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地理会考资料表格大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二地理会考资料表格大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5-16 09:3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理会考资料
经、纬线的特点:
特 点
经 线
纬 线
形状特征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特征
经线长度都相等
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西经) (东经)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大比例尺

详细
小比例尺

简略
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
概念
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海洋的中心部分

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靠近大陆
海峡
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分 布 地 区
气 候 类 型
热 带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沙漠气候
温 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地中海、温带海洋性、
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 带
寒带气候
分 布 地 区
气 候 类 型
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时 间
变 化 情 况
天气
短时间
时刻在变
气候
长时间
相对稳定,一般变化不大
人 种
主要分布地区
白种人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黄种人
亚洲东部
黑种人
非洲、大洋洲、美国
语 言
主 要 分 布 地 区
汉语
中国、东南亚的国家
英语
英国、北美、大洋洲、印度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
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
宗教
发源地区
经典
宗教建筑及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亚洲的西部
《圣经》
教堂:高高耸立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古兰经》
清真寺:星月照应
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
古印度
《佛经》
庙宇:金碧辉煌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亚洲
位置
半球位置
主要分布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
位于太平洋的西岸,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与其它大洲的分界线
欧洲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非洲
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
白令海峡
重要地形区
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主要河流
长江、叶尼塞河、印度河、黄河、湄公河
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地势特征
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流向
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导致了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亚洲气候类型(9种)
面积最广的气候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
季风气候
亚洲东部
②温带季风气候
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南部
④热带季风气候
其它类型
⑤热带雨林气候⑥地中海气候⑦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⑧高原山地气候⑨寒带气候
亚洲气候特点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亚洲
世界
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11个)
6个:中国、日本、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
5个:俄罗斯(欧洲)、尼日利亚(非洲)、美国、墨西哥(北美洲)、巴西(南美洲)。
人口数量
36.8亿
分布特点
人口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影响
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所以一方面要控制人口的数量,另一方面要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准。
文化现象
自然条件或民族习俗
日本的抗震建筑
多地震
也门的住房和梯田
山坡地区
达雅克人的高脚屋
气候湿热,人们过着聚居生活
恒河三角洲的水乡生活
气候湿热,多河湖
亚库特人的木屋
气候严寒
贝都因人的账篷、宽大袍子
热带干旱草原,人们过着游牧生活
发达国家
日本
发展中国家
除日本外的大部分亚洲国家
划分标准
人均GDP
产业结构
一般来说,人均GDP越高,第三产业比重越大的国家,经济越发达。
日本
位置
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纬度位置
位于北温带。
领土组成
由北海道、本州岛、四国和九州岛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地形
以山地、丘陵为主,占3/4,平原狭小;
富士山3776米,著名的活火山,为其最高峰;
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海岸线
曲折、多优良港湾。
气候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多火山、地震
称号
火山之国,地震之邦,“世界火山博物馆”。
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有益
影响
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旅游、地学科研基地
预防措施
建筑多采用轻质的材料、防震演习
东南亚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对农业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马来群岛大部分,马来半岛南部
粮食作物:稻米(泰国)
四种产量世界第一的热带经济作物及产地:
橡胶——泰国
油棕——马来西亚
椰子——印度尼西亚
蕉麻——菲律宾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北部
河流
中南半岛
红河
湄公河
湄南河
萨尔温江
伊洛瓦底江
城市名称
附近大河名称
所在国家名称
河内
红河
越南
金边
湄公河
柬埔寨
万象
湄公河
老挝
曼谷
湄南河
泰国
仰光
伊洛瓦底江
缅甸
印度
地形
气候
北部
喜马拉雅山地
中部
恒河平原
南部
德干高原
德干高原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6月~9月是雨季,10月~次年5月是旱季。
季节
时间
风向
对降水的影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决办法
旱季
10月~次年5月
东北季风
海洋→陆地
降水量小
干旱缺水,土地龟裂,生产、生活用水困难。
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的灌溉系统,南部的防旱贮
水池。
雨季
6~9月
西南季风
陆地→海洋
降水丰沛
风力强盛,来得早、退得晚,造成水灾;
风力不足,来得晚、退得早,造成旱灾。
农作物
分布
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水稻
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
水稻需较多的水,上述地区是平原,降水充足。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
耐旱能力较强,这些地区地面起伏平缓,降水较少,日照充足
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

东北部
雨水充足,排水良好的低山坡
黄麻
恒河三角洲
地势低平、气候湿热
工业部门
分布
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钢铁工业
德干高原东北部
煤、铁、锰丰富,矿区邻近
棉纺织工业
孟买
靠近最主要的棉花区
麻纺织工业
加尔各答
地处黄麻产地
俄罗斯
位置
领土跨亚欧两洲,主体在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临波罗的海。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的地形,欧洲部分主要是东欧平原,亚洲部分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气候
地处较高纬度,大部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地处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
河流
欧洲部分:伏尔加河,俄罗斯的“母亲河”,全长3600千米,是欧洲第一长河;与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相通,称为“五海通航”。
亚洲部分: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阿穆尔河。
湖泊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
圣彼得堡工业区 主要有钢铁、机械等工业部门
乌拉尔工业区 食品、纺织工业发达
莫斯科工业区 重工业、军事工业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工业最发达地区,有汽车、飞机等部门
中东
经过的主要海洋、海峡和运河
到达的国家和地区
航线A
苏伊士航线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
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
西欧、美国
航线B
好望角航线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
西欧、美国
航线C
马六甲航线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
日本
欧洲西部
主要平原
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主要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位置
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范围
赤道横穿中部,北回归线穿过北部,南回归线穿过南部。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
地形
以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海岸线特点
一个半岛(索马里半岛)、一个大岛(马达加斯加岛)、一个海湾(几内亚湾)说明该区海岸线比较平直。
气候
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称为“热带大陆”。气候分布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河流
尼罗河、刚果河。
澳大利亚
位置
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北面与亚洲相邻,南与南极大陆遥遥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
地形
西部高原 200~500米
中部平原 <200米
东部山地----大分水岭 800~1000米
气候
热带面积广大,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大部分地区炎热干燥。
美国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温带和亚热带
海陆位置
三面濒临海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领土组成
本土48个州,2个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一个首都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
三大地形区
西部高山区:落基山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
中部平原区:面积广大的中央大平原
东部山地区:阿巴拉契亚山脉
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河流
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
湖泊
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美洲大陆的地中海”,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巴西
位置
海陆位置
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
纬度位置
绝大部分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属于热带。
地形
北部(约占1/3)
亚马孙平原
南部(约占2/3)
巴西高原
气候
北部(约占1/3)
热带雨林气候
南部(约占2/3)
热带草原气候
河流
亚马孙河,是世界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
南极与北极地区的比较: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地理位置
地球最南端
地球最北端
范围
南极圈(66.5°S)以南的广大区域
北极圈(66.5°N)以北的广大区域
海陆状况
中间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
中间是北冰洋,周围是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气候状况
酷寒、干燥、烈风
气温、降水量比南极高,风速远不及南极。
资源状况
矿产、冰川、海洋生物、原始自然环境
主要是矿产资源
居民
无人
因纽特人(北美洲)、拉普人(欧洲)
代表动物
企鹅
北极熊
重要性
控制亚、欧、北美洲
控制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共同点:冰雪世界,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中国
发展农业生产
我国地域广大,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对外交往与合作
东濒太平洋,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多国接壤,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发展海洋事业
东临太平洋,沿海多优良港湾,便于开发各种海洋资源。
其它
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北国冰雪、南国热带风光。
三级阶梯概况
阶梯名称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
盆地相间分布
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主要山脉(P26中的图2.6)
①东西走向的三列
北列:天山——阴山 中列:昆仑山——秦岭 南列:南岭
②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武夷山 东列:台湾山脉
③西北——东南走向的三列
北列:阿尔泰山 中列:祁连山 南列:巴颜喀拉山
④南北走向的三列
北列:贺兰山 中列:六盘山 南列:横断山区
⑤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
⑥中国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河北)中岳嵩山(河南)。
⑸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P33中的图2.15)
温度带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高原气候区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一年三熟
一个一熟
四类干湿地区类型
地区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干湿状况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多荒漠
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比较:
流域名称
占全国总面积
主要大河
外流区域
2/3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境外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境外称萨尔温江)。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内流区域
1/3
流入沙漠深处:塔里木河
长江与黄河(P48中的图2.32、P53中的图2.36)
长 江
黄 河
长度
6300千米
5500千米
发源地
唐古拉山
巴颜喀拉山
特点
呈“V+W”字形,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呈“几”字形,是我国第二长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注入海洋
东海
渤海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宜昌、湖口
河口、孟津
流经省区
青、藏、川、云、渝、鄂、湘
、赣、皖、苏、沪(11个)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9个)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
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
湟水、汾河、渭河
开发
①“水能宝库”,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著名水电站:三峡、葛洲坝。②“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①中上游利用水能发电。著名水电站: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
②引黄灌溉:塞外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重要的引用水源。
忧患
①长江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②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岸的汉江,是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③川江滩多流急,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泥沙淤积。
①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宁夏、内蒙古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
②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成为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③下游:河道变宽,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洪水威胁严重,水污染加重。山东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
治理措施
①兴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兴建分洪、蓄洪工程。(蓄)
②整治河道,退耕还林。(导)
③加固江防大堤。(防)
①上游:合理放牧,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修建水库、水电站。②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打坝淤地,保持水土。③下游:加固加高黄河大堤,疏浚河道,治理水污染。
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公路运输
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
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铁路运输
速度快、运费低、运量大、连续性好
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
航空运输
速度最快、舒适、安全
运量最小、运费最高
水路运输
运费最低、运量最大
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管道运输
方便、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小、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灵活性差
我国主要铁路线: “三横五纵” (P91中的图4.6)
南北向的铁路线(自东向西排列)
1、京沪线
2、京九线
3、京哈——京广线
4、焦柳线
5、宝成——成昆线
东西向的铁路线(自北向南排列)
6、京包——包兰线
7、陇海——兰新线
8、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我国要的铁路运输枢纽:
项目
所在省(区)
交汇的铁路
北京
北京
京哈、京沪、京九、京广、京包
成都
四川
宝成、成昆
徐州
江苏
京沪、陇海
株洲
湖南
京广、浙赣、湘黔
兰州
甘肃
包兰、兰新、陇海、兰青
杭州
浙江
沪杭、浙赣
郑州
河南
陇海、京广
南北差异: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北方地区
旱地
东北平原: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小麦、花生、大豆、甜菜、棉花。
南方地区
水田
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
华南及海南岛:一年三熟
水稻、油菜、甘蔗、棉花。
我国三大产棉区: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工业分类
重工业
以生产生产数据为主的工业
采矿、冶金、电力、机械、化学工业、核工业等。
轻工业
以生产生活数据为主的工业
纺织、食品、皮革、造纸、钟表、家用电器等。
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
京津唐地区
沪宁杭地区
珠江三角洲
工业中心
大连、沈阳、鞍山
北京、天津、唐山
上海、南京、杭州
广州、深圳、珠海
工业特色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
我国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
位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地形
以平原、高原为主,代表地形: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代表地形: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
高于0℃
河流
水量较小、汛期短、冬季有结冰现象
水量大、汛期长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我国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东北地区)、两年三熟(华北地区)
一年二熟至三熟
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油料作物
大豆、花生
油菜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产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经济作物
棉花
棉花、蚕丝
主要水果
苹果(产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柑橘


主食
面食、小米(黄土高原)
大米
住宅特点
土坯垒墙,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注意防寒保暖。
砖瓦竹木,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注意通风散热。
传统交通工具
马拉大车
船舶
体育活动
溜冰、滑雪
龙舟竞赛、游泳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干旱”的西北地区和“高寒”的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区域特征
干旱
高寒
地形
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以高原、山地为主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河湖
稀少,水量小,流程短,多内流河、内流湖,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中华水塔,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植被
温带草原,自东向西: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高寒草地
牧场特色
温带草原牧场(内蒙古)
山地牧场(新疆)
高寒牧场(青海和西藏)
畜种特色
三河牛、三河马(内蒙古)
细毛羊(新疆)滩羊(宁夏)
牦牛、藏绵羊(青海和西藏)
农业类型
灌溉农业
绿洲农业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辽中南地区
位置
濒临南海、靠近东南亚地区
濒临渤海、黄海
资源
钢铁、机械、石油、化工、造船
区内有丰富的煤、石油、铁等重工业所需的原料和燃料
优势
利用靠近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的优越位置条件,吸引外资发展起来的外向型工业基地。
就近原料和燃料产地发展起来的我国重工业基地。
地形特点
水文特征
水资源利用方式
长江上游
流经我国地势第一阶梯,江面狭窄,滩多流急,峭壁高耸,雄伟壮观。
流量较小
流速快
发展水电业、旅游业。
长江中下

流经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地势低平,江阔水深,水流平稳,水网密布。
流量较大
流速较小
发展淡水养殖业、内河航运业及旅游业。
长江上游与中下游的环境差异及利用:
四大城市群
中心城市
城市群
上海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南京
长江下游城市群
武汉
长江中游城市群
重庆
长江上游城市群
四大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
攀枝花、六盘水
重庆
武汉
南京、上海
铁路干线
成昆线
成渝线
京广线
京沪线
入江主要支流
雅砻江
嘉陵江
汉江
秦淮河、黄浦江
工业基地
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电力、冶金工业基地
钢铁、轻纺工业基地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四大工业走廊: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轻纺。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⑴问题、危害、原因及对策:
环境问题表现
危害
产生原因
治理对策
水土流失(上游)
①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
②水库淤积,降低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
③河道淤塞导致通航能力下降
④造成中下游江河、湖泊的淤积,加重洪水灾害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较落后,人们为了眼前利益,毁林开荒、陡坡垦殖
①保护好现有森林,积极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严禁开垦大于25°的坡地,已开垦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25°以下的坡地改修梯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和人工草地。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防治工作。
②开展小流域和山区综合治理,调整农业结构,改良土壤推广免耕法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洪涝灾害(中、下游)
①人民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
②生态环境遭受创伤,难以恢复
①自然因素——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
②人为因素——上游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淤塞,加上围垦造成调洪能力降低,河道防洪能力减弱,加上防洪工程标准低,年久失修,险工隐患多。
①兴建水利设施,对长江河道及平原湖区进行综合治理。
②对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库、堤坝进行加固,提高防洪标准。
③抓好清淤疏浚、恢复河道防洪能力。
④严禁围垦湖泊,侵占江河、滩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乱采江河砂石的行为。
水体污染
水质下降,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水生物生存。
工农业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没有同步。
①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对现有污染源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限期治理,按期达标。
②对新建项目要做到生产与“三废”防治同时规划,同步建设。
③对上海等工业聚集程度高的地区,做好城市规划工作把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酸雨
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
耗煤量大,煤的含硫量高。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四大跨世纪工程:
重点工程
输送资源源地
输送目的地
南水北调
西线方案
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
入黄河、解决西北的缺水问题
中线方案
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
北京和天津
东线方案
长江下游扬州三江营
河北、天津
西气东输
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油气田
上海
西电东送
南部大通道
乌江、澜沧江、南盘江、北盘江和红水河水电站
广东
中部大通道
金沙江干支流水电站、葛洲坝和三峡水电站
华东地区
北部大通道
黄河上游水电站和山西、蒙西地区坑口火电站
北京、天津、唐山
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
国内
利用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合理改造不利条件,加强区域合作,发挥地区优势,互惠互利。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国际
①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②保卫世界和平,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使人类社会的进步,肩负着重大责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