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

文档属性

名称 秋天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0-27 13:08:00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你心目中的秋天是怎样的?
用什么词语或句子来描绘?果实成熟
秋天是金黄色的
丰收
收获的喜悦
天高云淡、水落石出、高远宁静
大雁南归
夜长昼短……秋天何其芳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代表作品有: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含园集》,散文集《画梦录》等。
何其芳的诗歌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明显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丁丁 ( ) 栖息( )
背篓( ) 肥硕( )
乌桕( ) 满载( )
归泊( ) 梦寐( )
寥阔( ) 枯涸( )
清洌( ) 青鳊鱼( )
撒( )网
zhēnglǒujiùbóliáolièqīshuòzàimèihébiān sā讨论探究1、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秋景的诗,从诗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诗中描绘了几幅图画?你能分别给它们准确命名吗?
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秋天的天气特征:露珠冷雾 白霜
秋天的农家特色:稻香镰刀溪水干涸更清冽秋天的自然特点:蟋蟀声使田野更寥阔 农村的秋天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各取一个名字。(用“——图”的形式)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满披”形象生动。视觉
“飘”字贴切传神。丁丁,听觉
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
“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
“稻香”使人满口生香 。嗅觉
“肥硕”也见出丰收之景。 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
“栖息”一词,用来拟人,将秋天人性化,
营造繁忙之后农闲的松弛、闲静的气氛。 农家丰收图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乌桕叶有人说: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你认为呢?
“归泊”“游戏”
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
一词虚实相生,体现了秋天的活泼和渔人收获后的闲适、喜悦心情。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冷雾”“白霜”营造出清凉、冷寂、朦胧的诗意气氛,又与季节吻合 霜晨归渔图根据课文第三节内容,你觉得
画面上有必要增添些什么内容
吗?说说你的看法。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廖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梦寐”将秋天拟人化,睡梦朦胧,写出了少女的情感体验,羞涩朦胧,似喜似羞。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少女思恋图 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 之情。 喜爱、赞美2.霜晨归渔图1.农家丰收图3.少女思恋图(农家里的秋)(渔船上的秋)
(少女眼中的秋)
三幅图欣赏了一组秋的图片,用“秋天是……”的句式,比如秋天是一片随风飘逝的叶子,秋天是一缕送来稻香的清风,秋天是一抹温馨的金色阳光。造一个句子,看谁造的句子最有想像力、最生动具体。示例呈现农家丰收图: 清晨的密林里飘散着丝丝白雾,一楼桔红色的阳光射在已经泛黄的树叶上;颗颗露珠晶莹剔透,发出钻石般的光芒。林中静悄悄的,慢慢地,从远处飘来人语声,接着便响起了叮叮当当伐木的声音,在幽深的山谷中回响。
走出密林,来到一家农舍屋前,远远望去,稻田里一夜间没有了随风翻腾的金黄稻浪,只有一簇簇直立的稻草束,搁在屋前的镰刀似乎更加锃亮;院子里堆满了金色的稻谷,仿佛一座金色的小山;屋后的竹篱上,满是肥硕的瓜果,主人背篓的绳深深扣进肩上的肉里,可他沾满汗水的脸上却泛起幸福的笑影。霜晨归渔图: 清晨,雾儿冷冷,船儿飘飘。江水里的影子,在清波里游荡,朦胧飘忽,是青鳊鱼在戏耍,还是乌桕叶的倒影轻扬?我撒下鱼网,网儿圆圆,霜雪凉凉。哼着小曲,轻轻摇着小船,如叶浮江,如风拂柳。这惬意的秋天啊! 少女思恋图:草原和蓝天同样辽阔,满眼的绿,满坡的香。偶尔传来几声蟋蟀的叫声,悠远飘忽。溪水绕过草地,浅浅的,清清的,如薄纱飘挥,如琴弦谐奏。就在这儿,整个夏天曾经留给我多少甜蜜的回忆啊,那甜透心底的笛声,在多少个美丽的夜晚,引我遐思,牵我心魂。你这梦幻般的秋天啊,你用你的声音,你的芳香,你的温情,你的色彩,你用你温厚的手掌抚摸着我,你用你柔情的怀抱拥抱着我,融化着我。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秋 天
一、概述
《 秋天》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纯净的诗篇。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画面清静,悠远,朦胧。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本诗语言流畅、优美,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
拟用一课时来完成本诗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按“说秋——读秋——品秋――绘秋”进行教学。其中把教学的重点突出在“读秋”环节;在“品秋”环节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在“绘秋”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进一步加深对秋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说秋)
1、在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杜甫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不过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章,如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何其芳的《秋天》到底是悲秋的呢?还是喜秋的呢?
2、生观赏一组秋天的图画,自由用词语或句子描绘秋景。
二、赏读诗歌,领悟美感,把握作者的感情。(读秋)
1、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代表作品有: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含园集》,散文集《画梦录》等。
何其芳的诗歌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明显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2、媒体播放诗朗诵,播放前,请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速、节奏、停顿等。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加以评价,并正音。
3、学生齐读全诗。
4、检查学生完成生字词的情况。
丁丁 ( ) 栖息( ) 背篓( ) 肥硕( )
  乌桕( ) 满载( ) 归泊( ) 梦寐( )
  寥阔( ) 枯涸( ) 清洌( ) 青鳊鱼( )
 撒( )网
5、学生轻声的自由朗读。
6、请几位学生试着朗读。要求读出感情。
7、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那么这首诗是悲秋的还是喜秋的呢?
(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后,形成了一定的能力,这种能力如果能被他们自己清晰地意识到,就能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三、互助研讨,感悟诗歌深层意韵。(品秋)
1、媒体出示:
 (1)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秋景的诗,从诗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秋天的天气特征:露珠、白霜、冷雾
秋天的农家特色:稻香、镰刀
秋天的自然特点:蟋蟀声使田野更寥阔、溪水干涸更清冽
2、分析意象、品味诗中甜美、清静、闲适的意境。
(1)早晨树林里传出几声叮叮当当的声音,整个山林会给你什么感觉呢?
提示:清静(以声写静)
(2)请问同学们诗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这种清静、闲适?
提示:栖息
(3)第一节诗的结尾,诗人用“栖息”这个词是否准确?
提示:栖息qī xī:停留、休息(多指鸟类),秋天象一只可爱的鸟儿在农家休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呢?
露珠震落了,树木砍下了,稻谷收割了,瓜果收获了。这时候的秋天如果比作一个人的话,是个什么状态下的人呢?
像个劳动过后做过桑拿,躺下来休息的人。
所以“栖息”是准确的。
(4)这一节诗哪些词体现了农家风光?
露珠、伐木声、稻香、背篓、瓜果。它是晶莹的,是秋天的,瓜果是金黄的,都是写颜色,还有声有香,秋天在何其芳的心里是这样的绚丽,丰富的。
(5)“伐木声”作者认为好听吗?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
好听。从“飘”字可以看出来,像一首歌在飘荡。
(6)“幽谷”的“幽”是幽深、幽静的意思,既然静,这一声声伐木声是不是噪音?
不是,更体现了山谷的幽静。
(7)“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生活中的话怎么说?怎么读?“稻子收割完了”,作者这样说有什么好处?
用拟人和通感的手法,镰刀都足足地享受过了,写镰刀其实是写人的喜悦的心情。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8)用一句话形容这时的农人。
农人望着一堆堆金黄的稻谷、甜美地笑了。
(9)“背篓”改成大卡车行不行?怎么读?读出宁静。
不行。没有农家气息,大卡车轰隆隆地破坏了这里的宁静。
(10)我们可以给第一幅画命个名吗?
农家丰收图。
(11)第二节最后一句说秋天在“游戏”,实际上写了什么?
写渔民打鱼。
(12)写了几个动作?
三个,撒网,收网,归泊
(13)什么时候?
早晨,从冷雾可以看出。
(14)怎么撒?撒的动作是不是很焦急?象这样?(教师作动作)从那个词可以看出来?轻轻
(15)渔民打捞起了什么?怎么读?
青鳊鱼、乌桕叶、倒装
没打捞起什么:从? 似的? 影子? 轻轻? 可以看出渔民打捞的是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16)现在我们能明白是谁在“游戏”吗?
是渔民,表面上是写秋天象一个可爱的孩子在船头游戏,实际上是写渔民轻松愉悦的心情。
(17)这幅图我们又给它取个什么名呢?
霜晨归渔图。
(18)“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用正常的句子顺序说?怎么读?
是不是可以说秋天躲在牧羊女的眼里睡觉做梦。
(19)为什么会在眼里?不是在怀里呢?
实际上是看到了秋天的美景。
(20)“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香与热能流吗?
通感,是人的感觉,温馨、甜美的意思。
(21)题目是秋天为什么写夏天?
是牧羊女在怀念、思念。思念某个人,思念整个秋天,她在思念中陶醉了,做梦了
(22)这样看来“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牧羊女的心灵深处已经被秋天陶醉的意思,这样作者就从外在的秋景深入到人的内心深处去了,秋天姑娘的心是多么深情啊!
(23)怎么读?
要读出朦胧、甜美、陶醉之情。
(24)这一节怎么命名?
牧女遐思图。
3、从全诗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喜爱,赞美
4、小结
这样看来,作者用“栖息”“游戏”“梦寐”这三个词集中写出了一种宁静、闲适、喜悦、甜美的乡村秋景的氛围。我们在现实中见过这种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吗?除了旅游景点外,很难见到,诗人往往是理想化的,作者向往一种简单、纯朴的生活,许多诗人都有这种理想,比如海子“愿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比如美国著名作家棱罗一直提倡过一种简单的生活。
四、拓展延伸(绘秋)
1、再欣赏一组秋的图片,用“秋天是……”的句式,比如秋天是一片随风飘逝的叶子,秋天是一缕送来稻香的清风,秋天是一抹温馨的金色阳光。造一个句子,看谁造的句子最有想像力、最生动具体。
2、请同学们选取三幅图景中你最喜欢的画面,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①清晨的密林里飘散着丝丝白雾,一楼桔红色的阳光射在已经泛黄的树叶上;颗颗露珠晶莹剔透,发出钻石般的光芒。林中静悄悄的,慢慢地,从远处飘来人语声,接着便响起了叮叮当当伐木的声音,在幽深的山谷中回响。
走出密林,来到一家农舍屋前,远远望去,稻田里一夜间没有了随风翻腾的金黄稻浪,只有一簇簇直立的稻草束,搁在屋前的镰刀似乎更加锃亮;院子里堆满了金色的稻谷,仿佛一座金色的小山;屋后的竹篱上,满是肥硕的瓜果,主人背篓的绳深深扣进肩上的肉里,可他沾满汗水的脸上却泛起幸福的笑影。
②? 清晨,雾儿冷冷,船儿飘飘。江水里的影子,在清波里游荡,朦胧飘忽,是青鳊鱼在戏耍,还是乌桕叶的倒影轻扬?我撒下鱼网,网儿圆圆,霜雪凉凉。哼着小曲,轻轻摇着小船,如叶浮江,如风拂柳。这惬意的秋天啊!
③草原和蓝天同样辽阔,满眼的绿,满坡的香。偶尔传来几声蟋蟀的叫声,悠远飘忽。溪水绕过草地,浅浅的,清清的,如薄纱飘挥,如琴弦谐奏。就在这儿,整个夏天曾经留给我多少甜蜜的回忆啊,那甜透心底的笛声,在多少个美丽的夜晚,引我遐思,牵我心魂。你这梦幻般的秋天啊,你用你的声音,你的芳香,你的温情,你的色彩,你用你温厚的手掌抚摸着我,你用你柔情的怀抱拥抱着我,融化着我。
五、总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