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图中的历史人物是谁?分别去了哪个国家?一、郑和下西洋郑和:原姓马,云南人。12岁丧父,在流离中被明军掳去,送进皇宫当了太监。后来跟随燕王朱棣,屡建战功。朱棣称帝,是为明成祖。明成祖十分器重他,提拔他为内宫太监,并赐姓郑。1431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 1、“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西洋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材料阅读: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
根据材料、联系教材,探讨当时郑和下西洋目的?目的:①寻找惠帝;②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声望;③换取海外的奇珍。4、郑和下西洋概况1405--1433年先后7次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多艘。 / 每次出海约2.7-2.8万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金银货币。用来慷慨送礼,或用于贸易。南亚国家、阿拉伯地区国家、非洲国家欢迎郑和船队。郑和下西洋时到达过榜葛剌,后来榜葛剌国王两次来到中国进献长颈鹿。当时的国人将其视为瑞兽麒麟。通过对比发现了什么?规模大 时间长 次数多 时间早 航程远 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5、郑和下西洋的地位及意义地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意义:①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②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③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想一想郑和航海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①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②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
③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动 脑 时 间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
完成远航? 客观条件:(1)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2)造船水平的高超;
(3)指南针的发明并使用于航海事业、
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1)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
勇于探索的精神;
(2)统治者的支持。主观条件:二、戚继光抗倭1、倭国、倭寇、倭患(抗倭的原因)倭国:
倭寇:
倭患: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 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倭患形成原因)。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
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2、戚继光 戚继光: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在反抗外来侵略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甚至牺牲的人。)。
戚继光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这句话体现了戚继光的什么高尚品德?体现了他淡泊名利、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崇高精神品质。3、抗倭经过及结果①临危受命: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②组建戚家军: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戚继光大力整顿军队,并招募农民和矿工10000多人,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他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③战果: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抗倭形势图台州九捷④结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抗倭取得胜利。4、意义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小提示: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动脑时间: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①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沿海一带爱国军民的支持;
②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③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
④戚继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治军严明。
思考与讨论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尽管都名垂千古,但不能被称为民族英雄,戚继光却被称为民族英雄,这是为什么? 戚继光是民族英雄,因为他率领了本民族的戚家军打退了外来民族的的进攻,打退了倭寇的入侵。
岳飞和文天祥都不是民族英雄,因为他们的打击对象还是属于中华民族的范畴;分别是蒙古族和女真族,他们都是中华民族。三、葡萄牙?取在澳门居住权1、原由随着从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者相继来到东方,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2、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葡萄牙骗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1573年,葡萄牙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3、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四、课堂小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明朝的对外关系交往 -冲突国力强盛国力日渐衰落当时处于封建制度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由强盛走向衰弱了五、基础巩固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
A.蔡伦 B.毕升 C.郑和 D.郑成功
2.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CBAC5.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满刺加和红海沿岸
6.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的 ( )
A.山东 B.浙江 C.福建 D.广东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的联系 C.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戚继光抗倭在台州取得九战九捷的业绩
8.“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BA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