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人教新课标(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人教新课标(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15 22:3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进行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巨大影响,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都是促进一个人健康向前不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在人的生活中,既需要有鼓励、关心、支持等爱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篇课文表达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将人物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相结合。在教学中要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突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思想,借助这个例子,努力落实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在学生读通课文,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感悟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学习作者关注符合人物个性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学习作者行文构篇的主要表达思路,设定为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突破口。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理念与学段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设定为:
 1.自学生字词,会读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搂住、自豪、誊写、位置、出版、慈祥、谨慎、歧途”等词语。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语言文字;了解、体会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有不同看法,但都表达对“我”的爱。
??? 3.继续学习语言(对话)描写的基本方式。
4.了解、学习本文构篇的主要表达思路——全文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写(回忆)过去产生的一件作品(或一件事),父母亲对作品(或这件事)的不同评价(或看法);后一部分写现在自己对父母亲当时评价的新认识新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父母亲对儿女不同评价,都是表达对儿女的关爱;了解、学习本文构篇的主要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读通课文、积累语言,接收信息、了解文意
1.上课前一天,学生自学(预习)课文:
①反复朗读课文、读通顺,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家庭成员或小朋友听,准备参加学习小组的朗读比赛或朗读成绩评定;
②边读边想边写批注,从哪些词语、句子、片段、标点等语言材料中,接收到哪些信息?(准备在课堂教学时进行交流);
③自学(预习)时结合思考课文后面提出的思考题,并试着解答;
④提出疑难的问题,思考课文的表达思路;
⑤早读或上课前的时间,由小组长组织检查本组同学读通课文情况。【将各组长检查读通课文的场景入镜头,1-2分钟】
?
(以下为课堂教学基本环节,教学时间为2课时)
【课堂场景,上课,问候】
2.检查预习成效,获取文本信息。
⑴ 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打出课题,齐读课题。
问:这篇课文题目与以前所认识的题目有什么不同?(感受作者出题的方式)
部分学生读读讲讲,形成感受:词语(语句)加引号,表示引用他人说的话做题目。
????⑵ 检查读通课文的情况
①下面请小组长逐个汇报本组同学读通课文的成绩评定;
教师对没有读通课文的同学,提出要求和检测的方法(课后一天内,请没有读通课文的同学,利用时间到老师面前读给老师听)。
????②抽查检验同学读通课文的情况:
指名三位学生读对话部分(一生读父亲说话,一生读母亲说话,一生读说明部分)
????③齐读“现在我已有了很多作品”这个自然段。
?
⑶ 组织学生在4人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收获[结合自学(预习)课文,交流接收到哪些信息]。(4分钟)
⑷ 小组学生代表在班上汇报接收到哪些信息。
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适当提示学生从哪些词语、句子、片段、标点等语言材料中,接收到哪些信息,读读语句说出自己的感受理解;
鼓励个性、多元感悟,关注获取信息的互相补充。
⑸ 小结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和感悟。
学生代表小结;
教师做简短小结
第二板块:质疑问难,提升问题解决思维,梳理学习方法
?? 1.请学生质疑问难,学生举手提问,给时间看看是否有同学给出答案。
2.选取学生共性的问题,组织思考解答。
在学生思考解答问题时,结合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如p103页写“我”现在认识的一些句子,读读讲讲,谈谈体会感悟等等。
3.交流、梳理读书、学习的方法,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请同学们举手发言,谈谈自己的读书提取信息的方法;
教师进行适恰的评价、推广。
【通过以上两个教学环节(含预习课文),主要达成以下学习目标:①学生读通课文,巩固生字词,积累课文语言文字;②不断培养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获取更多信息的能力,通过鼓励学生有个性、独特体验以及多元的感受理解,培植创新思维;③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基本感受(如:生活中的每个人既需要有鼓励和爱的力量支持自己不断前进和发展,也需要有警告的力量来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父母亲对儿女虽有不同评价,但都是表达对儿女的关爱)等等。】
第三板块:精读、研读有表达特点的重点片段(或篇章结构),引导发现、了解有特点的表达方式,读写结合,感悟、积累、实践表达方式案例
1.继续引导学习父亲与母亲对话部分内容,领悟语言(对话)描写的基本方式。
⑴ 幻灯片打出课文p102页语言(对话)描写内容;
?
⑵ 指导学生分角色再次朗读语言(对话)描写内容;
⑶ 组织默读发现语言(对话)描写的基本形式:
① 同桌学生交流;
② 部分代表班上汇报;
③ 小结:这篇课文中语言(对话)描写有三种基本形式[学生、教师联系课文中相关的语言(对话)描写内容解读]如:
“(说话内容)。”谁怎样(动作、神态)说。
“(说话内容),”谁怎样(动作、神态)说,“(说话内容)。”
谁怎样(动作、神态)说:“(说话内容)。”?
④ 幻灯片再打出语言(对话)描写三种基本形式的内容,请学生联系课文相应内容体会默记。
⑤ 组织学生仿照课文语言(对话)描写的内容写片段;
写出后,同桌互改;
班级展示评改个别学生的对话。
2.第一课时总结
组织学生从了解主要信息和认识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总结(三位学生);
教师做适恰的补充;
教师提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下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全文构篇的主要方式,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主要的表达思路,认识、积累新的构篇方式案例。
打出思考题:
再认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前面一部分写什么内容,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后面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学生读题、记下这个思考题。
(本课结束)
?
(下面为第二课时)
?3.了解课文的表达思路,初步认识新的构篇方式案例
⑴ 快速默读全文,思考并完成以下填空(幻灯片出示):
① 课文前一部分回忆了一件什么事?(可以用课文内容填空)
“我”???????????????????????????,母亲对这件事的评价(看法)是:????????????????????????,父亲对这件事的评价(看法)是:???????????
????????????????。写这个过程,作者运用主要的表达方式有:???????????????
??????????? ?????????????
② 课文后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我”现在对这件事的????????????? ??????,运用主要的表达方式是:?????????????????????????????。
⑵ 学生同桌交流;
⑶ 部分同学班上汇报;
⑷ 小结,小结时出示下面幻灯片——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两部分内容:
① 课文前一部分回忆“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这件事的评价(看法)是鼓励表扬说“精彩极了”,父亲对这件事的评价(看法)是批评警告说“糟糕透了”。写这个过程,作者运用主要的表达方法有:心理活动描写、语言(对话)描写??。
② 课文后一部分主要写了“我”现在对这件事的认识和感悟。运用主要的表达方法是:说说心里话:现在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写。
⑸ 学生默记后,再出示以下作文提纲幻灯片:
课文由两个部分的内容构成。
前面一部分:回忆一件事,亲人(或其他人)对这件事的不同看法。
【主要表达方法有:心理活动描写、语言(对话)描写;】
后面一部分:写现在自己对这件事的认识和看法。
【主要表达方法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
⑹ 学生默记(抄写)这个案例表达思路(作文提纲);
??⑺ 利用课堂时间(或回家后利用时间),按这种表达思路(写作方式),完成一篇习作。
?(8)如果是利用课堂时间习作,还可争取一些时间进行展评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