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 (共7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 (共7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15 23:02:43

文档简介

课件73张PPT。嫁妆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着所谓“四大件我国很多地方在姑娘出嫁时往往娘家要陪送嫁妆”的说法,它们是一般家庭中的高级消费品,被看作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
你们知道这“四大件”指的都是什么吗?
改革开放前旧四大件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新四大件改革开放后电话住房电脑汽车今天的四大件改革开放后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周 继 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一、日常生活的变化1、背景: 下面请服饰组、美食组、住房组、交通组分别展示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服饰组展示改革开放
—盛世华服60年代 后期
人人爱“武装” 无论大人小孩,几乎人人都有一套红卫兵装。鲜艳夺目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人人都湮没在黑、深蓝、军装黄和白色的服装之中。
70年代:一个大变革的年代
“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十年“文革”,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旧军装,扎上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胸前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着红卫兵袖章,脚蹬一双草绿色解放鞋。
当时人们的衣着 款式、颜色都很单一,甚至有西方人用嘲讽的口气将中国人形容为“蓝蚂蚁”。
这是1986年,北京街头几位穿着裙装的姑娘在聊天(资料照片)。 80年代流行的阔腿裤。大连1991年流行的超短裙风韵独具(1991年9月21日发)。新华社发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超短裙出现,加上“迷你”两字,曾经被部分保守媒介视为洪水猛兽。进入21世纪,中国女性对于服装诉求越来越趋向凸现个性、标新立异。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唐装开始走向世界、各式旗袍炙手可热,中国服装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如今,一步裙、吊带裙、泡泡袖……裙子冲破季节和式样的束缚,在一年四季、各种场合扮美着女性。21世纪:个性才是王道
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人对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服装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在是御寒,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体现。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21世纪,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体现,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
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和商业主流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 唐装旗袍混搭
英文原词为Mix and Match。
混搭是一个时尚界专用名词,指将不同风格,不同材质,不同身价的东西按照个人口味拼凑在一起,从而混合搭配出完全个人化的风格,就是不要规规矩矩,是一种时髦,但决不能等同于胡穿乱配的毫无章法。
个性时代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它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记录着一个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迁。服装是时代变迁的重要符号,它就像一个多棱镜,通过堆红叠翠的衣着折射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服装——这道日趋亮丽的时尚风景线,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生动窗口。 谢谢大家!美食组展示
住房组展示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建国初期,在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且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在农村,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农村草房城市住房这时期的新建民居,除平房外,大多数是低层的小楼,屋顶较高,达3米左右,有的高达3.5米,窗户却很小,不够畅朗,居室通常是大间套小间,没有厅,只有一个狭窄的过道,是借鉴了前苏联住宅模式。新建的住宅小区通常称为新村,住户是普通职工。60年代小土房LOREM IPSUM DOLOR LOREM 到了五六十年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居住条件有所改观。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但是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简朴、简洁。70年代筒子楼厨房LOREM IPSUM DOLOR LOREM 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80年代颇具代表性的集体宿舍90年代末期,住宅走向小区规划化改革开放后,199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9.2平方米,超过了8平方米的目标。不仅如此,当时的“居住面积”是按照卧室面积计算的,90年代的住房,加大了客厅、厨房、卫生间、阳台的面积,较高档次的住宅还有餐厅、书房、储藏室,卧室以外的居住空间大大扩展。改革开放前谢谢观看交通组展示
行的演变①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
“一五”计划期间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
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1984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
改革开放前的出行工具骡子车
自行车
电车
旧式火车。 骡子车自行车电车旧式火车改革开放后至现代的出行工具 自行车
电动车

轮船
飞机自行车电动车小汽车轮船飞机 公路之间的对比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桥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谢谢 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梦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网络,在二十世纪俨然成为了人们的新宠儿。俗话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点简直易如反掌。坐在电脑前,鼠标轻轻一点,世界近在眼前。当然,网络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传播着虚假消息,坑蒙拐骗,无恶不作,近年来,网络犯罪率频频上升。那么,网络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今天,我们就将此问题展开一番辩论。网络利弊辩论会LOREM IPSUM DOLOR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利用它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但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别让锋利的一面割伤了我们的手。对于网络我们一定要自律,正确利用好,取其精华,取其糟粕,让五彩斑斓的网络世界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带给我们更多的便捷,成为我们了解世界,走进地球村的窗口。
总结大家能举几个身边的例子来说明身边生活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吗?◆知识拓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
丰富多彩营养均衡休闲娱乐电信网络本课小结1.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景象有
①大家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②城镇居民凭粮票、油票购买食品
③人们的服饰丰富多彩,展示个性
④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D 2.想一想,电影《开国大典》中毛主席身上衣服的颜色应该是(?? )
A.深灰色
B.草绿色
C.深黑色
D.浅蓝色B3.“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通讯手段的进步 
D.消费观念的变化?A?4.改革开放前,我国发行布票、粮票和油票的根本原因是(?? )?
A.体现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B.防止人口流动?
C.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严重匮乏?
D.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要?C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昔日的自行车王国
晚清时期,上海就出现了自行车,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自行车的增长一直较为平缓,人均拥有率不高,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解放,人民生活水平飞速提高,我国的自行车数量开始猛增,至1988年我国自行车年生产量突破了四千万辆相当于1978年全世界自行车的总产量,年平均增长为百分之十六点八,拥有量则多达3.4亿辆。由于自行车的产量和拥有量都居于世界首位,当时我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汽车不断普及,骑自行车出行的比例逐渐下降,自行车王国已经成为历史,但是。近年来,随着大众对交通堵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关注。骑自行车在一些地区开始重新成为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