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 (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 (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15 23:2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本草纲目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正式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广泛采集药物标本,搜集民间药方,并亲自进行药物性能试验。经过27年的不懈地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
科技名著本草纲目内容特点:这部书收入药物1892种,医方11000多个。插图1160幅,内容丰富,考订详细。
?
地位 :当时这部书虽然未受到朝廷的重视,但刊行之后却广为流传,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天工开物宋应星(1587- 1661年),字长庚,奉新(今江西)人,万历举人,明末科学家。明亡后弃官归故里,潜心实学,著述较多,以《天工开物》最为有名。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把生产各部门分为18类,几乎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的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各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这部书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光,上海人。明末著名的科学家。他毕生用力最勤、影响最广的是在农业方面。所著《农政全书》被誉为“农业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农政全书》共六十卷,约七十万字。全书分做十二门,包括农本、田制、水利、农器、农时、开垦、栽培、蚕桑、牧养、酿造、造屋、家庭日用技术以及备荒救荒(荒政)等方面。重点在开垦、水利和荒政,篇幅占全书一半以上,成为这部书的显著特色。 农政全书《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徐光启1.4 科技巨著总结2.1 明长城修筑起始点修筑目的长城构成历史地位历史影响防御北方蒙古贵族的南扰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长达万余里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扎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道路连接,形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长城附近多民族聚居地区建立农贸交易场所,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我们今天所见长城主要是明朝修筑的。明长城修筑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完善,工程质量更优异。2.1 明长城2.1 明长城 万里长城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想一想,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象征2.2 北京城2.2 北京城公元1369年到1391年间,朱元璋先后分封皇子二十四人及从孙一人为藩王,驻守全国各地,以拱卫京师。朱棣(d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1402年朱棣取得胜利,在南京称帝。
朱棣选定北京为首都,从1406年开始对北京城进行当规模的营建,1420年基本完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2.2 北京城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由匠人蒯祥[kuǎi]设计,是北京城的核心。皇城在宫城的外面面,周长9000多米,设有6个门。内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周长约23千米,设有9个城门。外城在内城南面,设有7个城门。
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个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2.2 北京城北京城的建筑,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宫苑、王府、城垣、城楼、官衙、仓库、寺观、桥梁、街巷、工商场所,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期中最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建筑总面积16万余平方米,有各种殿宇近9000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2.2 北京城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典礼地方 中和殿是皇帝阅视奏书地方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 2.2 北京城建筑大师梁思成这样赞美这条中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9”在紫禁城的建筑中频繁出现。九龙壁、九龙
椅、81颗门钉(纵九,横九)、大屋顶5条脊、檐角兽饰9个。九
龙壁面由270块组成(含九),故宫角楼结构为9梁18柱。故宫内
房间数总共为9999.5间,亦隐喻“九五”之意。2.2 北京城文学与艺术Part 33.1 明代小说主要内容价值成书
时间作者书名《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
明初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施耐庵元末
明初描写北宋末农民起义,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吴承恩明朝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3.1 明代小说3.1 明代小说 明代三部小说,虽然主题和风格各异,但都规模宏大,结构严整,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语言生动,问世后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并对以后的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2 明朝书法绘画3.2 明朝艺术成就3.2 明朝戏剧《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本课小结Part 44 本课小结科学巨著:
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
建筑方面:
北京城、紫禁城(故宫)、明长城
小说戏剧:
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
戏剧:汤显祖《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