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金牌一对一2019年高三生物5月份练习《生物技术实践》测试题(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南市金牌一对一2019年高三生物5月份练习《生物技术实践》测试题(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5-16 10:37:26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济南市金牌一对一2019年高三生物5月份练习《生物技术实践》测试题


1.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查阅资料得到下图。

(1)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乳酸菌发酵第一阶段的产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题图,与第3天相比,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因为后者____________________;pH值呈下降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得到一株“优选”乳酸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比普通乳酸菌高5倍),拟参照资料的实验方案和食盐浓度(4%~10%),探究与普通乳酸菌相比用“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并确定其最适条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结果记录表,并推测实验结论。
【答案】(1)隔绝空气,创造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发酵 丙酮酸、[H]、ATP
(2)亚硝酸盐含量较低 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增多
(3)两种乳酸菌在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表

推测实验结论:与普通乳酸菌相比,“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时,相同条件下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低。
2.图1为某同学设计的用于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图2为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对杨梅酒和杨梅醋的生产工艺进行考察后,绘制出的基本工艺流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1装置制作果酒时,充气管上的夹子在________________过程中要关闭。
(2)在用图1装置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因某一步骤操作失误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该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该装置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利用图1装置制作果醋,装置上的改变是______________。
(4)图2中甲罐顶上的排气管被设计成了弯曲状的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酵一定时间后,观察到发酵罐内液面不再有______产生,说明发酵基本完毕。
【答案】(1)果酒发酵 (2)未及时排气 排气管改用长而弯曲的胶管 (3)去除充气管上的夹子 (4)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 气泡
【解析】(1)果酒发酵是厌氧发酵,充气管上的夹子在其发酵过程中要关闭。(4)将排气管设计成弯曲状的管,可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同时可排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
3.下表中甲、乙分别是分离两种土壤中微生物的培养基的配方,图丙所示为相关分离过程,回答下列问题(注:水解酪素,即水解酪蛋白,由酪蛋白水解得到):


(1)从功能上看,甲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从物理性质上看,甲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其中提供氮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乙培养基配制成固体培养基,则在该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是否都能分解纤维素?_________(填“是”或“否”)。如果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可以筛选出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同时透明圈越_______(填“大”或“小”),表示该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
(3)为了计数微生物的数量,图丙采用______________法进行接种培养计数,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法进行计数。其中前一种计数方法所得结果要比后一种计数方法所得结果______(填“大”或“小”)。
(4)一位同学利用图丙的方法步骤在4个平板培养基上分别接种0.1 mL土壤稀释液④,培养后菌落数分别为180、155、176、129个,则1 mL原土壤样液①中微生物数量约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选择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尿素 (2)否 刚果红 大 (3)稀释涂布平板 显微镜直接计数 小 (4)2.0×105个
【解析】(1)由于甲配方中存在琼脂,且只有尿素含有N,因此从物理性质上看,其属于固体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其属于选择培养基。(2)乙培养基中除纤维素粉外,还有水解酪素能提供碳源,且纤维素被分解后产生的糖类也可为其他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故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不一定都能分解纤维素。但通过加入刚果红可以筛选能分解纤维素的菌株,同时也可通过透明圈大小判断菌株分解纤维素的能力,透明圈越大,纤维素被分解的就越多,说明菌株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3)根据图丙中菌株的分布可以判断是采用了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培养计数的,还可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由于可能存在多个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菌落”的情况,故前一种计数方法所得结果要比后一种计数方法所得结果小。(4)4个平板中菌落的平均数量为160个,浓度为1 600个/mL,由题图可知,土壤样液被稀释了125倍,故原始样液中微生物的密度为1 600个/mL×125=2.0×105个/mL。
4.图甲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图乙是脲酶基因转录的mRNA部分序列。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__________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_________作指示剂,产脲酶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________色。
(2)在5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溶液0.1 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3、156、462、178和191。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________×108个;与血细胞计数板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目较________。
(3)现有一菌株产生的脲酶由于基因突变而失活,突变后基因转录的mRNA在图乙箭头所示的位置增加了70个核苷酸,使图乙序列出现终止密码(终止密码有UAG、UGA和UAA)。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中,终止密码为_____,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含_____个氨基酸。
【答案】(1)尿素 酚红 红 (2)稀释涂布平板法 1.75 少 (3)UGA 115
5.下图表示菊花的嫩枝和月季的花药离体培养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菊花来说,要选择生长旺盛的嫩枝来进行组织培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对月季来说,适宜花药培养的时期是________期,为确定花粉是否处于该时期,最常用的镜检方法是__________。
(2)在培养嫩枝组织和花药的培养基中都要加入一定的植物激素,常用的植物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种植物材料的培养在进行接种时应注意:
①接种室要消毒;②材料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浸泡,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后,再用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消毒;③接种操作要在________________进行;④接种完毕后立即盖好瓶盖。
(4)月季的花药培养过程中,花粉植株的形成除图中所示途径外,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阶段发育而来,这两种途径的差别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花粉植株属于________倍体,要使其能繁殖后代可采取措施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长旺盛的嫩枝生理状况好,容易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单核 醋酸洋红法
(2)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3)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 酒精灯火焰旁
(4)胚状体 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5)单 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解析】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选取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主要是因为其分裂能力强。被子植物花粉的发育要经历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等阶段,其中单核期是绝大多数植物花药培养的适宜时期。在组织培养中常要加入一些植物激素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培养的不同时期加入激素的比例不同。组织培养过程中要求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因为一旦出现细菌和真菌污染,就会导致实验失败。花粉植株也可以通过胚状体诱导而成。
6.甲、乙、丙三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按如下三个流程进行课外探究活动,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兴趣小组甲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
兴趣小组乙  植物组织→愈伤组织→长出丛芽→生根→试管苗
兴趣小组丙  土壤取样→梯度稀释→接种于培养基→计数
(1)甲组同学生产的果酒中带有一股醋酸味,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欲按此原理生产蝴蝶兰组培苗,在愈伤组织形成的基础上要让其分化出根,应适当(用升高或降低)________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
(3)生物兴趣小组丙欲按上流程统计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高效降解原油的某菌株的数量。其流程中对土壤液稀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壤样品稀释后应该采用____________ 方法接种于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
(4)分析甲、乙、丙三组中没有做到严格无菌操作仍能成功的是哪一组实验并说明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酒精发酵后期进入了空(氧)气,反应温度过高达到了30--35℃,导致醋酸杆菌大量生长产酸(满分2分,任意答出“进入了空(氧)气”“反应温度过高”其中的一条原因即给2分,其中温度这一项答出过高即可,不要求答出具体的范围;只答醋酸杆菌大量生长产酸给1分) (2)降低 (3)使接种后能形成单菌落,便于后面计数 稀释涂布平板法 (4)甲组因为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
【解析】(1)密封不严,酒精发酵后期进入了氧气,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将果酒转变成果醋,使得变酸;
(2)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壁纸高时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成根,应适当降低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
(3)对土壤液稀释的作用目的是使接种后能形成单菌落,便于后面计数。土壤样品稀释后应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和计数。
(4)甲组能成功,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而酵母菌能正常生长。
7.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果胶酶对苹果匀浆出汁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制备苹果匀浆。将苹果洗净,切成小块,用榨汁机打碎成苹果匀浆。加热苹果匀浆到100 ℃,再冷却至50 ℃左右。
②配制不同浓度的酶液。取5支10 mL的试管,依次编号为2~6号,分别加入不同量的质量浓度为10 g/L的果胶酶溶液,再分别加入苹果酸定容至10 mL,获得质量浓度分别为2 g/L、4 g/L、6 g/L、8 g/L、10 g/L的果胶酶溶液,备用。
③降解苹果匀浆(如下图所示)。

④沉淀。向上述6只烧杯中添加明胶、活性炭等物质搅拌处理,充分混匀后静置,分别过滤。记录并处理结果:用量筒测量澄清滤液(即苹果汁)的体积,记入表格,并计算出汁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能提高苹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澄清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中,将苹果匀浆加热到100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在2~6号试管中加入10 g/L果胶酶溶液的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③中,在1号烧杯中加入1 mL__________。
(4)根据预期结果,请在下图中绘制出苹果匀浆出汁率与果胶酶浓度之间大致的关系曲线,并在坐标轴上标出苹果匀浆最高出汁率所对应的果胶酶最佳浓度。

【答案】(1)果胶酶能分解果胶,瓦解细胞壁及胞间层
(2)使苹果中的酶失活,防止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3)2 mL、4 mL、6 mL、8 mL、10 mL 苹果酸
(4)如图所示(要求标明坐标含义和最佳浓度)

【解析】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在果汁加工中,果胶不仅影响出汁率,还会使果汁浑浊。果胶酶能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也使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在研究酶浓度对出汁率影响的实验中,加热使苹果中的酶失活,可排除苹果中的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1号烧杯做空白对照,2~6号烧杯中加入等浓度梯度的酶溶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酶浓度的增加,出汁率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后,出汁率不再变化。
8.金属硫蛋白(MT)是一类广泛存在的金属结合蛋白,某研究小组计划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构建转基因工程菌,用于重金属废水的净化处理。PCR 扩增过程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高表达MT蛋白的生物组织中提取mRNA,通过_____获得______用于PCR扩增。
(2)设计一对与MT基因两端序列互补配对的引物(引物1 和引物2),为方便构建重组质粒,在引物中需要增加适当的__________________位点。设计引物时需要避免引物之间形成______________,而造成引物自连。
(3)图中步骤1代表____,步骤2代表复性,步骤3代表延伸,这三个步骤组成一轮循环。
(4)PCR扩增时,复性温度的设定是成败的关键。复性温度过高会破坏______________的碱基配对。复性温度的设定与引物长度、碱基组成有关,长度相同但__________________的引物需要设定更高的复性温度。
(5)如果PCR反应得不到任何扩增产物,则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有________(填序号:①升高复性温度 ②降低复性温度 ③重新设计引物)。
【答案】(1)逆转录 cDNA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碱基互补配对 (3)变性 (4)引物与模板 GC碱基含量高 (5)②③
【解析】(1)由mRNA获得目的基因片段需通过逆转录,获得的片段为cDNA。
(2)为方便构建重组质粒,可在引物中增加适当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以便使复制出的目的基因两端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点;设计引物时,需避免引物之间碱基互补配对,以防引物间自连。
(3)图中步骤1为高温下实现DNA变性解链。
(4)PCR扩增时,若复性温度过高会破坏引物与模板间的碱基互补配对。DNA片段中G与C间可形成三个氢键,GC碱基含量越高的DNA分子越稳定,其复性温度应越高。
(5)若PCR反应得不到任何扩增产物,则可通过降低复性温度及重新设计引物等措施,以便使引物与模板结合,从而进行后序扩增过程。
9.如图是利用PCR技术和电泳技术进行的某一次亲子鉴定结果图谱,请根据图谱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PCR技术能把某一DNA分子片段进行扩增。它是利用了DNA的________原理,通过控制________来控制DNA的________与结合。
(2)利用PCR技术扩增DNA的过程中还需要________酶的作用,但它必须在相应的________的作用下才能完成对DNA的复制。假若有一段DNA序列为:
5′—GTTAACCTTAG—3′
3′—CAATTGGAATC—5′
所用引物Ⅰ为5′—GTTA—OH,则引物Ⅱ为________。
(3)图①是含有21个氨基酸的多肽水解得到的氨基酸混合物电泳的结果,故可推知该多肽由________种氨基酸构成。
(4)图②为某小孩和其母亲,以及待测定的四位男性的DNA,分别由酶处理后,生成若干DNA片段,并进行扩增,然后进行电泳所得到的一组DNA指纹图谱,请分析:F1~F4中,你认为________是该小孩真正生物学意义上的父亲。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热变性 温度 解旋 (2)热稳定DNA聚合 引物 5′—CTAA—OH (3)6 (4)F2 因为C和F2两者之间的DNA指纹图谱有相同的区段
【解析】PCR技术是在体外模拟体内DNA复制过程,利用DNA的热变性原理,替代原有的解旋酶的作用,且所用DNA聚合酶为耐高温的DNA聚合酶,但是复制过程要提供现成的引物,引物序列和目的基因两端的碱基互补配对。氨基酸混合物进行电泳时,因为相同的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和所带电荷数相同,所以在电泳时只出现1条带,图①所示图谱出现6条带,所以该多肽由6种氨基酸组成。从遗传角度分析,儿子的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仔细观察图②不难发现,F1~F4中,C和F2两者之间的DNA指纹图谱有相同的区段,所以F2最可能是其生物学意义上的父亲。
10.根据现代生物技术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糖源充足或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分別能将__________物质最终转变成醋酸。
(2)为了分离和计数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配制如下培养基进行实验:

若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该培养基能对培养的细菌起到______________的作用。若取土样4g,应加入___________ ml的无菌水配制成稀释10倍土壤溶液。因土壤中细菌密度很大,需要不断加以稀释,将104-107倍的稀释液分别吸取0.2mL加人到固体培养基上,在对位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统计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別为:219、212、256,则每克该土壤样品中的菌株数为 __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3)若为了获得更多青蒿素,霱将青蒿离体的细胞或组织培养成愈伤组织。青蒿的细胞分裂、组织分化能力比菊花困难一些,需要借助外源激素才能更好的分裂和分化。若上述培养基用来进行青蒿细胞、组织的组织培养,还应加入的具体植物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在青蒿素的提取过程中需用果胶酶,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时的自变量是______。
(5)若用凝胶色谱柱分离果胶酶大分子蛋白质时,果胶酶在色谱柱中移动的速度是_______。
(6)胡萝卜素粗品用___________法进行鉴定,鉴定过程中需用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
【答案】(1)葡萄汁中的糖和乙醇 (2)选择和鉴定 36 1.15xl09 (3)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4)酶用量的梯度 (5)快速 (6)纸层析 胡萝卜素标准样品(标准样品也给分)
【解析】(1)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2)向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培养基中存在可合成脲酶的细菌,其茵落周围会出现红色,这是尿素被分解产生的,从而可以起到选择和鉴定的作用。若取土样4g,应加入36ml的无菌水配制成稀释10倍土壤溶液,每克该土壤样品中的菌落数为(219+212+256)÷3×106×10=1.15×109。
(3)培养基用来进行青蒿细胞、组织的组织培养,还应加入的植物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4)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果胶酶的用量,因变量是苹果泥的出汁量。
(5)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因此果胶酶大分子蛋白质移动的速度快。
(6)萝卜素粗品用纸层析进行鉴定,用标准样品可对照检查提取出来的胡萝卜素的纯度。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济南市金牌一对一2019年高三生物5月份练习《生物技术实践》测试题


1.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查阅资料得到下图。

(1)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乳酸菌发酵第一阶段的产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题图,与第3天相比,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因为后者____________________;pH值呈下降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得到一株“优选”乳酸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比普通乳酸菌高5倍),拟参照资料的实验方案和食盐浓度(4%~10%),探究与普通乳酸菌相比用“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并确定其最适条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结果记录表,并推测实验结论。
2.图1为某同学设计的用于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图2为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对杨梅酒和杨梅醋的生产工艺进行考察后,绘制出的基本工艺流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1装置制作果酒时,充气管上的夹子在________________过程中要关闭。
(2)在用图1装置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因某一步骤操作失误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该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该装置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利用图1装置制作果醋,装置上的改变是______________。
(4)图2中甲罐顶上的排气管被设计成了弯曲状的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酵一定时间后,观察到发酵罐内液面不再有______产生,说明发酵基本完毕。
3.下表中甲、乙分别是分离两种土壤中微生物的培养基的配方,图丙所示为相关分离过程,回答下列问题(注:水解酪素,即水解酪蛋白,由酪蛋白水解得到):


(1)从功能上看,甲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从物理性质上看,甲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其中提供氮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乙培养基配制成固体培养基,则在该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是否都能分解纤维素?_________(填“是”或“否”)。如果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可以筛选出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同时透明圈越_______(填“大”或“小”),表示该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
(3)为了计数微生物的数量,图丙采用______________法进行接种培养计数,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法进行计数。其中前一种计数方法所得结果要比后一种计数方法所得结果______(填“大”或“小”)。
(4)一位同学利用图丙的方法步骤在4个平板培养基上分别接种0.1 mL土壤稀释液④,培养后菌落数分别为180、155、176、129个,则1 mL原土壤样液①中微生物数量约为________________。
4.图甲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图乙是脲酶基因转录的mRNA部分序列。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__________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_________作指示剂,产脲酶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________色。
(2)在5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溶液0.1 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3、156、462、178和191。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________×108个;与血细胞计数板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目较________。
(3)现有一菌株产生的脲酶由于基因突变而失活,突变后基因转录的mRNA在图乙箭头所示的位置增加了70个核苷酸,使图乙序列出现终止密码(终止密码有UAG、UGA和UAA)。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中,终止密码为_____,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含_____个氨基酸。
5.下图表示菊花的嫩枝和月季的花药离体培养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菊花来说,要选择生长旺盛的嫩枝来进行组织培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对月季来说,适宜花药培养的时期是________期,为确定花粉是否处于该时期,最常用的镜检方法是__________。
(2)在培养嫩枝组织和花药的培养基中都要加入一定的植物激素,常用的植物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种植物材料的培养在进行接种时应注意:
①接种室要消毒;②材料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浸泡,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后,再用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消毒;③接种操作要在________________进行;④接种完毕后立即盖好瓶盖。
(4)月季的花药培养过程中,花粉植株的形成除图中所示途径外,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阶段发育而来,这两种途径的差别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花粉植株属于________倍体,要使其能繁殖后代可采取措施是______________。
6.甲、乙、丙三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按如下三个流程进行课外探究活动,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兴趣小组甲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
兴趣小组乙  植物组织→愈伤组织→长出丛芽→生根→试管苗
兴趣小组丙  土壤取样→梯度稀释→接种于培养基→计数
(1)甲组同学生产的果酒中带有一股醋酸味,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欲按此原理生产蝴蝶兰组培苗,在愈伤组织形成的基础上要让其分化出根,应适当(用升高或降低)________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
(3)生物兴趣小组丙欲按上流程统计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高效降解原油的某菌株的数量。其流程中对土壤液稀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壤样品稀释后应该采用____________ 方法接种于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
(4)分析甲、乙、丙三组中没有做到严格无菌操作仍能成功的是哪一组实验并说明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果胶酶对苹果匀浆出汁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制备苹果匀浆。将苹果洗净,切成小块,用榨汁机打碎成苹果匀浆。加热苹果匀浆到100 ℃,再冷却至50 ℃左右。
②配制不同浓度的酶液。取5支10 mL的试管,依次编号为2~6号,分别加入不同量的质量浓度为10 g/L的果胶酶溶液,再分别加入苹果酸定容至10 mL,获得质量浓度分别为2 g/L、4 g/L、6 g/L、8 g/L、10 g/L的果胶酶溶液,备用。
③降解苹果匀浆(如下图所示)。

④沉淀。向上述6只烧杯中添加明胶、活性炭等物质搅拌处理,充分混匀后静置,分别过滤。记录并处理结果:用量筒测量澄清滤液(即苹果汁)的体积,记入表格,并计算出汁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能提高苹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澄清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中,将苹果匀浆加热到100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在2~6号试管中加入10 g/L果胶酶溶液的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③中,在1号烧杯中加入1 mL__________。
(4)根据预期结果,请在下图中绘制出苹果匀浆出汁率与果胶酶浓度之间大致的关系曲线,并在坐标轴上标出苹果匀浆最高出汁率所对应的果胶酶最佳浓度。

8.金属硫蛋白(MT)是一类广泛存在的金属结合蛋白,某研究小组计划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构建转基因工程菌,用于重金属废水的净化处理。PCR 扩增过程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高表达MT蛋白的生物组织中提取mRNA,通过_____获得______用于PCR扩增。
(2)设计一对与MT基因两端序列互补配对的引物(引物1 和引物2),为方便构建重组质粒,在引物中需要增加适当的__________________位点。设计引物时需要避免引物之间形成______________,而造成引物自连。
(3)图中步骤1代表____,步骤2代表复性,步骤3代表延伸,这三个步骤组成一轮循环。
(4)PCR扩增时,复性温度的设定是成败的关键。复性温度过高会破坏______________的碱基配对。复性温度的设定与引物长度、碱基组成有关,长度相同但__________________的引物需要设定更高的复性温度。
(5)如果PCR反应得不到任何扩增产物,则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有________(填序号:①升高复性温度 ②降低复性温度 ③重新设计引物)。
9.如图是利用PCR技术和电泳技术进行的某一次亲子鉴定结果图谱,请根据图谱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PCR技术能把某一DNA分子片段进行扩增。它是利用了DNA的________原理,通过控制________来控制DNA的________与结合。
(2)利用PCR技术扩增DNA的过程中还需要________酶的作用,但它必须在相应的________的作用下才能完成对DNA的复制。假若有一段DNA序列为:
5′—GTTAACCTTAG—3′
3′—CAATTGGAATC—5′
所用引物Ⅰ为5′—GTTA—OH,则引物Ⅱ为________。
(3)图①是含有21个氨基酸的多肽水解得到的氨基酸混合物电泳的结果,故可推知该多肽由________种氨基酸构成。
(4)图②为某小孩和其母亲,以及待测定的四位男性的DNA,分别由酶处理后,生成若干DNA片段,并进行扩增,然后进行电泳所得到的一组DNA指纹图谱,请分析:F1~F4中,你认为________是该小孩真正生物学意义上的父亲。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现代生物技术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糖源充足或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分別能将__________物质最终转变成醋酸。
(2)为了分离和计数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配制如下培养基进行实验:

若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该培养基能对培养的细菌起到______________的作用。若取土样4g,应加入___________ ml的无菌水配制成稀释10倍土壤溶液。因土壤中细菌密度很大,需要不断加以稀释,将104-107倍的稀释液分别吸取0.2mL加人到固体培养基上,在对位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统计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別为:219、212、256,则每克该土壤样品中的菌株数为 __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3)若为了获得更多青蒿素,霱将青蒿离体的细胞或组织培养成愈伤组织。青蒿的细胞分裂、组织分化能力比菊花困难一些,需要借助外源激素才能更好的分裂和分化。若上述培养基用来进行青蒿细胞、组织的组织培养,还应加入的具体植物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在青蒿素的提取过程中需用果胶酶,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时的自变量是______。
(5)若用凝胶色谱柱分离果胶酶大分子蛋白质时,果胶酶在色谱柱中移动的速度是_______。
(6)胡萝卜素粗品用___________法进行鉴定,鉴定过程中需用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