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58年前兼任外交部长新中国第1任外交部长中国第11任外交部长(现任)王毅“唯一合法政府”“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内容,与旧中国外交相比,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最根本特征是什么?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也是区别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最根本特征。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新中国成立初期处于怎样的国际环境下?苏美对立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Cold War? 1947年-1991年毛泽东建国前夕提出的外交思想——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形象地把它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唇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一边倒”是指要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递交国书仪式中国首任驻苏大使王稼祥递交国书仪式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毛泽东和斯大林 为加强中苏两国友谊,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这对促进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周恩来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议,莫斯科,1950年2月14日1949年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新中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的成果 2014年3月在德国回答关于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问题时,习近平指出,远亲不如近邻。与我国大陆上相邻的国家有哪些?探究活动:抉择二我国到底该如何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外交? 面对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疑虑,我国是该放弃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外交?还是继续建立与邻国的友好关系呢?如果选择后者,我们又该如何消除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疑虑呢?阅读课文第83页的《相关史事》,思考问题:
印度总理尼赫鲁为什么先是“对中国既敬佩,又担心”,后来又“欣然与周恩来发表联合声明”?1953年中印两国就西藏问题谈判,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1954年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周恩来总理与印度
总理尼赫鲁会谈周恩来总理会晤
缅甸总理吴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目标目标保证保证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新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特征?尊重、平等、和平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被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和开创性,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周恩来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与的国际会议。显示了周恩来卓越的外交艺术。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日内瓦会议:
1954年 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万隆亚非会议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也是第一次由亚非国家和地区发起和主导的大规模国际会议。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坠毁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台湾特务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周恩来因行程有变,未搭乘此飞机,幸免于难。 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当时这么危险的情况下,为什么一定要出席万隆会议呢?会议前:向亚非各国政府表明中国政府的和平诚意,向世界各国表示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友好的;为了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加强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会议中:伊拉克代表法迪尔·贾马利发言:世界上存在着三股扰乱和平和和谐的国际性势力,而第三股就是共产主义。他声称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并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泰国代表旺亲王:中国在云南建立傣族自治州使泰国不得不面对渗入和颠覆活动(指一国对另一国进行的旨在推翻该国合法政府的活动)的威胁 ,具有双重国籍的华侨实际上对泰国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土耳其代表法丁·吕斯图·佐罗:世界还没有达到和平、安全和稳定状态的罪过,完全归咎于社会主义国家。
与会各国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探究活动:抉择三面对各国代表对中国的敌视态度,中国代表团应该如何应对? 面对猜忌,中国代表团应该怎样做?是进行针锋相对的争辩还是避免争论不予反击? “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发言: 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同异 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求同”指什么?“存异”指什么?“求同存异”的含义:“求同”的“同” :
共同的经历:都曾遭受殖民主义的侵略。
共同的任务:都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
共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存异”的“异”:
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意识形态。泰国代表旺亲王:
谁说周恩来是土匪?他是中国的绅士、王子,他是天才的外交家。’”会议后: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习近平:“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不是淡化了,而是历久弥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历久弥坚。” 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课后小结:一个政策一项原则一次会议冲破孤立封锁(与苏联等17国建交)创建外交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展现大国雄姿(万隆亚非会议)三次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