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14 22:5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填空题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3.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等事物。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世界由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4.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另一重大成就,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5.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配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1913年,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1903年,莱特兄弟的飞机试飞成功,人类从此实现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载人飞行。
6.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现代炸药;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 ,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二、选择题
7. 一位科学家认为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这位“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领域开始于( B )
A.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8. 1908年前后,欧美流行这一首诗:“富人成双而至,他们坐的是罗尔斯罗伊斯(汽车),穷人乘坐的福特(汽车)而至,他们笑个不停。”推断诗句中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B  )
A.新航路的开辟 ?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文艺复兴的发展 ?? D.改良蒸汽机的运用
9. 1908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个小时降低为一个半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B )
A.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B.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C.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发展 D.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
10. 一段广告词中说道:1908年,无线电话第一次获得专利;飞机第一次搭载乘客……其中提到的这些科技创造出现在( C )
A.工场手工业时代 B.第一次工业革命中
C.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D.第三次科技革命中
11. 1879年10月21日,一位美国发明家通过长期的反复试验,终于点燃了世界上第一盏有使用价值的电灯。从此,这位发明家的名字就像他发明的电灯一样,走入了千家万户。他是( C )
A.卡尔本茨 ?? B.瓦特 ?? ?C.爱迪生 ? D.莱特
12. 1921- 1925年之间,福特汽车价格下降了六分之五,购买一辆福特汽车还不到一般工人三个月的工资;1929年,美国几乎平均每家拥有一辆汽车。这主要得益于( C )
A.生产技术改进 B.蒸汽机的发明
C.内燃机的应用 D.计算机的普及
13. 成功地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的德国工程师是( A )
A.本茨 B.莱特兄弟
C.戴姆勒 D.亨利·福特
14.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C )
A.文艺复兴时期 ?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 D.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15. 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下列能反映两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影响“生产工具”的是( B )
A.煤炭、石油的大量开采
B.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使用
工厂生产和垄断组织出现
D.计算机代替部分人类脑力劳动
16. 第二次工业革命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成果。下列科技发明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B )
A.诺贝尔——现代炸药
B.海厄特——柴油内燃机
C.夏尔多内——人造纤维
D.爱迪生——放映机
17. 实现人类在天空遨翔的梦想的事件是( D  )
A.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 ?? ?
B.卡尔本茨发明汽车
C.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
D.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18. 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带来了火种,近代也有一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发明耐用碳丝灯泡,给人类带来便捷的“火种”,让人们告别了蜡烛和油灯。这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是( B )
A.英国人 B.美国人
C.法国人 D.德国人
19. 电磁感应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这应该得益于( B )
A.法拉第? ?? ?B.爱迪生 ??
C.狄塞尔? ? ? D.贝尔
20. 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这里所说的“一种新动力的发明”是指( D )
A.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B.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
C.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D.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三、材料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六十年代,19世纪七十年代,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在动力方面,出现了改良蒸汽机、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等;在交通运输方面,创制了蒸汽轮船、蒸汽机车、汽车、飞机等;在通讯方面,发明了电报,电话等;在经济结构方面,重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在世界贸易方面,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贸易额增长了约三倍。
----改編自《历史》
材料二 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以大气污染为主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年。1880年。1882年。1891年、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摘自刘少豪《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1)根据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促进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上述两则材料为我国进行社会经济建没带来哪些重要启示?
问题: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
启迪: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要重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双刃剑;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