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海峡长期隔绝了台湾与祖国大陆。这首诗歌《望大陆》,情深意切,表达了身处台湾的作者对大陆故乡浓浓思念。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1.了解几代领导人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九二共识”及“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2.知道海峡两岸交往概况。学习目标《乡愁》
余光中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1)内战遗留问题: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政府,国民党败逃盘踞台湾。(2)反华势力介入: 1950年,美国派第七舰队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毛泽东邓小平 江泽民胡锦涛武装解放台湾和平解放台湾, “和为上计”八项主张四点意见、《反分裂国家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点击图片播放视频:《邓小平谈台湾问题》 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979年开始,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87年,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995年1月,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在反对“台独”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两岸关系经历种种风云变幻,不断取得进展。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占率“和平之旅”访问中国大陆。
胡锦涛会见连占一行。
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
识”,反对“台独”,
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
共两党最高层领导人的
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
的新发展。2005年,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
导人马英九在新加
坡会面。在会面中,
双方就进一步推进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交换了意见。这次
会面是1949年以来
两岸领导人的首次
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2015年,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点击图片播放视频:《新时期海峡两岸关系》三国隋元明夷州琉球流求台湾1662年1684年1895—1945年1949年郑成功收 复台湾清设立台湾府日占台湾分离至今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二、日益密切的交往原因表现经济文化交流
经济文化交流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的交往表现:“三通”启动原因:基本方针的指引、共同努力1、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我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坚持不运用武力的原则
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A2、2013年,海协会、海基会两会领导人第九次会谈在上海举行。“两会”曾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的时间是( )
A.1987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7年 B3、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山水合璧”反映了( )
A.两岸政治经济交流形成常态
B.海协会与海基会首次实现对话
C.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艺术交流C4、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两岸暂时别离,终有团圆的时候。”造成今天“两岸暂时别离”的直接原因是( )
A.日本割占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各岛屿
B.荷兰殖民者抢占台湾
C.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
D.“台独”分子分裂台湾C5、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第二年,双方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这表明( )
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全国
B.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C.“台独”基础被铲除
D.“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B6、 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指导我国解决这一“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
A.战争解决
B.“三不”政策
C.民族区域自治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D7、 2016年8月2日,台湾某网络报刊发文章说,蔡英文否定“九二共识”,反而要求大陆要尊重她所代表的台湾新民意。回顾历史,“九二共识”后,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 )
A.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B.国家领导人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
C.汪辜会谈
D.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C8、 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排列下列相关活动的先后顺序( )
①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②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③汪辜会谈 ④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⑤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④⑤①③② B.④⑤③②①
C.⑤④①②③ D.⑤④③①②C9、 “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20世纪)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
A.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B.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C.港澳回归作为“一国两制”的成功范例推
动了大陆向台湾靠拢
D.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10、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是历代中国领导人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称:(苏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上)
材料二 2016年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洪秀柱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习近平主席强调,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政治基础,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民意主流。确保国家完整不被分裂,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意志。实现民族复兴,再创中华盛世荣景,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摘编自央广网
材料三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历来是命运与共的。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两岸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
——摘编自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的谈话(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台湾是日本什么时间通过什么条约窃取的?什么历史事件后台湾光复? 时间:1895年;条约:《马关条约》;事件:抗日战争胜利后。(2)当前,我国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材料二中所提“九二共识”最核心的内容什么?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核心内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3)依据材料二,归纳习近平的谈话所表达的意愿。意愿:①两岸是命运共同体;②团结奋斗促进民族复兴。(4)结合材料二、三并联系现实,从90多年来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变化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和则有利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合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