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课题 第十章 单元 第十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过程与方法 分析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进步感受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
重点 两级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难点 1.辨别两极地区周围大洲、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朗诵下列诗句,请问诗句描写的是世界什么地方? 白色和黑色的衣氅 诠释北极全部 铺天盖地的暴风雪袭来 雄性中强壮的生灵,守在外围 里面,生命粘在一起 暴风雪过后,幼弱和雌性 坚强地活了下来。极地光芒 在它们身上迸放。寒冷 造就这些生命;千百年 白与黑坚守着极地 如今,极地的光芒 一天比一天温暖;白与黑 不再是精灵们的全部 温存的泪水,汇成汪洋 白与黑在温暖中消逝 展示:极地景观图片。
极地地区。
讲授新课 [板书]第十章极地地区 独特的自然环境
提问: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开这一问题。
板书:1.位置和范围
课件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
活动: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获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讨论得出: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小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两极地区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板书:2.自然环境特点
出示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图,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教材第94页有关材料,探究:两极地区气候和自然景观有什么差异?
[生]南极气候:酷寒、干早、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观:终年冰封,冰天雪地。
过渡: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观看图“南极地区的企鹅”和图"北极地区的北极熊”,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
[板书]3.代表性动物
[提问]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小结:;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在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图上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所以从0°经线顺时针方向转到180°的所有经线都是东经。而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则相反。
用地球仪演示:直观观察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地球自转方向:以北极点为中心(逆时针);以南极点为中心(顺时针)。
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这是出于什么目的呢?带着这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板书: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学生自学教材96--98页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带些自然资源?
板书:1.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小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延伸: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总结: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现在的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板书:2.南极科考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三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描述它们所在的经纬度。
?????? 延伸:我国南极科学考查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南极的季节与北极相反。
??????
提问南极考察正如火如茶地进行,读课本97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
板书:3.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4.北极科考站:黄河站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 板书: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两极地区的鲸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
活动: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学生讨论。
总结:同学们回答得都比较好,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的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约束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人。国际社会为保护北极环境,于1991?年制定《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 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以北,中心位置在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以南, 中心位置在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南极气候:酷寒、干早、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观:终年冰封,冰天雪地 南极的代表动物:企鹅。北极的代表动物:北极熊。阅读图片内容,了解企鹅和北极熊的体态特征。
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大量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南极洲过去气温高,有森林;南极洲过去在温带,后来漂移到了极地地区......
长城站在西经59°?,南纬60°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南纬69°。昆仑站在南纬80°,东经77°。
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且处于极昼期。相反。 读教材第97页阅读材料“穿越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牙的精神。根据课本的描法,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北板与南极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讨论略。 读教材99页“爱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了解人类保护南极的情况。
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地图、资料及已学知识等。锻炼学生识图、用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气氛活跃,学生对讨论内容理解深刻,既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人类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
板书 第十章极地地区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1.位置和范围 2.自然环境特点 3.代表性动物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1.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2.南极科考站 3.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4.北极科考站 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十章极地地区
地理人教版 七年级下
新知导入
白色和黑色的衣氅
诠释北极全部
铺天盖地的暴风雪袭来
雄性中强壮的生灵,守在外围
里面,生命粘在一起
暴风雪过后,幼弱和雌性
坚强地活了下来。极地光芒
在它们身上迸放。寒冷
造就这些生命;千百年
白与黑坚守着极地
如今,极地的光芒
一天比一天温暖;白与黑
不再是精灵们的全部
温存的泪水,汇成汪洋
白与黑在温暖中消逝
朗诵下列诗句,请问诗句描写的是世界什么地方?
极地地区
新知导入
极地景观图
新知讲解
第十章极地地区
新知讲解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两级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
北极地区:位于66.5°N以北,北极圈以内,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
新知讲解
1、位置和范围
北美洲
亚洲
欧洲
北冰洋
新知讲解
南极大陆
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以南,中心在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新知讲解
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获得的太阳光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冰雪覆盖的原因
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两极地区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于地球公转引起的。
新知讲解
2、自然环境特点
南北极地区气温对比
气温(oC)
降水量(毫米)
(月)
气温(oC)
降水量(毫米)
(月)
卡扎奇耶
东方站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两极地区气候比较
新知讲解
低
少
7
1
少
低
快
相同 气温 ,降水 ,
不同 1、北极地区最高温出现在 月,南极地区则是 月。
2、 降水量: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 ,气温: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 ,风速: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 。
新知讲解
“冰雪高原”
南极地区: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
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
新知讲解
“白色沙漠”
南极地区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毫米以下,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
新知讲解
南极地区: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风速
17米/秒—18/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风库”
新知讲解
南极的代表动物:
企鹅
“我有流线型的躯体。你看我像不像身穿白衬衣、黑燕尾服的绅士?我经常站立,所以,前肢已经退化成游泳的鳍状肢。为了抵御严寒,我皮肤下有厚厚的脂肪保护层。”
新知讲解
北极的代表动物:
北极熊
“我住在寒冷的北极地区。我的体长有3米多,体重达300千克。我的毛皮防水,皮下脂肪又厚,所以特别不怕冷。”
新知讲解
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南极
180°
0°
东经
西经
东经
西经
站在南极点 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 在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图上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所以从0°经线顺时针方向转到180的所有经线都是东经。而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则相反。
时针
时针
逆
顺
从北极、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运动
北半球
南半球
新知讲解
活动3:归纳和比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新知讲解
中间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
中间是北冰洋、周围是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大
终年冰封,但不如南极地区冷
企鹅
北极熊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海陆状况
气候状况
代表动物
新知讲解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
思考:1、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
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新知讲解
沿岸栖息大量海洋生物
新知讲解
鲸
毛皮海狮
海豹
南极贼鸥
新知讲解
苔藓
地衣
海藻
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的实验室。
新知讲解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南极洲过去气温高,有森林;南极洲过去在温带,后来漂移到了极地地区......
新知讲解
我国科学家在南极考察
新知讲解
2、南极科考站
中山站
昆仑站
长城站
长城站在西经59° ,南纬60° 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 ,南纬69°。昆仑站在南纬80°,东经77°。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三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描述它们所在的经纬度。
0
新知讲解
南极地区的暖季是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气温回升,处于极昼期,所以我国科考站的建站通常选择在2月。
想想:为什么我国南极科考站的建立时间都选择在2月?
新知讲解
3、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北极深海取样现场
采取冰雪雪样
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猞猁
海狮
鱼类
海象
新知讲解
北极地区的动物
苔藓
北极花
泥灰沼
草本沼泽植物
新知讲解
北极地区的植物
新知讲解
在图上找出我国的黄河站
黄河站
简要说明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和考察也越来越频繁, 开发北极地区的资源(石油、天然气、煤、铁等)用以面对资源紧张局面,此外,极地考察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科研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
新知讲解
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
日本猎捕鲸
1986年,国际捕鯨委员会通过(全球禁止捕鯨公约》,禁止商业捕鲸,但允许捕鯨用于科学研究。反捕鲸人士说,日本利用公约这一漏洞,每年在南极洲鯨类保护区以科研名义猎捕数百头鯨,而这些被捕杀的鲸最后是到了餐桌上,而不是实验室。
新知讲解
南极大陆附近海域对鲸的捕杀。过度捕杀鲸等极地动物,将破坏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从而破坏其生态环境。
日本大肆捕鲸
日本捕鲸船
新知讲解
北极地区遭受漏油污染的海鸟
环境污染
新知讲解
冰川融化
新知讲解
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的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约束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人。国际社会为保护北极环境,于1991年制定《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
新知讲解
活动:演讲:保护极地,人人有责
科学家一直警告, 极地地区的气候变暖趋势比中纬度地区更明显。下图是两幅公益海报。作一个简短的演讲,谈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么来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减少不必要的衣物购置、选择当地出产的食物、夏季室内空调调至26℃、多骑车和选择公交出行、使用节能环保的产品等。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所有人都自觉自愿地行动起来,并转化为常态的生活方式,就可能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从而间接地保护生活在极地地区动物们的栖息环境。
课堂练习
1.南极地区主要位于__________以南,__________及其周边的海边的海域;北极地区主要位于___________以北,包括________及其周边的______________的三洲部分地区。
2.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干燥 和_______、代表性动
物是 ________ ,北极地区比南极稍微暖和,代表性动物是__________ 。
3.两极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南极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有_______
和________,北极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4.极地地区是科学考察的宝地,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
察站有________、 中山站和_________ , 在北极地区建有_________ 。
5.为了保护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我国加人______________了 。
南极圈
南极洲
北极圈
北冰洋
亚、欧、北美
酷寒
多烈风
企鹅
北极熊
煤炭
铁矿
石油
天然气
长城站
昆仑站
黄河站
《南极条约》
课堂练习
1.2010年7月1日至9月20日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了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有关北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在北极考察除了对抗风雪寒冷外,还要防范北极熊的袭击②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7月至9月③北 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④北极地区资源贫乏,科考的价值不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有关南极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地球上最南的大洲,四周被三大洋环绕 B.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C.由于大量建立科考站,环境污染相当严重 D.海拔最高的大洲
A
C
课堂练习
3.关于两极地区共同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两极地区都非常寒冷 B.两极地区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C.两极地区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 D.两极地区都没有常住人口
4.南极洲有世界“寒极”之称,酷寒的主要原因是 ( )
①跨经度最广②地处高纬地区 ③绝 大部分被冰雪覆盖④受海洋影响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5.到南极科学考察的时间是( )
A.8月 B.2月 C.9月 D.7月
B
D
D
拓展提高
拓展提高
据国外媒体报道,自上世纪50年代起,多国政府派道南极科考队到南极地区考察。为方便科考队员工作,各国政府建立了各自的科学考察站。如今在南极这片土地上共有150 多个科考站,仿佛是地球最南端的一次小型“世博会”。
世界各国在南极建立考察站的原因是什么?
南极地区最丰富的资源是淡水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南极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主要有煤、铁、石油、天然气等。
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我国在南极有哪些考察站?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人类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
板书设计
第十章极地地区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1.位置和范围
2.自然环境特点
3.代表性动物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1.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2.南极科考站
3.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4.北极科考站
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作业布置
复习这节课所讲的内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