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学习目标】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到达地区及意义等相关史实。
2.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正确评价戚继光。
3.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第一幕传播和平——郑和下西洋郑和生平---
姓名:
国籍:
生活时代:
民族:
宗教信仰:
职业: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中国回族航海家明朝伊斯兰教何为西洋?为何下西洋?根据上述材料,思考郑和下西洋的条件(背景)是什么?材料二: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好转,眼光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健全朝贡体系。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材料三: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 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 步,航海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1)明朝前期国力强盛(2)明成祖的鼓励与支持(3)先进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和指南针的应用概况与特点时间早、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掠夺、侵占友好交往 (关键词:时间、规模、交往、路线)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小组合作说说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影响(意义)?①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②增进了我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及友好往来;
③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1.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最主要原因是( )
A.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B.造船技术高超??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 海上交通发达
2.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强了明朝的综合国力
B. 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往来
C.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D. 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的状态捍卫和平——戚继光抗倭第二幕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思考:为何明朝中期,在中国沿海出现严重的倭患?①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
②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台州九战九捷
福建广东过程①台州之战
结果: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②前往福建、广东
结果: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如何评价戚继光?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铃深处》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3.戚继光针对沿海地形多沼泽、倭寇小股分散的特点,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后倭寇大举进犯浙江,戚继光率军九战九捷,基本平息浙江的倭患是在( )
A.杭州
B.台州
C.扬州
D.南京4.“戚继光血战歼倭,勋垂闽浙。”“倭”来自( )
A.日本
B.俄罗斯
C.朝鲜
D.印度第三幕守望和平——以史为鉴“再无郑和” 后的中国与世界——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的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自1840年至1940年的一百年间,据史家不完全统计,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470余次之多,较大规模的入侵达到84次,入侵船队达1860多搜,入侵兵力达47万人,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50多个。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只有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在外交中占据主动权;
坚持对外开放;
坚持和平交往,互相尊重;
……友好
交 往战争
冲突国力强盛国力衰落国家实力决定外交关系明朝的对外关系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国力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