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二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二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5-16 08:5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图是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在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内,所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A. 两者都只有①
B. 前者只有①,后者有①②③
C. 两者都只有②③
D. 前者有①②③,后者只有②③
【答案】D
【解析】①②③依次表示DNA分子复制、转录和翻译,而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记忆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存在DNA分子复制和基因的表达过程,即①②③生理过程都能进行;效应T细胞没有增殖能力,不能发生DNA分子复制,但能进行基因的表达,即只能进行②③过程。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
2.下列遗传系谱图中, 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用B或者b表示,分析正确的是
A.I2的基因型 aaXBXB或aaXBXb
B.Ⅱ5的基因型为BbXAXa
C.通过遗传咨询可确定Ⅳn是否患有遗传病
D.调查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及遗传方式,最好选择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答案】B
【解析】根据Ⅲ7、Ⅲ8号可推测出Ⅱ3、Ⅱ4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AaXBXb,同时推出Ⅰ2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A错误;根据Ⅱ2、Ⅲ9,可知Ⅱ5的基因型是AaXBXb,B正确;通过基因检测能确定Ⅳn是否患有遗传病,C错误;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在人群中调查,遗传方式在患病家系中调查,D错误。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根据系谱图判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Ⅱ5和Ⅱ6都不患甲病,但却生了一个患甲病的儿子,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可推知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和Ⅱ4都不患乙病,但却生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儿,说明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3.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Ⅱ3个体的致病基因分别来自于I1和I2个体
B.Ⅲ5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C.若Ⅲ4与Ⅲ6结婚,生育一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4
D.若Ⅲ3与Ⅲ7结婚,则后代出现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8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Ⅱ4和Ⅱ5都患甲病,子代有人不患甲病,甲病为显性遗传病,Ⅱ4和Ⅱ5都不患乙病,子代有人患乙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如果甲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Ⅱ5父亲患病,其女儿都患病,而Ⅲ7正常,故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Ⅱ3个体的甲病基因来自于I2个体,乙病基因来自于I1个体,A正确。假设甲病基因为A,乙病基因为b,Ⅲ5的基因型为AAXbY(1/3)或AaXbY(2/3),Ⅲ8基因型为AaXBXb(2/6)或AaXBXB(2/6)或AAXBXB(1/6)或AAXBXb(1/6),B正确。Ⅲ4与Ⅲ6结婚,Ⅲ6为aaXbY, Ⅲ4基因型为AaXBXb,故
不患甲病概率为1/2,患甲病概率为1/2,患乙病概率为1/2,不患乙病概率为1/2,故子代正常概率1/2×1/2=1/4,C正确。若Ⅲ3与Ⅲ7结婚,Ⅲ3基因型为aaXBY, Ⅲ7为aaXBXB(1/2)或aaXBXb(1/2),子代不患甲病,男孩患乙病概率为1/2×1/2=1/4,D错。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病分析,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4.下图为遗传信息传递的某过程的一段示意图,此段中共有几种脱氧核苷酸 ( )
A.3种 B.5种
C.6种 D.8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图示为转录过程,DNA中有三种碱基,对应3种脱氧核苷酸。
考点:本题考查DNA分子组成,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的能力。
5.下列人类疾病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
A. 白化病 B. 红绿色盲 C. 多指 D. 乙型肝炎
【答案】D
【解析】A、B、C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或受致病基因控制引起的遗传病。 因此A、B、C属于遗传病;而乙型肝炎是传染病,传染病是指由外来的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不属于遗传病,D不属于遗传病。
故选:D。
6.(2015年湖北黄冈中学4月高三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非编码RNA是一大类不编码蛋白质、但在细胞中起着调控作用的环状RNA分子(原因是成环序列两端有互补的重复序列存在),其调控失衡与一系列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非编码RNA是转录的产物,其结构中含有氢键
B.该非编码RNA的结构与mRNA的结构完全相同
C.若该非编码RNA在细胞质基质中发挥作用,则需要通过核孔出细胞核
D.非编码RNA可能是通过调控基因表达中的翻译过程来控制疾病的发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中的RNA均通过转录形成,单链上互补的碱基间可形成氢键,A项正确;不同的R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结构不同,B项错误;转录在细胞核中完成,其产物RNA加工成熟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C项正确。非编码RNA是一大类不编码蛋白质、但在细胞中起着调控作用的环状RNA分子,其调控失衡与一系列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这说明非编码RNA可能是通过调控基因表达中的翻译过程来控制疾病的发生,D项正确。
考点:基因的表达。
【名师点睛】本题以“非编码RNA”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基因表达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更主要的是抓住题意中的关键信息:“不编码蛋白质、但在细胞中起着调控作用的环状RNA分子”、“其调控失衡与一系列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逐一分析每一选项,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7.下表为人体几种细胞中的基因和蛋白质的比较,错误的分析是
基 因
蛋 白 质
卵清蛋白基因
β珠蛋白基因
胰岛素基因
卵清蛋白
Β珠蛋白
胰岛素
输卵管细胞
+
+
+
+


成红细胞
+
+
+

+

胰岛细胞
+
+
+


+
A.通过检测细胞中的蛋白质,可以推断相关基因被表达
B.人体内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含有特异性蛋白质
C.细胞分化的关键是有无决定特异性蛋白质合成的基因
D.特异性蛋白质直接决定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根据表内信息可知三种细胞中所具有的基因相同,但表达的蛋白质种类不同,基因表达的过程就是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故A正确。输卵管细胞、成红细胞及胰岛细胞中蛋白质种类均不同,故B正确。细胞分化的关键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C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特异性蛋白质直接决定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表格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
8.下列关于人群中遗传病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调查结果可能会显示男女发病率不同
B. 尽量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低的隐性遗传病
C. 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D. 选取调查的单基因遗传病是由单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答案】A
【解析】若调查的是伴性遗传病,则调查结果可能会显示男女发病率不同,A项正确;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进行调查,B项错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才可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而在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只能研究遗传病的发病率,C项错误;选取调查的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病,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应选择群体中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的对象和范围。人类遗传病情况可通过社会调查和家系调查的方式进行,如统计调查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然后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对某个典型患者家系进行调查,然后画出遗传系谱图,再根据家系遗传状况推断遗传方式。
9.图中a、b、c表示生物学有关内容,其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 若表示真核生物有氧呼吸场所,则a为细胞质基质,b、c为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
B. 若表示兴奋在突触的传递,则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间隙,c为突触后膜
C. 若表示基因表达过程,则a为DNA,b为mRNA,c为蛋白质
D. 若表示捕食食物链,则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
【答案】D
【解析】有氧呼吸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A正确;兴奋在突触的传递分三部分结构,a为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b,作用于突触后膜c,B正确;基因表达过程包含两个过程,以DNA上的基因为模板a,转录形成mRNA即b,以mRNA为模板翻译成蛋白质c,C正确;捕食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只能是生产者,之后各营养级只能是消费者,没有分解者,所以D错误。
10.下图是某一DNA片段,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中的ACT能决定一个氨基酸,则ACT可称为一个密码子
B.②处是磷酸二脂键,断裂时需要消耗水
C.该片段中含有3个碱基对,所以含有3种脱氧核苷酸
D.DNA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作用于①处,而转录不需要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一DNA片段,其中①为氢键,是解旋酶的作用部位,而且A和T之间有2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②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化学键。密码子在mRNA上,A错误;水解使磷酸二酯键断裂需要水,B正确;若该片段含有A—T碱基对,所以含有只有脱氧核苷酸,由于总共只涉及4种碱基,所以含4种脱氧核苷酸,C错误;DNA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作用于①处,而转录不一定需要,D错误。
【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名师点睛】DNA分子的结构与特性
1.结构形成
①为组成单位;②为脱氧核苷酸单链;③④为脱氧核苷酸双链;⑤为双螺旋结构。
由图分析,可以看出:
(1)每个DNA片段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有2个。
(2)○??之间的数量关系为1∶1∶1。
(3)○和?之间的化学键为磷酸二酯键,用限制酶处理可切断,用DNA连接酶处理可连接,还可用DNA聚合酶连接。
(4)?和?之间的化学键为氢键,可用解旋酶使之断裂,也可加热使之断裂,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G与C之间有3个氢键。
(5)每个脱氧核糖连接着2个磷酸,每条单链上相邻碱基不直接相连。
(6)若碱基对为n,则氢键数为2n~3n,若已知A有m个,则氢键数为3n-m。
11.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可以准确地复制
B. 能够储存遗传信息
C. 是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D. 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基因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准确地复制,A正确;基因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能够储存遗传信息,B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正确;每一个基因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并不是随机排列的,D错误。
考点:基因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需要理解基因的知识
基因关系图:
12.已知一信使RNA片段中有60个碱基,其中A和G共有28个,以此为模板转录形成的DNA分子中C和T的数目以及以该信使RNA翻译而成的肽链脱去的水分子的最大数目分别是
A.28、60 B.32、20 C.60、19 D.60、50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信使RNA共有60个碱基,则以此为模板转录形成的DNA中共有120个碱基,信使RNA中A+G=28,则C+T=32,另外一条链中C+T=28,所以DNA分子中C和T一共有60个,脱去水分子个数为60/3-1=19个。
考点:DNA、RNA的结构,关系,转录翻译的知识。
13.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在大脑中高度表达的蛋白质CDKL5是神经元树突发育和形态发生所必需的。如果位于X染色体上的CDKL5基因发生突变,则儿童患有智障,这种疾病称为“雷特综合症(Rett syndrome)”。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雷特综合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
B. CDKL5异常很可能引起神经发育异常和功能障碍
C. CDKL5是神经递质
D. CDKL5基因发生突变可影响神经元细胞间的兴奋传递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CDKL5基因高度表达的蛋白质是神经元树突发育和形态发生所必需的结构物质,所以不是神经递质。雷特综合症属于伴X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无论显隐都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CDKL5异常可影响神经元细胞间的兴奋传递,也可能引起神经发育异常和功能障碍。
考点:本题考查了基因突变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能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4.粮食问题是当今举世瞩目的迫切问题之一。改善农作物的遗传性状、提高粮食产量是科学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下图是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图示新品种小麦,可选图中E→F→G的育种方法
B.H→I、J→K都必需用到与G过程相同的技术操作
C.由F1→F2 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D.图中的遗传育种途径,A→B所表示的方法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A→B为诱变育种,C→?D为基因工程育种,E→F→G为单倍体育种,H→I为细胞工程育种,J→K为多倍体育种。要尽快获得新品种,应该采用单倍体育种法,故A正确;G过程是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H→I过程是植物体细胞杂交,不需要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故B错;F1→F2 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故C正确;A→B为诱变育种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育种方法和原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和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5.2011年3月11日发生日本大地震后,福岛第一核电站机组相继发生爆炸,使人们产生了对“核辐射”的恐惧,全国多地出现食盐抢购囤积的风波,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食用碘盐(碘含量很少)预防放射性碘的摄入是无法实现的
B.核辐射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属于物理致癌因子
C.核辐射引起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D.癌症的发生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是一种累积效应
【答案】C
【解析】略
16.基因转录时,不可能进行的碱基配对方式是 ( )
DNA
RNA
A
腺嘌呤
胸腺嘧啶
B
鸟嘌呤
胞嘧啶
C
腺嘌呤
尿嘧啶
D
胸腺嘧啶
腺嘌呤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T-A、C-G、G-C,而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RNA中不含有胸腺嘧啶(T),故选A。
17.下列现象中,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是( )
A.玉米由于水肥充足而长得穗大粒多 B.人由于晒太阳而皮肤变黑
C.经生长素处理获得无籽番茄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不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如ABC。
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选D。
考点:可遗传的变异。
点评:属识记内容,相对简单,应理解加记忆并举,学生作答一般不会出现太多错误。
18.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沉淀物出现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搅拌不充分
B.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沉淀物出现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培养时间过长
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上清液出现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搅拌不充分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上清液出现放射性的原因只能是培养时间过长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分子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因为噬菌体较轻,搅拌离心后,细菌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噬菌体及其蛋白质外壳存在于上清液中。搅拌、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若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其原因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 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A项正确,B项错误;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上清液出现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或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C、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9.真核细胞某生理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酶1是DNA聚合酶,酶2是解旋酶
B.a链与d链的碱基序列相同
C.该图表示遗传信息传递方向是DNA→RNA
D.c链和d链中G+C所占比例相等,该比值越大DNA热稳定性越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图示为DNA复制过程,其中酶1可使氢键断裂,酶2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所以酶1是解旋酶,酶2是DNA聚合酶,A项错误;a链是以b链为模板复制形成的,d链是以c链为模板复制形成的,b链和c链在复制之前是碱基互补配对的关系,故a链与c链的碱基序列相同,a链与d链的碱基序列互补,B项错误;该图表示DNA半保留复制过程,遗传信息传递方向是DNA→DNA,C项错误;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之和所占的比例在两条单链中相等,因G、C之间有三个氢键,所以该比值越大DNA热稳定性越高,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0.20.关于下图所示DNA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限制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连接酶作用于③部位
B. 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的比例上
C. 若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的(m>2n),则G的个数为-p
D. 把该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限制酶切开的是DNA链的磷酸二酯键,作用于①部位,DNA连接酶连接的是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作用于①部位;B、DNA的特异性指的是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C、若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的n/m,则碱基总数为mp/n个,则G=(碱基总数-2p)/2=(mp/n-2p)/2=(pm/2n)-p;D、一个DNA分子复制两代后形成的4条DNA分子全部含有15N。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21.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分子应该选用的放射性元素为
A. C B. P C. S D. N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标记物质转移途径是标记其特有的元素或结构,对于蛋白质而言,其特有的元素通常是S元素,所以C选项正确。
22.下列有关基因表达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一定发生改变
B.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
C. 一个基因的两条DNA 链可同时作为模板进行转录
D. 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
【答案】D
【解析】基因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时,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发生改变,A错误;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B错误;转录的模板是DNA分子的一条链,C错误;一个mRNA分子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这样可以提高翻译的效率,D正确。
2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DNA
B.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细胞里的大部分核酸是DNA
D.DNA在生物遗传上起主导作用
【答案】B
【解析】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A错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B正确。细胞里的核酸是DNA和RNA,C错误。DNA在生物遗传上起主导作用指遗传信息储存在DNA里面,不能解释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4.下列情况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A. 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
B. —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染色体上
C. 一种生物基因拼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上
D.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A项错误;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项错误;一种生物基因拼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上属于基因重组,C项正确;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属于基因突变,D项错误。
考点:基因重组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类型,尤其注意同源染色体上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上交换属于易位。
25.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两者都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实验方法
B.两者都运用了一定的方法区分微生物的DNA和蛋白质
C.后者的实验结果表明噬菌体中只有DNA才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
D.前者的实验结果表明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没有使用同位素标记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故A错;“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共同设计思路是将DNA和蛋白质等成分分离,单独观察他们的作用,故B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DNA进入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故C正确;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等成分分离开,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发现只有S型细菌的DNA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26.(10分)下图是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的图解,根据图解回答问题:
(1)图中①的过程叫 ,模板是 ,进行的主要场所是 ,参与此过程的酶有 ,__________等;
(2)图中②的过程叫 ,进行的主要场所是 ,参与此过程的酶有 等;
(3)图中③的过程叫 ,进行的场所是 。
【答案】(1)复制 ;DNA双链;细胞核;DNA聚合酶;解旋酶
(2)转录;细胞核;RNA聚合酶
(3)翻译;核糖体(细胞质)
【解析】
27.下面图1表示某核DNA的片段及其转录出的信使RNA,图2框中列举了几种相关氨基酸的密码子,请回答问题:
图1
图2
(1)若图1片段共进行5次复制,则第5次复制时需要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个。
(2)③链是以图中的 链为模板,在 的催化作用下,由4种游离的 依次连接形成的。
(3)如果基因模板链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碱基CAC突变成了CAT,则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结构 (发生或未发生)改变,由表格推测原因是 ? 。
(4)若基因控制的蛋白质中一个组氨酸被氨基酸X所取代,则氨基酸X为框中哪种氨基酸的可能性最大? ,基因模板链发生的改变是 。
(5)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 ,它所携带的小分子有机物通过 反应连接形成多肽链。
(6)一个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叫做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形成的意义是? 。
【答案】(1)112
(2)① RNA聚合酶 核糖核苷酸
(3)未发生 突变后仍决定缬氨酸(或突变后决定的氨基酸仍没有改变)
(4)精氨酸 T→C
(5)tRNA 脱水缩合
(6)少量mRNA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肽链(蛋白质),满足生命活动需要
【解析】(1)图1DNA片段中含有7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第5次复制时增加了25-24=16个DNA,所以第5次复制时,需要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是16×7=112(个)。(2)③链和①链互补,所以①链为模板链;合成RNA需要RNA聚合酶,原料是4种核糖核苷酸。(3)碱基CAC对应的密码子是GUG,CAT对应的密码子是GUA,GUG对应的氨基酸是缬氨酸,GUA对应的氨基酸也是缬氨酸,所以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结构没有发生改变。(4)组氨酸的密码子是CAU和CAC,和精氨酸的密码子CGU和CGC最相似,所以模板链的T变为C。(5)转运RNA能特异地识别信使RNA上的密码子;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连接在一起。(6)多聚核糖体的意义是用一条mRNA为模板,能够相继合成多个相同蛋白质分子。
28. (7分)下图是大白鼠细胞内某生理过程示意图,下表是其曲细精管细胞中存在的两种水通道蛋白AQP7和AQP8的部分比较。
比较项目
AQP7
AQP8
多肽链数
1
1
氨基酸数
269
263[来源:学。科。网]
mRNA
1500
1500
对汞的敏感性
对汞不敏感
对汞敏感
睾丸中表达情况
成熟的精子细胞中表达
初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细胞中表达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的生理过程是 ,在大白鼠细胞中可进行该生理过程的结构有 。
(2)丁与乙有何不同? 。
(3)从AQP7和AQP8在睾丸中的表达来看,细胞分化的原因之一是 的结果。
(4)控制AQP7的基因中碱基的数目为 个。
(5)在AQP7和AQP8合成过程中,与核糖体结合的信使RNA碱基数目相同,但AQP7和AQP8所含氨基酸数目不同,原因是(不考虑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所引起的差异) 。
(6)大白鼠汞中毒后,对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的影响,哪一个更大些? 。
【答案】(1)转录 细胞核、线粒体
(2)乙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组成乙的化学基团之一为脱氧核糖;组成丁的为核糖
(3)基因在特定的时间选择性表达
(4)3000
(5)翻译后的肽链进行了不同的加工,分别切除了不同数量的氨基酸
(6)初级精母细胞
【解析】
29.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新品种AAbb,可以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用此育种方式一般从_____________才能开始选育AAbb个体。
(2)过程⑤常采用_______________方法处理AaBb得到Ab个体;过程⑥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其诱导加倍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⑤⑥”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④中,必须用到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育种方式所遵循的原理为__________。与“过程⑦”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④”育种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杂交育种 F2(或子二代)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基因重组 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③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⑤⑥为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④是基因工程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⑦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由于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子二代才会出现AAbb,所以用此育种方式一般从子二代才能开始选育AAbb个体。
(2)过程⑤为花药离体培养过程;过程⑥为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与过程①②③杂交育种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⑤⑥单倍体育种的优势是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过程④为基因工程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常用的工具酶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与诱变育种相比,基因工程能够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准确判断各个途径的育种方法的名称以及各自遵循的育种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