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件+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14 11:03:55

内容文字预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
新知导入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梳理上节课内容。

2、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冥有鱼》领略了庄子丰富的

想象、奇特的夸张,今天我们学习另一则庄子的文章,体验

一下庄子的机智与幽默。

3、题目解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题

目是编者加的。
新知讲解
把握重点字词

(1)是鱼之乐也 :

(2)全矣:

(3)子之不知鱼之乐:


是,这。
全,完全、肯定。
子,你;之,结构助词,

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
新知讲解
把握重点字词

(4)请循其本:

(5)云者:

(6)既已:



循,追溯。
助词用于句末。
已经。
新知讲解
2、古今异义:

安知鱼之乐。

古义:怎么;今义:安全。
新知讲解
3、一词多义: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副词,固然)
(副词,本来)
新知讲解
4、虚词

子之不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我知之濠上也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
(助词,的)
(代鱼,鱼之乐)
新知讲解
5、文言句式

是鱼之乐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疏通文意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

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

快乐,这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说 ‘你

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

水的桥上知道的。”
问题探究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他怎样的

心境?


2、你是如何理解庄子的反问的?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庄子并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是采取反问的方法来回答,

答在问中,语气恳切,坚定有力。
问题探究
3、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知道”或“怎知道”,

而惠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庄子偷换概念,

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问题探究
4、二人辩论了很久,你认为在这场辩论中谁占据了上风?








(1)从故事本身看,庄子占据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援引

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

此认输,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

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

释成“在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问题探究
4、二人辩论了很久,你认为在这场辩论中谁占据了上风?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

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说法显然

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问题探究
5、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

的思想?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

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短文中的“鱼之乐”,其实也就是

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惠子偏重于知识论的判断。论辩言语严密,逻辑性强,对

事物的认知持以寻根究底的态度,求实而缺乏美感。

写作特色
(1)精彩的论辩艺术。

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
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小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论辩过程笔调轻松、闲适,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的诗意。
拓展提高
《庄子》一书中有许多内容已衍化为寓言和成语,保留

在现在汉语中的有: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望洋兴叹 朝三暮四

东施效颦 涸辙之鲋 邯郸学步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论

辩,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

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课堂小结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一句,“以子

之矛,攻子之盾”。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

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完会心一笑而沉思

良久。
板书设计
庄子:安知——偷换概念(胜) 机智巧妙

惠子:安知——发难,咄咄逼人 轻松闲适
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课堂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

(2)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3)请循其本。
固然;本来;
悠闲自得;
最初
课堂练习
2、翻译句子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肯定的。
课堂练习
3、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1)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

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2)欣赏惠子,因为惠子的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

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3)也可以一桶欣赏两位,理由综合以上所述即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庄子》二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2、能力目标:
体味人物对话的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
3、情感目标:
学习古人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个志趣高雅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寓言的内容、多角度的理解课文的寓意。
2认识庄子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启发学生把握自然万物的真理。
四、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延伸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北冥有鱼》
一、情境导入
有这么一个人,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梦醒后,他自己糊涂了: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这个人就是庄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两篇短文,了解其人其事。
二、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1、作者介绍
庄子(约前369-前286),姓庄,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著作有《庄子》一书。
2、相关作品资料。(教师补充)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今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3.题目解说
《北冥有鱼》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初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正音、句读、节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体会语感), 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录不理解的词句)。
1、生字
北冥(míng)  鲲鹏(kūn)  抟(tuán)  齐谐(xié) 
正色邪(yé)
2、把握重点字词
(1)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
(2)怒而飞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去:离开;以:凭借;息:气息,这里指风。
(4)野马:山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3、通假字
北冥有鱼 “冥”通“溟”, 海
其正色邪 “邪”通“耶” 语气词 呢、吗
4、古今异义:
怒而飞。(古义: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水运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野马也,尘埃也(古义:山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一种动物的名称。)
5、一词多义: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文中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其名为鲲。(动词,是)
化而为鸟。(动词,成为)
6、文言虚词
化而为鸟。(连词,表顺承)
怒而飞。(连词,表修饰)
其正色耶?(连词,表示选择)
其视下也 (代词,指大鹏)
鲲之大(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
鹏之背(助词,的)
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
7、词类活用:
《齐谐》者,志怪者也。(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8、文言句式: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去以六月息者也(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六月息者去也”)
四、疏通课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五、再读课文,探究问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1、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主要写了两层意思,一是鱼变为鸟,鲲变为鹏,描绘了鹏的变化和展翅高飞的情景;
二是“鹏南飞”有所待:以“野马”“尘埃”作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鹏”的形象:形体硕大无朋,变化神秘莫测,奋飞气势壮美。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赏析这一句的表达效果。
此句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刻画了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以息相吹”。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天色深青,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吗?)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六、写作特色
(1)善用比喻、寓言故事来说理,富有感染力。
鲲鹏之变这一寓言,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比喻,而小的比喻只有一句或几句,如野马、尘埃等,将抽象的道理讲得非常具体形象。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富有浪漫主义特色。
一开始描绘了大鹏展翅而九万里的雄姿和青苍辽阔的天空,展现出一个广阔壮丽的意境,显示了庄子奇特丰富的魅力,极富浪漫主义气息。
七、拓展延伸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美丽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八、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对鲲变为鹏,鹏展翅高飞去南海的神奇想象,表达了一切事物都要凭借一定的外界条件才能活动的观点。
九、布置作业
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翻译课文。
十、板书设计
鲲变为鹏(怒而飞,翼若垂天之云)
北冥有鱼 鹏徙南海(水击三千、扶摇九万) 万物皆有所待
拟想鹏俯瞰大地(天地混茫)
《综合练习》同步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
(2)《齐谐》者,志怪者也。 怪: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
(4)野马也,尘埃也。 野马: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同“溟”,海。(2)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3)盘旋飞翔。(4)山野中的雾气。
2、(1)用力鼓动翅膀飞,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
(2)这种鸟,海水运动时就要迁徙到南海。
3、作者笔下的“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4、示例一:我喜欢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示例二:我不喜欢鲲鹏。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庄子》二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2、能力目标:
体味人物对话的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
3、情感目标:
学习古人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个志趣高雅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寓言的内容、多角度的理解课文的寓意。
2认识庄子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启发学生把握自然万物的真理。
第二课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梳理上节课内容
2、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冥有鱼》领略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今天我们学习另一则庄子的文章,体验一下庄子的机智与幽默。
3、题目解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题目是编者加的。
二、初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正音、句读、节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体会语感), 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录不理解的词句)
1、把握重点字词:
(1)是鱼之乐也 :是:这。
(2)全矣:全,完全、肯定。
(3)子之不知鱼之乐:子,你;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
(4)请循其本:循:追溯。
(5)云者:助词用于句末。
(6)既已:已经。
2、古今异义:安知鱼之乐。(古义:怎么;今义:安全。)
3、一词多义: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副词,固然)
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
4、虚词
子之不知鱼之乐(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助词,的)
我知之濠上也(代鱼,鱼之乐)
5、文言句式:是鱼之乐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三、疏通文意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说 ‘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四、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你是如何理解庄子的反问的?
庄子并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是采取反问的方法来回答,答在问中,语气恳切,坚定有力。
3、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知道”或“怎知道”,而惠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4、二人辩论了很久,你认为在这场辩论中谁占据了上风?
(1)从故事本身看,庄子占据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在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说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5、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思想?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短文中的“鱼之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惠子偏重于知识论的判断。论辩言语严密,逻辑性强,对事物的认知持以寻根究底的态度,求实而缺乏美感。
五、写作特色
(1)精彩的论辩艺术。
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小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论辩过程笔调轻松、闲适,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的诗意。
六、拓展延伸
《庄子》一书中有许多内容已衍化为寓言和成语,保留在现在汉语中的有: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望洋兴叹 朝三暮四 东施效颦
涸辙之鲋 邯郸学步
七、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论辩,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八、小结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一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完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九、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十、板书设计
庄子:安知——偷换概念(胜) 机智巧妙
惠子:安知——发难,咄咄逼人 轻松闲适
《综合练习》同步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
(2)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3)请循其本。
2、翻译句子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答案:1、(1)固然;本来;(2)悠闲自得;(3)最初
2、(1)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2)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肯定的。
3、(1)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2)欣赏惠子,因为惠子的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3)也可以一桶欣赏两位,理由综合以上所述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