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课件 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课件 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5-13 19:1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5.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教学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通过练习,尝试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遗传现象
一对相对性状
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设计推理测交实验测交实验分离定律发现问题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提出假说结论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
1、不论正交、反交,F1都为黄色圆粒,这能判断出显、隐性关系吗?
2、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呢?
3、单独考虑一对相对性状,符合分离定律吗?
4、数量统计,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9︰3︰3︰1,这与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3:1有数学联系吗?
结论:
豌豆的粒形和粒色这两种性状的遗传都分别遵循了基因的 分离 定律我们对每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
1、不论正交、反交,F1都为黄色圆粒,这能说明显、隐关系吗?
2、单独考虑一对相对性状,符合分离定律吗?
3、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呢?
4、数量统计,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9︰3︰3︰1,这与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3:1有数学联系吗?
(请同学们根据“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原因的假说”对“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实验”做出解释.
以小组为单位填写 “互动探究”问题,小组长负责上传图片
提示:
1、对两对遗传因子遗传的显、隐关系如何作出解释?
2、F1是如何产生配子的?
3、F1产生配子的结合方式是什么?
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并考虑。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绿色皱粒F1黄色
圆粒F1配子PP配子三、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F2中性状表现有多少种?分别是?
2、该性状具体对应的遗传因子有多少种?分别是?该遗传因子占F2的比例为?三、对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测交演绎推理:请同学们根据孟德尔的假说,写出测交实验推理图解孟德尔的实验结果:无论以F1做母本还是父本,结果都符合预期的设想,接近于1:1:1:1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_ _________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____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互不干扰分离自由组合五.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
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
(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再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 )。
3.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假设)
假说——演绎法思考自己课前检测的错题,不会的可以观看相关微课随堂检测见平板谢谢大家!F2♀♂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指与表现型相关的基因组成
3.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控制不同性状的为非等位基因)关 系:表现型 = 基因型 + 环境1909年约翰生提出用基因(gene)代替遗传因子,成对遗传因子互为等位基因。纯合子:4种,各占1/16,共占4/16;
单杂合子:4种,各占2/16,共占8/16;
双杂合子:1种,共占4/16.双显性(黄色圆粒):占9/16,其中纯合子占1/9
单显性(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共两类,各占3/16,其中纯合子各占1/3
双隐性(绿色皱粒):占1/16.三、对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测交1、推测: 配子遗传因子
组成性状表现YyRr YyrryyRryyrr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杂种子一代 双隐性类型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 YyRryyrr 1 ∶ 1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