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文档属性

名称 《记承天寺夜游》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0-27 13:05:00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旧县中学 李艳红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之后他几经贬谪,直到宋徽宗接位,大赦天下,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6岁。死后谥“文忠公”。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 苏轼(1037——1107):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是一位通才,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是开派的人物,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是“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作者简介: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他的文章汪洋恣肆,
明白晓畅,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开豪放一派,
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 ·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 明
月几时有》传诵甚广。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林语堂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课文朗读
苏轼解释加点字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门高兴地想 ……的人于是一起、散步清澈透明交错纵横
原来只是、 罢了 ——旷达之怀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与苏轼谈心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
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因为月色很美,“月色入户”
所以“欣然起行”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奇特的想象,新奇的比喻月光如水,皎洁、空灵这“闲”字背后隐藏着作者怎样
的一种情感?
贬谪的悲凉、 失意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赏月的欣喜。
何为“闲人”?结合你对苏轼其人
其怀的了解,再给它写一个注解。
不汲汲于宠辱得失的旷达之人
从容流连光景的闲适之人
和苏轼面对面面对空明的月
色、豁达的苏
东坡,你想说
些什么呢?
再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