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4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掌握计算的方法。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获得一些购物的经验,在人民币使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养成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意识。
4.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增强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人民币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学习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比一比哪些同学会合理的购买文具,我们快去文具商店瞧瞧吧!
出示教材情境图(见图1):
师:观察情境图,从图片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谁能根据以上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预设1:买一个铅笔盒和一支铅笔应付多少钱?
预设2:拿20元买一个铅笔盒和一袋彩笔够吗?
预设3:用1元钱买一块橡皮,还剩多少钱?
……
师: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1.用20元买一个 和一袋 够吗?
2.用1元钱买一块 还剩多少钱?
【设计意图】从生活入手,创设情境,依托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利用电子设备辅助教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认识了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学习用人民币购买商品,并顺势揭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师:拿20元买一个 和一袋 够吗?
1.梳理信息
师:要解决“20元买一个 和一袋 够吗”需要用哪两个信息?
师:20元买一个 6元的 文具盒,和一袋 9元的水彩笔够吗?
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出解决方法的同学请举手。看来借助于同学们自己的力量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些困难。
2.小组讨论学习
师:下面我们就在小组内展开讨论,研究一下吧!首先请大家看一下我们的小组探究要求。
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1)想一想:在小组内有序地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说一说: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再怎么办?
(3)议一议:选出小组中最好的想法,代表本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4)小组活动时间:5分钟
学生展开小组学习,教师深入小组中进行指导了解讨论情况。
3.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师:小组代表汇报时要一边操作一遍介绍,其余学生要认真倾听。
小组代表汇报。
预设1:数的方法,从20元往后数,一直数到1元看够不够?
预设2:减法做,先从20元里减去6元,再减去9元,看够不够减。
预设3:加法做,先用6元加9元,再用得数与20元比较。
预设4:计算的方法,6+9=15 15比20小,
……
4.精当点拨
师:哪种方法比较好?
预设:加法计算再比较的方法好。
师:为什么先算6元+9元呢?
师:先求一个铅笔盒和一盒彩笔一共花多少钱?
板书:6+9=15
师:那15元表示什么?
师:表示要花的钱。
师:你怎么知道6元+9元等于15元的?
预设:铅笔盒与水彩笔都是多少元,就可以直接加起来,看成6+9=15就是15元。
强调:买的东西都是多少元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加起来,几元加几元就等于几元。
师:最后一步干什么?
预设:比较多少,15元小于20元,所以20元买着两种玩具够了。
课件展示做法。
5.总结算法
师小结:刚才我们解决钱够不够的问题时,分两步做的,先用计算的方法算出一个铅笔盒和一盒彩笔一共花多少钱,然后再和所带的钱进行比较,要花的钱比带的钱少,所以够了。
(二)解决问题:拿10元买一支 和一袋 够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位交流想法,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三)解决“用1元钱买东西,还剩多少钱”的问题
1. 理解题意
师:1元钱买一块 还剩多少钱?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用1元减去8角。
师:1元减去8角怎么计算呢?单位不相同的2个数怎么减呢?
2.学生小组学习
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1)想一想:1元减8角怎么计算。
(2)试一试:可以动手画一画,也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活动时间:5分钟。
3.班内汇报
预设1:摆学具。摆一张1元的,然后换成10个1角的,用10个1角的减去2个1角的。
预设2:计算。1元-10角=2角。
预设3:单位换算。1元=10角, 10—8=2(角)
……
师:1元-10角=2角,10—8=2(角)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把1元转换成10角?
预设:都是“元”的时候可以直接相加减,都是“角”的时候也可以直接相加减。
4.总结
师:用1元去买8角的橡皮,所以我们要先把1元化成10角,再从10角里拿走8角。剩下2角。看来在遇到单位不一样的时候,我们要先把单位换算成是一样的才行。
(课件展示过程)把1元换成10角,再用10角-橡皮8角=2角
强调:在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购物时,遇到单位不统一的时候可以进行转换,想办法把单位转换成统一的单位再计算。几元加(减)几元就等于几元,几角加(减)几角就等于几角。
5.试一试
用1元钱买1支 ,还剩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位交流想法,班内订正。
【设计意图】小组或个人汇报、展示,自我讲解,注意多样化,组织好倾听,注重对话、评价、质疑、分享,用好生成的资源,要针对重难点设计高质量的有深度的师生对话。这期间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读懂学生的真实想法至关重要。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获得一些购物的经验,在人民币使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不同单位的钱币不能相加减,要转化成相同单位后才能相加减。
【设计意图】由师生共同完成,最后教师的概要讲述,结合交流的素材,讲解精准,概括简洁,提升到位。特别是“不同单位的钱币不能相加减,要转化成相同单位后才能相加减”讲清讲透,做到当堂学会,同时注重数学思想、策略方法、活动经验的总结、提升和渗透。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第1题(见图2)
(1)我有30元钱,买3包 够吗?
(2)我有10元钱,买一个 和一袋 够不够?
先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解决题目中的数学问题我们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然后算一算,说一说解决的办法。一共的钱数和手中的钱数做比较,够么?
2.自主练习第2题(见图3)
(1)引导学生明确题意,找到关系式:付出的-价格=找回的
(2)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做法。重点交流第3题。强调注意1元=10角。
3.自主练习第3题
1元能同时买哪几样东西呢?圈一圈。(见图4)
(1)说一说发现的信息,明确题目中的单位是元和角。
强调:单位不同时,转化成一样的单位去计算,如:1元=10角。
(2)学生独立完成搭配,并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4.自主练习第4题
拿2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见图5)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喜欢的商品,只要符合题目要求(不超过20元)就可以。
【设计意图】题目设计要做到适量性、典型性、层次性。优先用好青岛版教材和新课堂中的题目,训练有一定的量。注重做题后的交流点评,挖掘出题目的育人和文化功能。在练习过程中体验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养成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意识。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能正确计算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掌握计算的方法,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获得一些购物的经验。
【设计意图】将本课知识能力、方法经验打成捆背回家,由师生共同或教师完成。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