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徐孺(rú) 潦水(lǎo) 鹤汀(tīnɡ) 叨扰(dāo)
B.绣闼(tà) 骇瞩(zhǔ) 帝阍(hūn) 弱冠(ɡuàn)
C.相答(xiānɡ) 栖鹘(xī) 寂寥(liáo) 戛然(jiā)
D.环诡(ɡuǐ) 攒萃(zǎn) 殆销(dài) 见拟(nǐ)
答案 B
解析 A项“叨”读“tāo”。C项“栖”读“qī”,“戛”读“jiá”。D项“攒”读“cuán”。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彩彻区明(天空) 俨骖于上路(俨然)
B.识盈虚之有数(定数,命运) 一介书生(一个)
C.顾安所得酒乎(可是) 畴昔之夜(以前)
D.下合围以擢本(挺拔) 芬敷谧溢(散发)
答案 A
解析 俨:整齐。
3.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B.以待子不时之须
C.涉寒暑而匪亏 D.傍荫亩而抱规
答案 D
解析 A项“销”通“消”。B项“须”通“需”。C项“匪”通“非”。
4.下面各句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B.苟无深知,与彼亦何以异地
C.大块假我以文章
D.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答案 B
解析 A项古义:迎接。今义:言行迎合别人的心意。C项古义:大自然。今义:大团块(的东西)。D项古义:江山的景象。今义:大好河山。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掠予舟而西也
A.目吴会于云间 B.屈贾谊于长沙
C.横江东来 D.尽东南之美
答案 A
解析 A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B项使动用法。C项名词作状语。D项形容词作名词。
6.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晋,何厌之有?
A.响穷彭蠡之滨 B.故无厌于所甘
C.味以无比而疑 D.而固未之信
答案 D
解析 D项和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省略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被动句。
二、阅读理解(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廖氏文集》序
欧阳修
自孔子没而周衰,接乎战国,秦遂焚书,六经于是中绝。汉兴,盖久而后出,其散乱磨灭,既失其传,然后诸儒因得措其异说于其间,如《河图》《洛书》,怪妄之尤甚者。余尝哀夫学者知守经以笃信,而不知伪说之乱经也,屡为说以黜之。而学者溺其久习之传,反骇然非余以一人之见,决千岁不可考之是非,欲夺众人之所信,徒自守而世莫之从也。
余以谓自孔子殁,至今二千岁之间,有一欧阳修者为是说矣。又二千岁,焉知无一人焉,与修同其说也?又二千岁,将复有一人焉。然则同者至于三,则后之人不待千岁而有也。同予说者既众,则众人之所溺者可胜而夺也。夫六经非一世之书,其将与天地无终极而存也,以无终极视数千岁,于其间顷刻尔。是则余之有待于后者远矣,非汲汲有求于今世也。
衡山廖倚,与余游三十年。已而出其兄偁之遗文百余篇号《朱陵编》者,其论《洪范》,以为九畴圣人之法尔,非有龟书出洛之事也。余乃知不待千岁,而有与余同于今世者。始余之待于后世也,冀有因余言而同者尔,若偁者未尝闻余言,盖其意有所合焉。然则举今之世,固有不相求而同者矣,亦何待于数千岁乎!廖氏家衡山,世以能诗知名于湖南。而偁尤好古能文章其德行闻于乡里一时贤士皆与之游以其不达而早死故不显于世。呜呼!知所待者,必有时而获;知所畜者,必有时而施。苟有志焉,不必有求而后合。余喜与偁不相求而两得也,于是乎书。嘉祐六年四月十六日,翰林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知制诰、充史馆修撰欧阳修序。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后诸儒因得措其异说于其间 措:置,安放
B.屡为说以黜之 黜:罢免
C.则众人之所溺者可胜而夺也 夺:使之改变
D.知所畜者,必有时而施 畜:蕴蓄
答案 B
解析 黜:排斥。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A项前者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为助词,的。B项前者为介词,用;后者为介词,“凭借……的身份”。C项两者均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D项前者与动词连用,构成“所”字结构;后者与“为”合用,表示被动。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体现欧阳修和廖偁“不相求而两得”的一项是( )(3分)
①余尝哀夫学者知守经以笃信
②以为九畴圣人之法尔,非有龟书出洛之事也
③余乃知不待千岁,而有与余同于今世者
④未尝闻余言,盖其意有所合焉
⑤世以能诗知名于湖南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②③⑤
答案 A
解析 ①说的是作者对当时人们只学习不思考的状况的痛心,⑤说的是廖氏世代以作诗闻名于湖南。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阳修在文章的开始直陈自己对儒家经典中一些非正统言论的怀疑。
B.欧阳修很明白,在当时他的意见是不会被理解的,但是他坚持认为,时间会证明真理。
C.欧阳修没有直接表现自己找到知己后的欣喜之情,而是层层深入地表现了找到一个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欢欣。
D.欧阳修之所以对廖偁的身世、文章等作简要介绍,唯一的目的就是突出他对廖偁所具有的怀疑精神的由衷称赞。
答案 D
解析 “唯一的目的”错,还有一个目的是和文章的题目相照应。
11.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4分)
而偁尤好古能文章其德行闻于乡里一时贤士皆与之游以其不达而早死故不显于世。
(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反骇然非余以一人之见,决千岁不可考之是非。(3分)
译文:……………………………………….
②以无终极视数千岁,于其间顷刻尔。(3分)
译文:……………………………………….
答案 (1)而偁尤好古/能文章/其德行闻于乡里/一时贤士皆与之游/以其不达而早死/故不显于世。
(2)①(他们)反而都吃惊地责怪我,说我凭借独自的见解,去决断几千年来不可考证的是是非非。
②用它们的没有尽头来和几千年作比较,几千年也只不过是顷刻罢了。
参考译文
自从孔子去世后,周朝便衰败了,历经战国后,秦始皇进行了大规模的焚书活动,先秦的儒家传统著作“六经”也随之失传。汉朝兴起后,很久之后这些前代的典籍才陆续出现,这些书籍不少都散落、消失了,失掉其真传,然后许多儒家学者趁机就把他们的非正统言论掺杂到这些书籍里面去,如《河图》《洛书》里,怪诞虚妄的学说就非常多。我曾经认为那些只知道墨守经书,并对其深信不疑的做学问的人是让人悲哀的,他们不知道这些欺人之谈是在扰乱经典,我多次写文字排斥这些欺人之谈。但是学习的人却被长久流传下来的经文迷惑了,(他们)反而都吃惊地责怪我,说我凭借独自的见解,去决断几千年来不可考证的是是非非,说我想要改变许多人所深信不疑的东西,只有我自己在坚守,没有一个人认同我的见解。
我认为从孔子去世到现在这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出现了一个欧阳修,他提出了这样的说法。再过两千年,怎么能够知道没有一个这样的人,和我欧阳修持相同的见解呢?再过两千年,将会再次出现一个这样的人。到时就有三个这样的人了,那么后代的人不用再等千年就有持相同看法的人了。赞同我的说法的人已经很多了,那么批判众人所沉溺已久的说法的观点便可获得胜利并且足以改变那些人的看法了。“六经”不是属于某一个时代的书籍,它们将与天地一样没有终点并且长久存在,用它们的没有尽头来和几千年作比较,几千年也只不过是顷刻罢了。这就是我所期盼的在久远的后世能够出现的事情,而我并没有想在当今时代有所求取。
衡山的廖倚,和我交往了三十年。后来,他整理了他的哥哥廖偁遗留下来的文章一百多篇,取名《朱陵编》,遗文中在论述《洪范》时,也认为“九畴”是圣人治理天下的方法,并没有乌龟从洛水中背出书来的事情。我这才知道不用等待千年,在当今时代就有和我不谋而合的人。当初我等待这样的人在后世出现,希望能有因为我的见解而赞同我的说法的人,像廖偁,他从来没有听说过我的说法,但是他的观点和我不谋而合。这样看来,当今时代,本来就有不用去寻找却可以和我见解相同的人,又何必去等待几千年后有这样的人出现呢?廖家住在衡山,他们世代以能作诗而闻名于湖南。而廖偁尤其喜欢古文,擅长写文章,他的道德品行在乡里闻名,当时的贤能之人都和他交往。他因为不得志而过早地离开人世,所以没有在后世扬名。唉!懂得有所等待的人,一定会在某个时刻有所收获;懂得蕴蓄才智的人,一定会在某个时刻有所施展。如果有志向,不必去刻意追寻就会有与其不谋而合的人。我为廖偁和我不用相互寻求而能心志一致而高兴,于是我写下了这段文字。嘉祐六年四月十六日,翰林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知制诰、充史馆修撰欧阳修写了这篇序言。
三、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苏轼《后赤壁赋》)
答案 (1)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2)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3)划然长啸 草木震动 山鸣谷应 风起水涌
四、语言运用(12分,每小题6分)
13.根据下面一段介绍性文字,概括“岭南画派”的三点艺术特征。不超过35字。
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地域画派,由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二高一陈”早年受业于居廉、居巢。“二居”的绘画风格很传统,到了“二高一陈”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他们创作了大量革命题材的作品,也创作了无数以山水、花鸟、人物为题材的大众化作品,用生机勃勃的新国画改观了中国画坛缺乏生气的面貌。“二高一陈”曾在日本学习西方绘画技法,他们几乎都受到竹内栖凤等人的影响。他们的画作展出
后,曾被“广东国画研究会”抨击为“国画叛徒”。他们坚持这种做法,同时运用撞水撞粉法、搓纸法、背后敷粉法等新的绘画技术,使中国画在传统的基础上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更赋内涵,更具魅力,更令人瞩目。如高剑父的《松风水月图》参加中德美展,后被德国政府征集收藏于柏林博物院。岭南画派发展到今天,已是闻名遐迩,人才辈出。赵少昂、杨善深、黎雄才、关山月,这四位大师,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革新绘画题材,(2)学习西方绘画技法,(3)发展中国画的传统技法。
14.城市标志是城市独特文化和精神的直接展示,是城市品牌的形象代表,是城市的识别符号。以下两个图标都是杭州城标的候选图标,最终左边的图标在网友投票中胜出。请写出左图胜出的原因。
答:……………………………………….
答案 左图标志以汉字“杭”的篆书加以演变,赋予其直接的语义呈示性,能够让公众清晰地辨识;巧妙地将航船、江南建筑、西湖园林、拱桥等诸多要素融入其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江南地域特征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的特点。右图将杭州山水抽象为简洁奔放的笔触和多孔拱桥的形象,充满美术感,但从内涵的丰富性和公众辨识度来看,左图更胜一筹。
五、作文(60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歌德很形象地说:“我们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目标会丧失,力量也会化为乌有。”
巴尔扎克非常肯定地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罗曼·罗兰曾怒气冲冲地谴责:“扼杀思想的人,是最大的谋杀犯。”
请以“思想的魅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答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