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共三节)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共三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5-17 06:36:35

文档简介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第1节 家庭电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2.知道试电笔的构造,了解试电笔判定火线和零线的方法。
3.知道插座、家用电器接地的作用,了解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与安全用电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讨论和观察家庭电路组成的过程中,归纳概括家庭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 2.通过讨论和交流,掌握试电笔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家庭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安全用电常识。
教学重点
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试电笔的使用及家用电器金属外壳接地。
教具准备 家庭电路演示板、试电笔、多媒体课件。

新课引入
小莉想在卧室安装一盏电灯,但面对复杂的电路烦了愁,怎么办?聪明的你能否帮她把图中的电灯和开关接入电路?有的学生质疑、有的学生跃跃欲试,此时让学生将其接入电路中,不同接法的再予以展示,那么,哪种接法正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从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
活动1: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说出一个简单电路的基本组成以及每一部分的作用。
展示课件:
总结:(1)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包括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2)
名称
作用
电源
提供电能的装置
开关
控制电路中电流的有无
导线
给电流提供流经的路径
用电器
消耗电能
活动2: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电路的组成,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后,让学生试着画出完善的电路图。
展示电路图:
活动3:教师根据学生所画的电路图,进一步延伸,出示课件,展示家庭电路的组成图,逐一介绍每一个部件的名称。让学生熟悉家庭电路的组成。
课件展示:
归纳总结:
名称
作用
连接方式
火线、零线
提供电能
串联在干路中
电能表
测量家庭电路中消耗电能多少
串联在干路中
闸刀开关
控制整个家庭电路
串联在干路中
保险盒
保护家庭电路
串联在干路中
插座
供可移动的用电器供电
与其他用电器并联
灯座
供灯泡工作
与其他用电器并联
开关
控制支路用电器
与控制的支路用电器串联
拓宽延伸:
名称
两孔插座
三孔插座
实物图
接线原则
左零右火
左零右火中接地
作用
连接用电器,给可移动的用电器供电
安装
并联在家庭电路中
探究点二:试电笔 活动1:让学生自学课本P106的内容,完成下列内容:
(1)试电笔的作用以及结构?
(2)如何正确使用试电笔来辨别火线和零线?
活动2:小组之间阐明自己的答案,答案不同的再交流、讨论。
归纳总结:
(1)作用:辨别火线和零线的;
(2)用手按住笔卡,用笔尖接触被测导线,如果氖管发光说明是火线,氖管不发光说明是零线。
探究点三: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
活动1:让同学们走进生活,列举出生活中使用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的用电器,针对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使用三孔插座用电器的特点。
总结:使用三孔插座的用电器一般电功率较大。
活动2:根据同学们现有的知识,老师出示课件,展示问题,看能否解决?
(1)为什么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要接地?
(2)生活中若将三孔插座换成两孔插座使用有什么危害?
(3)为什么三孔插座中间的那个脚长?
活动3:让不同的小组发言,阐明自己组的观点,意见不同的再补充,最后师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为了防止用电器的外壳和电源火线之间的绝缘皮损坏,使外壳带电,这样金属外壳接地,电流就会流入大地,不致与对人体造成伤害。
(2)会导致用电器的外壳带电,对人体造成伤害。
(3)中间的脚长一些,目的是可以在插插头时,能使家用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先接地,拔插头时能使金属外壳先离开地线,即使家用电器因绝缘不好漏电,电流也会从接地导线流过,人体接触外壳就没有危险了。
板书设计
第1节 家庭电路

教学反思
在这节的授课过程中,我把家庭电路的课堂参与定为学习本课的指导思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发言、讨论、思考、观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变成了策划者。一言堂变成百家鸣。整齐划一变为灵活多变,任务分配到小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学生参与体验。此外,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主动的调查和参与,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
第2节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家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和短路。 2.知道保险丝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观察、体验,学习物理知识。 2.尝试运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理论结合实际的思想,培养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2.培养安全用电常识和节约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教学难点 保险丝的工作原理。
教具准备 电源、灯泡、电流表、导线、开关、多媒体课件。

新课引入
今天,小明的爸爸将刚买过来的一台空调的插入插座后,使正在播放的彩电黑屏了,经检查发现是总开关下面的保险丝断了。我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保险丝接在干路上对电流起保护作用,即当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将自动熔断。上述现象说明电路中的电流过大了。于是,小明就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电路中电流过大呢?从问题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活动1:根据导课时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猜想什么原因造成电路中电流过大?
活动2:让不同组的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同答案的再给予补充,老师归纳整理。
猜想1:可能是火线与零线直接连起来了;
猜想2:可能是小明家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过多;
猜想3:可能是插头内部两根线接触了;
归纳总结: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电路短路或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活动3:验证猜想
演示1:出示演示板、接好电源、用一根导线将灯泡两端直接接起来(即让灯泡短路)
现象:灯泡不亮了,保险丝烧断,表明电路中电流过大了。
演示2:出示演示板,在电路中逐渐增加几个功率大的用电器。
现象:电流表的示数越来越大,最后保险丝熔断,所有用电器停止工作。表明电路中电流过大了。
归纳总结:短路或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是造成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活动4:事实证明,当短路或电路中的总功率过大时,能够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那么我们从理论上能否推导出这些原因呢?小组之间交流、讨论?
归纳总结:短路就相当于导线与用电器并联,如图甲所示,且导线的电阻非常小。设导线的电阻为R1,灯泡的电阻为R2,R1<知识拓宽1:在家中要添加新的家电,如电热器、空调等,应该先计算一下,防止电流过大超过家庭供电线路和电能表允许的最大值。
知识拓宽2:在家庭电路中由于在改装线路时不细心将火线和零线直接接通;由于灯座、插座、插头的两个接线柱接线不规范,而使得火线和零线相碰;或者电线绝缘外皮被刮或老化,使火线和零线直接接通等都会引起短路。
探究点二 保险丝的作用
活动1:出示课件,展示问题。
小明家的保险丝断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聪明的小明很快又换了一根,可是刚换上保险丝又断了,于是小明干脆换上了一根铜丝,请问小明这样做可以吗?
学生讨论、交流,阐明自己的观点。
活动2:老师针对学生们的结论和质疑,进行演示课本P111的19.2-4的实验,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保险丝和铜丝的变化情况。
归纳总结:保险丝一般选择电阻率较大、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自动熔断,切断电流,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活动3:回归到活动1的内容,让学生再次分析,保险丝能否可以用铜丝来替代?原因是什么?
板书设计
第2节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教学反思
本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学生学习家庭电路第二节课,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安全用电和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论证”的认识过程,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讨论、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建立安全用电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设计注重训练学生准确表达物理语言、文字语言及图形语言,设计了提问、猜想、实验、论证等环节,能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强化知识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第3节 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和正确处理方法。
2.了解安全用电知识,知道如何防雷。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实际观察和理论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
教学重点 1.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 2.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的常识。 教学难点 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新课引入
老王开了一家蛋糕店,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最近他又添加了一台电烤箱,可烦恼随之而来,他家安装的空气开关总是不时地“跳闸”.他的朋友知道了,就告诉他:“你把空气开关拆去,直接用电线接通电路,问题就解决了.”请你评判一下,老王朋友的建议可行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从学生的讨论、质疑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电压越高越危险
活动1:出示课件,展示如图所示的常见的用电安全警示标志,让学生思考,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标志?怎样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

甲 乙

丙 丁
学生交流、讨论,师适当的点拨,出示课件,展示思路点拨内容:
(1)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及持续的时间有关;
(2)由欧姆定律的内容展开分析,也就是通过人体的电流由加在人体的电压和人体的电阻有关。
归纳总结:(1)当人体的电阻不变时,电压越大,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若人接触到高压,通过人体的电流就很大,超过人体能承受的限度,会造成生命危险,所以要禁止接触高压、严禁攀爬高压线等。
(2)通常情况下,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是安全的,称为安全电压。
探究点二 常见的触电事故
活动1: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你见到过或听说过有哪些触电事故?
活动2:小组之间发言阐明自己的实例,其他组不同实例再予以补充。
总结:直接或间接的接触火线导致触电;接触高压线或靠近高压线导致触电。
活动3: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触电的示例。
吊车触碰高压线,工人触电

高压电线杆上触电 钓鱼竿触碰高压线触电

从示例中师生总结出触电的类型。出示课件,展示内容:
低压触电:单线触电、双线触电。
高压触电:高压跨步触电、高压电弧触电

活动4:针对上述的触电情况,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交流、讨论,如何安全用电?小组之间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组有不同意见的,再补充。
归纳总结:大地人体是导体,安全用电记心里。修理电器要断电,风筝远离高压线。 湿布不要擦灯泡,电线不能晒衣服。插座离地三尺高,小心安装很重要。广播碰到电力线,喇叭怪叫要冒烟。如果有人触了电,切断电源莫延迟。电线要是着了火,不要带电用水泼。金属外壳用电器,接地保护要做好。
活动5:让学生阅读课本P115页注意防雷部分,教师讲解如何防雷并以课件展示。
板书设计
第3节 安全用电
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我们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渗透,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不是只注重于一些结论性的知识,留出空白让学生多活动、多思考,尽可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同步达成。本节课是一堂老师启发讲解与学生自主思考相结合的常态课、务实的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的课堂现状。当然,在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独立分析问题上还要增强一点,即老师的讲与导还可隐退一点,把质疑、出错、反思的机会留给学生多一些,教学中应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学生的本能,充分信任学生的学习潜能。