下来,并不断得到积累,微小有利变异积累成__________,从而产生出新的类型或物种。环境条件 繁殖后代 变异 影响个体的 存活和繁殖 被淘汰 有利变异 选择积累 有利变异 显著变异 3.达尔文认为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是__________。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________,根本对象是控制有利性状的_______。自然选择的结果是__________,不适者被淘汰。生物的变异是多方向的,而自然选择是__________的。自然选择 性状 基因 适者生存 定向 1.对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关系认识错误的是( )
A.人工选择同样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机制
B.人工选择进化的过程可不受自然选择的限制
C.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是选择的表现型
D.两种选择的前提均是生物存在可遗传变异
解析 人工选择以人们的需要为选择标准,但被选择的生物也必须适应自然条件。
答案 B
2.(2017·温州选考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自然选择”理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可遗传的变异都是有特定方向的
B.有利变异更容易被保存下来
C.微小变异可以累积成显著变异
D.选择是进化的动力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
答案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生物在相同的生存环境下产生相似的适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的进化 1.种群的变异性
(1)基因座位是指一个__________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2)变异的作用:生物通过变异产生__________,通过基因重组产生形形色色的__________。
(3)大量可遗传变异产生的原因:一个种群中成千上万的基因座位中往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等位基因,这些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可以形成__________的基因型,使绝大多数个体之间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可见,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考点二 种群的变异性与基因频率的平衡与变化(b/b)特定基因 新的基因 基因型 数量巨大 独立性 差异性
2.种群的基因频率
(1)概念:
①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__________的总和。
②基因频率:种群中某一个等位基因的数目占其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
③基因型频率:每种基因型的个体数占种群__________的比例。 等位基因 所有等位基因总数 总个体数 3.遗传平衡定律(哈迪一温伯格定律)
(1)内容:在一个大的__________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并且基因型频率是由基因频率所决定的。
(2)遗传平衡定律的计算
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随机交配 迁移、突变、选择 ①设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则:(p+q)2=______________=1。
②基因型频率:AA=p2,Aa=2pq,aa=q2。
③上述计算方法只有在__________下才能成立。理想状态就是指遗传平衡状态。在自然条件下,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种群是不存在的。这也从反面说明了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迟早要发生变化,即种群的进化是______的。p2+2pq+q2 理想状态 必然 突变 基因迁移 遗传漂变 非随机交配 自然选择 3.果蝇的灰体(B)对黑体(b)为显性,在某果蝇种群中,基因B的频率为60%,则基因b的频率是( )
A.25% B.35%
C.40% D.75%
解析 B和b是一对等位基因,二者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
答案 C
4.随着除草剂使用的增加,抗除草剂杂草不断增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变异性是杂草进化的前提
B.突变是杂草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
C.杂草中全部抗除草剂基因构成了基因库
D.种群内的基因朝着抗除草剂增强方向突变
解析 种群中的变异个体在杂草进化前就已经存在,是杂草进化的基础和原材料,A正确;进化的动力不是来自变异而是自然选择,B错误;基因库指的是一个种群中全部的基因,一种基因不能构成一个基因库,C错误;突变是多方向性的,D错误。
答案 A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A的基因频率等于A基因的个数除以A、a基因的总个数。
方法二:通过基因型频率进行快速计算,如:A的基因频率=纯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22张PPT。第20课时 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Ⅱ)1.适应
是生物特有的一种现象,生命的_______及_______、行为、__________有助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延续,称为适应。
2.实例
在工业区森林中,树干和岩石呈现深暗颜色。灰色与黑色的桦尺蠖蛾__________出现差异,_______蛾子逐渐取代了_______蛾子。考点一 自然选择导致适应(加试b)结构 功能 生活方式 存活概率 黑色 灰色 3.原因
4.意义
是一种__________进化,是由__________造成的。
5.自然选择的作用
不仅能保留_______变异,淘汰_______变异,而且能使有利变异积累起来。适应性 自然选择 有利 不利 1.肺鱼在夏季如遇池塘干涸,常藏身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苏醒”。下列各项均是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B.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这是环境迫使肺鱼产生这种变异
D.这是肺鱼与环境长期斗争的结果
解析 肺鱼能进行夏眠度过干旱的季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环境对生物变异只起选择作用,而不能使生物产生某种变异。
答案 C【归纳总结】
1.对适应的理解
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某生物能够获得充足的食物和生存空间,有交配的机会并能繁衍后代,表明它在生存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即适应了环境。
2.自然选择的方式
自然选择是通过生物与所生存环境条件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即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是生物进化的动力。4.自然选择的世代连续性和相对变化性
(1)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不定向的生物变异只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生活的环境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自然选择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世代间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都表现为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
(2)自然环境的变化同样是必然的,经过一定时间的变化后,原有的性状可能就不再适应变化后的环境,适应环境的生物体的优良性状需要重新进行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异地的物种形成
(1)起因:一个初始种群,因______________而分隔成两个种群,由于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所_______和_______的__________不同,两个种群的__________出现差异。考点二 物种的形成(-/a)环境隔离因素 保留 淘汰 基因型 遗传组成 (2)经过:因两个种群彼此处于______________而不能进行________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间的______________,最后达到种群间完全的__________。
(3)结果:产生了能够适应新环境的__________。
(4)过程图示隔离状态 基因交流 遗传差异积累 生殖隔离 新物种 2.同地的物种形成
(1)原因
①二倍体植物经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若减数分裂失败,代之以一次_______分裂,染色体数目没有减半,从而形成了_________配子。
②自然界中也可通过其他途径使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再经正常的__________形成二倍体配子。
有丝 二倍体 减数分裂
(2)过程
①二倍体植物在异常情况下形成的雌雄二倍体配子融合后形成____________发育为成熟植株,并借助__________来繁殖。
②用__________处理植株的分生组织,形成多倍体。
(3)结论:形成的新的四倍体植物相对于二倍体亲本,是一个新的_______。四倍体合子 自花授粉 秋水仙素 物种 2.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①~⑥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多方向性的
D.品系1和品系2种群的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解析 图中a为地理隔离,b为自然选择。多倍体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而成为新物种,A错误;①~⑥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多方向性的,其中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C错误;只有当品系1和品系2出现生殖隔离时,才会形成两个物种,D错误。
答案 B 【归纳总结】
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倍体和四倍体是不同的物种 ★物种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19张PPT。第21课时 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考点一 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概念及其实例(a/a)
2.多基因遗传病
(1)概念:涉及许多个基因和许多种环境因素的遗传病。
(2)特点:病因和遗传方式都比较复杂,不易与后天获得性疾病相区分。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大多超过1/1000,由于遗传基础不是单一因素,因此患者后代的发病率大约只有1%~10%。
(3)病例:先天性心脏病、唇裂(兔唇)、高血压病、冠心病、精神分裂症和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概念:由于染色体的数目、形态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
(2)特点:往往造成严重后果,甚至胚胎时期就引起自然流产。
(3)病例
①猫叫综合征:人的第五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患儿生长发育迟缓,头部畸形,哭声奇特等,并有智力障碍,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哭声类似猫叫。
②21?三体综合征:患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患者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常表现出特殊的面容:眼间距宽,外眼角上斜,口常半张,舌常伸出口外。1.(2016·浙江4月选考)人类的血友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该病属于( )
A.伴X隐性遗传病 B.多基因遗传病
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解析 人类的血友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说明不可能是多基因遗传病;根据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知血友病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特点,这说明血友病是伴性遗传病,且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答案 A 【归纳总结】
遗传病的类型及遗传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 21?三体综合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红绿色盲症 ★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由于对钙、磷吸收不良而导致骨发育障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 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a/a)1.一般来说,____________的胎儿50%以上会因自发流产而不出生。
2.新出生婴儿和儿童容易表现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各种遗传病在__________的患病率很低。
4.成人很少新发染色体病,但成人的______________比青春期发病率高。
5.更显著的是______________的发病率在中老年群体中随着年龄增加快速上升。 染色体异常 单基因病 多基因病 青春期 单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 2.(2015·9月浙江学考)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新生儿和儿童容易表现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
B.青少年患遗传病的风险很大
C.成人很少新发染色体病
D.中老年人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解析 据图分析,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在新生儿和儿童段出现波峰,A正确;青春期图中的三条线的数值都是比较低的,因此患遗传病的概率很小,B错误;看图中曲线的趋势,C、D正确。
答案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前诊断对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非常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16张PPT。第22课时 遗传病与人类未来1.对象
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家属。
2.目的
估计疾病或异常性状__________的可能性,并详细解答有关_______、__________、表现程度、诊治方法、预后情况及再发风险等问题。考点一 遗传咨询(a/a)遗传病患者 遗传性异常性状表现者 再度发生 病因 遗传方式 系谱分析 遗传方式分析/发病率测算 1.(2017·浙江9+1高中联盟期中)下列不属于遗传咨询的基本程序的是( )
A.病情诊断 B.系谱分析
C.发病率测算 D.学习婚姻法
解析 病情诊断、系谱分析、染色体/生化测定、遗传方式分析和发病率测算、提出防治措施均属于遗传咨询程序,学习婚姻法不属于遗传咨询程序。
答案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优生的措施:婚前检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妊娠早期避免致畸剂,禁止近亲结婚等。考点二 优生的主要措施(a/a)适龄生育 遗传咨询 产前诊断 选择性流产 2.产前诊断的常见方法
(1)羊膜腔穿刺:用于诊断胎儿是否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陷,以及能在羊水中反映出来的遗传性代谢疾病。
(2)绒毛细胞检测:用一根细细的塑料管或金属管,从子宫内壁吸取少量绒毛进行细胞学检查。主要用于了解胎儿的性别和染色体有无异常。染色体异常 神经管
(3)妊娠早期避免致畸剂:畸形胎产生的原因有遗传和环境两类。在胎儿发育的第二个阶段,即早孕期,胎儿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中致畸因素的影响。
(4)禁止近亲结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的男女结婚。近亲结婚生育的子女死亡率高,畸形率高,智力低下率高。2.(2016·浙江4月选考)下列属于优生措施的是( )
A.产前诊断 B.近亲结婚
C.高龄生育 D.早婚早育
解析 优生的措施主要有:婚前检查,适龄生育,遗传咨询,产前诊断,选择性流产,妊娠早期避免致畸剂,禁止近亲结婚等。
答案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羊膜腔穿刺 1.基因是否有害与环境因素有关的实例
个体的发育和性状表现偏离正常,不仅仅是有害基因造成的,还与环境条件不适合有关。
(1)______________: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合成苯丙氨酸。
(2)蚕豆病:进食蚕豆后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
(3)灵长类无法合成维生素C,如果食物中缺乏维生素C,就会患__________。考点三 遗传病与人类未来(a/a)苯丙酮尿症 急性溶血性疾病 坏血病
2.“选择放松”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选择放松对遗传病有害基因的增多是有限的。
(1)遗传病的发病率一般都很______。
(2)经过遗传病基因诊断和饮食治疗,所有的苯丙酮尿症都能与正常人一样生活,都能一样产生后代,这时遗传应该是平衡的,其基因频率随着世代相传而保持不变。
低 3.对“选择放松”造成有害基因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遗传病患者生存、生育导致致病基因增加是有限的
B.致病基因频率原本是很低的
C.保留下来的低频致病基因遗传是平衡的
D.科学发展,医疗技术提高,致病基因频率会下降
解析 医疗技术不会改变人的基因型,基因频率不会改变。
答案 D4.灵长类无法自己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缺乏维生素C就会患坏血病,其根本原因是( )
A.灵长类偏食造成的
B.灵长类体内缺乏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基因
C.灵长类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有缺陷
D.灵长类体内缺乏酪氨酸酶
解析 患坏血病的根本原因是灵长类体内缺乏与合成维生素C相关的基因,即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基因。
答案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10张PPT。章 末 整 合 1.首先确定家系图中的遗传病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
(1)双亲正常,其子代有患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2)双亲都患病,其子代有表现正常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
(3)后代患病人数较多者为显性,患病人数较少者为隐性。
考点 单基因遗传病类型的判断方法2.其次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1)在已确定是隐性遗传病的家系中
①男性正常,母亲、女儿至少一方患病,则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反之,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②女性患病,父亲、儿子至少一方正常,则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反之,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2)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病的家系中
①男性患病,母亲、女儿至少有一方正常,则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反之,也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
②女性正常,父亲、儿子至少有一方患病,则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反之,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
3.伴Y遗传病也叫限雄遗传,由于X染色体上无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因此Y染色体的基因无显隐性之分。在遗传系谱中,若患者全为男性,且致病基因为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即为伴Y遗传病。【典例剖析】
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该遗传病属于(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显性遗传病 D.伴X隐性遗传病
解析 因Ⅱ5、Ⅱ6为患者,而他们的后代Ⅲ9正常,说明亲代细胞内既有正常基因又有患病基因,此病为显性遗传病,又因Ⅲ9为女性,所以推测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答案 A
【对点小练】
1.下图是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则其遗传方式是( ) A.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
C.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D.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解析 由3、4、9知该病是显性遗传病,但男患者6的女儿11正常,排除X染色体显性遗传,因此该病是常染色体显遗传。
答案 B2.如图的家庭系谱中,有关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 )
A.多指症 B.白化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 D.血友病
解析 血友病属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果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病,D不符合题意。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