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15 17:5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和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义,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根据数字资料分析“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值,掌握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技能。了解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学生明白我国有些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文化成就的原因。
三、教法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材料:
材料一: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她,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画。一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设置问题: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新课讲授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一)、两弹一星
1、什么是“两弹一星”?
1.含义
两弹 :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星
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核弹(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2.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实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3.代表科学家
钱学森(1911-2009)
“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也不让他离开美国!”
钱学森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邓稼先领导完成了中国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他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材料一 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材料二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三 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结合材料,想一想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4.原因和意义
原因:为抵制帝国主义的威胁和讹诈,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增强国防实力,提高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
意义: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我国的核政策:
我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邓小平同志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和朱光亚极力倡导下,做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3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统筹部署高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朱光亚是863计划的总负责人,参与了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从科技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批重点研发专项指南已于2016年2月16日发布,这标志着整合了多项科技计划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从即日起正式启动实施。这也意味着“863计划”即将成为历史名词。
(二)、载人航天——漫步太空
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启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航。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神舟一号 神舟四号 空间站 探月工程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一)杂交水稻
1.概况: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001年2月19日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右)
意义: ?解决吃饭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世界行饥饿问题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二)、屠呦呦与青蒿素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 )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由此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 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双百”方针
1.提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
第一、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和充足的底气。
第二、坚定文化自信,其意义就在于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第三、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本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一起走近了新中国取得的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认识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爱国奉献、赤胆忠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等优秀品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的优良品质,不为名利,默默奉献!让科技创新成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四)、课堂练习
1、按照计划,我国将于2020年左右实施空间站的建造,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回顾历史,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D   )
A. 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成功 B. 东方红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C.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D.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 2016年9月1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
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B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 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3、 如今的中国正一步步地实现着中国梦。从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到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证明了我国在下列哪一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D )
A. 原子能技术   B. 海洋技术C. 生物工程    D. 航天技术
4、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见右图)。这主要是因为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____。横线处应填( A )
A. 青蒿素   B. 青链霉素C. 罗红霉素  D. 红霉素
(五)、板书设计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一)、两弹一星
1、什么是“两弹一星”?
2、含义
3、成就:
4、代表科学家
4.原因和意义
(二)、载人航天——漫步太空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一)杂交水稻
(二)、屠呦呦与青蒿素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双百”方针
1.提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