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新课讲解
本课小结
随堂训练
新课引入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形成。
2. 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
3.了解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以眼还眼,以牙坏牙”出自
西亚一个古老的王国的一部有名
的法典《汉莫拉比法典》,你知
道这个法典的法规与我们现代的
法律精神有什么关联和区别吗?
让我们一起从本课中找到答案吧。
知识点一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环境
(1)“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2)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1)兴起:
(2)统一:
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止。
大约在公元前24 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3)危机:
此后,两河流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2.文明历程
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
知识点二 古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漠拉比,对外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王国。
1.统一
古
巴
比
伦
城
遗
址
汉漠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美国国会大厦的汉谟拉比大理石浅浮雕
2.统治
为了维持统治。
汉谟拉比。
知识点三 《汉谟拉比法典》
1.目的
2.制定者
3.地位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4.内容
(1)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 282 条。
(2)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3)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
(4)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受同样损害
虽然有原始的“同态复仇”痕迹,但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观念,但这种公正主要体现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之间。
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
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处以割耳之刑。
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处以死刑。
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社会地位高的阶级对社会地位低的阶级享有特权。
反映了奴隶主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采取的刑罚十分残酷。
反映了当时奴隶的处境很悲惨,奴隶主的特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想一想:《汉谟拉比法典》的这些规定与现代
的法律精神有什么不同?
这些规定同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是不同的,与现代法律相比,它所体现的法律公平是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汉谟拉比法典(摘录)
自然环境
文明历程
政治: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法典》
文字:楔形文字
历法:阴历
数学:60进位制
文明成就
古代两河流域
出现:前3500年
统一:前24世纪
强盛: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 统治时期
1.公元前18世纪,统一两河流域的国君是 ( )
A.汉谟拉比 B.胡夫
C.哈佛拉 D.孟考拉
2.下列描述,属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就的是( )
①楔形文字 ②60进位法 ③《汉谟拉比法典》 ④象形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这表明法典( )
A.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
B.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C.维护严格的种姓制度
D.维护全体居住者利益
4.下列有关古巴比伦王国社会状况叙述错误的是 ( )
A.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等级
B.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C.男性家长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
D.汉谟拉比国王为妻子修建一个空中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