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太空一日》(课件+ 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2.《太空一日》(课件+ 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16 09:41:17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太空一日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新知导入茫茫太空,令人无限神往,在茫茫的太空呆一天,会是什么样的感觉?今天,我们就走进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与他一同分享在太空的生活。 学习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味语言,理解重点词句含义。
3.学习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以及
热爱科学、勇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走近作者 杨利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著有《天地九重》一书。了 解 背 景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入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飞船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这次成功的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为进一步的空间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字 音 字 形检查预习 弧形( ) 炽热( ) 轮廓( )
遨游( ) 严谨( ) 稠密( )
瞬间( ) 烧灼( ) 千钧重负( )húchìkuòáochóujǐnzhuóshùnjūn词 语 释 义释然:
俯瞰:
本末倒置:
严谨:
惊心动魄:
屏息凝神: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从高处往下看。 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
方面弄颠倒了。严密谨慎;严密细致。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暂时抑制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速读课文,感知内容整体感知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篇由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耗时两年亲笔写成的自传(节选),描写了他首次乘坐我国自己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入太空的情景,首度揭示了中国人飞天梦背后生死时速的秘密。速读课文,梳理层次整体感知第一部分(第1——17段),写“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
空及作者的心理感受。
第二部分(第18——29段),写作者在太空中看到的地
球、祖国以及类似棉絮状的物体等
第三部分(第30——39段)写在太空遇到的“小问题”。
第四部分(第40——67段)写归途惊心动魄。问 题 探 究研读课文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杨利伟在太空中遇到了哪些意外?他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1)“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痛苦、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本末倒置’的错觉。”——令人难受、闭眼猛想、调整 (3)“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很紧张、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未能发现什么。 (4)“窗外烧得跟炼钢炉一样……眼看着越来越多……” ——恐惧、紧张出汗,看到左边舷窗开始出现
裂纹才放心。问 题 探 究2.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找出文中的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示例一:“我没有看到长城”
曾经流传甚广的说法是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但作者没有看到。杨利伟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回答,也许会泼灭不少人的热情,但却强有力地纠正了错误观念。他并叮嘱“神六”“神七”的航天员仔细看看。这说明了航天员的严谨、科学态度。问 题 探 究
示例二:“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准确地再现过。”

在太空听到神秘的声音,地面技术人员反复模拟,但因为不是当时的声音,杨利伟就不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可见杨利伟的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示例三:在“归途如此惊心动魄”中有5时35分、5时58分、6时4分、6时14分、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 通过这一系列的时间数字,突出
杨利伟作为航天员,严谨、科学、
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 ……问 题 探 究3. 第12自然段从叙述顺序上看属于哪种顺序?有何作用?插叙。插入“我”飞回地面向工作人员描述火箭共振过程及地面工作人员改进火箭技术工艺的内容,使结构紧凑,脉络清晰。问 题 探 究4. 作者特别交代在飞船中特意俯瞰首都北京的内容,说明了什么?这些内容是细节描写。作者交代这些表明
了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我”对祖国的热爱,对战友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问 题 探 究 5.“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这句话有何作用? 环境描写,写出了“我”经历生死攸关后内心的平静、沉着。问 题 探 究 照应开头,叙事完整;地球上短暂的一天,太空航行漫长的14圈;幸福的时刻,激动人心的瞬间,必将开启我国太空探险的新纪元。6.“飞船停住了。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航天飞行的时间为什么要写得如此准确?问 题 探 究7.太空一日是紧张的、复杂的,作者为什么只选取四个片段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太空一日是紧张复杂的,杨利伟所见所做所感不可能只有这些,但作者在展现从升空到落地的全过程中选取最有代表性、读者最关心、最惊险刺激的素材,既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又能展现航天员的严谨、科学态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显示出作者选材的高明。小 结 文章写了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在飞行过程中所遭受的痛苦、紧张和意外以及当时的心理活动和举动,表现了航天员不惧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和严谨、科学的态度。主 旨 归 纳 文章通过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坦率而真挚的叙述,讲述了作者进入太空的经历和感受,生动真实地展现了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赞扬了人类勇于探索太空的精神和我国科研人员科学严谨的态度。
写法探究1.平淡的叙述中蕴含丰富的感情。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看似平淡的叙述中饱含着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的深厚感情。写法探究2.在叙述中穿插说明。 这篇课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从表达方式上来看以叙述为主,但行文中也穿插了一些说明性的文字。如课文第二部分“我看到了什么”中的前三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性的文字。板书设计火箭起飞:心情紧张,出现共振——危险
看到什么:地球上的景致,类似棉絮状的物体——激动
神秘声音:克服困难,无法确认的声音——顽强,严谨
返航过程:紧张至惊慌——惊心动魄太空一日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身为航天员的自豪?1967年1月:格里索姆、查菲和怀特3名美国宇航员在卡纳维尔角进行阿波罗1号飞船模拟发射时,因飞船失火而丧生。
?1967年4月:前苏联宇航员科马罗夫因飞船在再入过程中降落伞失灵、飞船坠毁而身亡,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执行空间飞行任务时献身的宇航员。? ?1971年7月:3名前苏联宇航员在于太空实验室中工作了创纪录的24天后,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因飞船失压身亡。? ?1980年3月18日:前苏联东方号运载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进行燃料加注时发生爆炸,45名技术人员当场被炸死,另有5人在送往医院后死亡。这次事故直到1989年才有了报道。?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从卡纳维拉尔角升空72秒后爆炸,包括一名教师在内的7名美国宇航勇士丧生。
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架上升空,73秒钟后突然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被炸成碎片坠入大西洋,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其中包括美国37岁的中学女教师麦考利夫。她是从1万多名申请者中选拔出来的美国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普通公民。? 充满危险的太空航程资料补充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